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後金軍打毛文龍,竟演變成了對島國的「滅國之戰」!

後金軍打毛文龍,竟演變成了對島國的「滅國之戰」!

2024-10-11 12:19:02 作者: 歷史君

  01 令後金頭痛的毛文龍

  16世紀末,建州女真部崛起於中國東北,並建立了後金政權,開始與明朝分庭抗禮。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明朝決定消除這個隱患。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1619年,「薩爾滸戰役」爆發,明朝四路大軍進攻薩爾滸,被努爾哈赤指揮的後金軍各個擊破,明軍大敗。

  此後不久,乘勝擴大戰果的後金軍就占領了整個遼東。

  這簡直是偷雞不著蝕把米,明朝是欲哭無淚。

  明軍如此不經打,導致後金野心膨脹,企圖把戰火燒到山海關,繼而向北京進軍,然後拿下整個明朝。

  沒想到,豐滿的理想最終成了一個無法實現的夢,阻止其夢想成真的,是當時最令後金頭痛的平遼將軍總兵官(天啟二年六月朝廷正式任命)毛文龍。

  毛文龍建立、鎮守的東江鎮,成了後金軍前進道路上異常堅固的堡壘,這個堡壘不拔掉,後金軍哪怕是對遼西都無法進行有效進攻,更別說大明本土了。

  當時的天啟皇帝對毛文龍說:「使奴狼顧而不敢西向,唯爾是賴!」

  東江鎮之重要,由此可見一斑。

  東江鎮治所位於今天的朝鮮平壤市椵島(皮島),理論上來說,其轄區包括遼河以東的淪陷區,實際上只有渤海各島,和旅順堡、寬奠堡,以及朝鮮境內的鐵山、昌城等據點。

  東江鎮是天啟元年(1621),毛文龍率領一百九十七名勇士取得「鎮江大捷」後建立的。

  東江鎮建立後,毛文龍隨後招撫遼民,訓練士卒,建立了一支戰鬥力極強的軍隊,而且還收復了金州、旅順、寬奠、靉陽、旋城等大片失地。

  毛文龍還在後金統治區「飛書遍投」,號召遼民起來反抗,並不斷派兵四處出擊,深入後金腹地打游擊戰,不斷消耗敵人的力量,對後金後方造成了嚴重威脅,成為後金的心腹大患,以至於後金官員發出這樣的叫囂:「毛文龍之患,當速滅耳!文龍一日不滅,則奸叛一日不息,良民一日不寧。」

  豈止「良民不得安寧」,東江鎮的存在,對後金的軍事行動,也是一個極大的牽制,他們一有行動,東江軍就在後面搞事,搞得他們寸步難行。

  這種局面,貫穿於努爾哈赤整個統治時期,使其在軍事方面再無大的作為。

  1626年九月,努爾哈赤駕崩,其子皇太極繼位,他決定打破這種戰略平衡,為南下進攻明朝本土創造條件。

  而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首先搞掉東江鎮這個「搗蛋鬼」。

  02 朝鮮倒向後金

  有意思的是,這場原本是為了打毛文龍的戰役,竟然演變成了對朝鮮的「征討」。

  《滿文老檔》是皇太極時期以滿文撰寫的官修史書,關於這場名叫「丁卯之役」的戰爭,它是這樣記載的:「(後金)天聰元年(1627),歲在丁卯,征朝鮮國。先是朝鮮累世得罪我國,然此次非專伐朝鮮。明毛文龍駐近朝鮮海島,屢收納逃人。我遂怒而徂征之,若朝鮮可取,順便取之。故用兵兩圖之。正月初八日起行。」

  根據記載,後金起初並未把朝鮮作為攻擊目標,而是只想搞掉毛文龍和他的東江鎮,可是朝鮮把他們得罪了,就想順便收拾一下,若能占領,就順便把它占了。

  正式行動之前,狡猾的皇太極先放了個煙幕彈,企圖欺騙遼東巡撫袁崇煥,派出一個以金納為首的九人代表團,來到袁崇煥所在的寧遠,假意議和。

  他同時伸出兩隻手,一隻手上捏的是一顆「小白兔奶糖」,這是給袁崇煥看的;另一隻手裡攥著一把尖刀,從背後直接刺向東江鎮。

  為了一舉拿下東江鎮,皇太極派出了鑲藍旗旗主阿敏、鑲白旗旗主阿濟格、鑲紅旗旗主岳托,貝勒濟爾哈朗、杜度、碩託,以及總兵李永芳等悍將,出動的兵力是十萬精銳,人數上大大超過毛文龍的東江軍。

  按理說,這是後金和明朝之間的戰爭,與朝鮮方面無關,他們只需坐山觀虎鬥,最後哪只虎鬥贏了,再投入哪只虎的懷抱。

  然而,由於表面上看起來毛文龍弱爆了,朝鮮便認為毛文龍肯定不是後金的對手,毛文龍必輸,後金必贏,他們為了自保,便不假思索地倒向了後金。

  戰役還未開始,朝鮮方面就主動為後金提供朝鮮服裝,後金軍換上「麗帽麗服」,搖身一變成了朝鮮軍隊,圍攻鐵山。

  鐵山都司毛有俊猝不及防,被冒充朝鮮軍的後金軍打了個措手不及,加上僅有區區千餘守軍,一場血戰,守軍全軍覆滅,毛有俊自刎殉國。

  但哪怕戰鬥到最後一個人,也沒人投降。

  後金軍之所以把第一個目標鎖定為鐵山,是因為他們判斷毛文龍在鐵山,他們的目的,是想通過斬首行動幹掉毛文龍,造成東江軍群龍無首的局面,之後的事情就好辦了。

  誰知判斷失誤,毛文龍當時不在鐵山,不然,也許後金軍就得逞了,就不會有之後的一系列精彩「演出」了。

  03 後金軍遷怒於朝鮮人

  在鐵山得手後,後金軍的第二個目標,是距鐵山僅一公里多的雲從島。

  當時正值隆冬,海水變成了堅冰,十分有利於後金鐵騎的行動。

  「職唯知盡忠報國,絕不肯偷身自免!」毛文龍立即率部反擊。

  激烈的戰鬥,在堅固的冰面上展開。

  後金軍人數大大占優,裝備大大占優,但他們的優勢,在視死如歸的東江軍面前,是不存在的。

  雙方的態勢,雖然像一群羊面對一群狼,但那群羊毫無懼色。

  因為他們明白,在內缺糧草、外無援兵的情況下,只有靠自己浴血奮戰,才有生存的機會。

  雖然也有不小的犧牲,但東江軍的頑強表現,大大出乎後金軍的意料。

  原本他們是想來個碾壓的,但這始終沒有發生,而且強攻多日都不能奏效,無法前進半步,後金軍有點蒙。

  當他們的傷亡不斷擴大,後金主帥阿敏終於惱羞成怒。

  有意思的是,他怒的不是毛文龍和他的東江軍,而是朝鮮人。

  打不過毛文龍,就認為是朝鮮人造成的,然後遷怒於朝鮮人——不知道這種邏輯的依據是什麼?

  只能說,阿敏的腦迴路異於常人。

  不知他是否還記得,戰鬥還沒打響,人家朝鮮人就在幫他們!

  在這種情況下還能有這種邏輯,實在令人佩服得緊!

  而這,也就是《滿文老檔》里所說的所謂「得罪」。

  於是,阿敏轉而進攻朝鮮的義州和安州。

  這一次運氣不錯,捏到了軟柿子,上述兩州的城池很快被攻破,後金軍用大開殺戒的方式,來釋放之前積累的怒火。

  04 明軍不計前嫌救援朝鮮

  阿敏這一口,像是咬到了冰激凌,嘗到了甜味,頓時食慾大振。

  他看了看手裡的冰激凌——這玩意兒既然這麼好吃,為何不全部吃掉?

  於是,他率大軍撲向朝鮮首都王京。

  他想乾脆把朝鮮滅了,然後在那裡稱王,不回原單位了。

  這大概就是《滿文老檔》里,所謂的「若朝鮮可取,順便取之」了。

  朝鮮國王李倧當然不願把江山拱手讓人,他一邊出逃,一邊遣使向明朝求援。

  在求援之前,他沒忘先向明朝和毛文龍請罪:皇上和毛大人明鑑,把敵人引來不是我的主意啊,是下面的人幹的。

  在這之前,朝鮮雖然屁股坐歪了,但咱們明朝大人大量,沒必要對屬國的過錯斤斤計較。

  再說,咱大明不救他,哪個來救他?

  所以,接到求援後,天啟皇帝並未猶豫,立即給毛文龍下詔,希望他不計前嫌,馬上出兵援朝。

  那時的毛文龍剛打過一場惡戰,不但兵力消耗不少,糧餉和武器裝備也未得到補充,非常短缺,但他接到詔書後,二話不說就率部入朝,對自己的困難隻字不提。

  北風呼嘯,寒冷刺骨,空氣都被凍得硬邦邦的,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東江軍,面臨自成立以來最嚴峻的考驗。

  他們最大的敵人不是後金軍,而是嚴寒和給養。

  衣不蔽體,只能靠一腔熱血硬挺著。

  相比之下,食物似乎比較好解決,只不過他們天天吃的,是死人肉——拉死屍為食。

  真不知他們能夠堅持下來,靠的是什麼信念。

  05 毛文龍力挽狂瀾

  好在,在毛文龍的激勵下,東江軍的戰鬥意志比之前更加頑強,而且士氣始終極其高昂,在條件如此惡劣的情況下,與後金軍在宣州、晏庭、車輦、義州等地的拉鋸戰,一直沒停過。

  東江軍頑強的戰鬥意志和高昂的士氣,與毛文龍的以身作則不無關係——儘管身中數箭,他仍冒著箭雨,死戰不退!

  主帥不怕死,誰「敢」怕死!

  而隨著氣溫逐漸轉暖,冰消雪化,戰事逐漸朝有利於東江軍的方面轉變。

  尤其是河水、海水解凍後,以騎兵為主的後金軍暢行無阻的優勢不再,而東江軍則神出鬼沒,隨時設伏,抓到機會就將後金軍胖揍一頓。

  五戰五捷後,東江軍將後金軍困在銀杏江,隨後在千家莊、瓶山一帶與之決戰,「文龍自率兵出,大戰,殺固山三、牛鹿八人,斬兩千餘級」。

  戰鬥的激烈程度,令當時在中國的義大利傳教士衛匡國震驚不已。在向歐洲人介紹這場決戰時,他是這樣說的:「此次戰役之激烈為中國所未曾見。」

  然後就是對毛文龍個人的高度評價:「抗拒韃靼人最有力的要數英勇蓋世的大將毛文龍。」

  至於後金「四大貝勒」之一的阿敏,別說在朝鮮稱王,搞不好連老家都回不去了。

  最後時刻,這個多次對皇太極發表不滿言論的糊塗蟲,總算清醒了過來,急忙殺出一條血路回到本土。

  「丁卯之役」的勝利,不單單是一場戰役的勝利,更是「萬曆朝鮮之役」以來,明朝軍隊「又一次幫助朝鮮免於亡國的軍事行動」。

  對於此戰,登萊巡撫李嵩的評價是這樣的:「奴以十萬之眾蹂躪東江,毛文龍乃能於狂烽正熾之際,奮敵愾迅掃之威……毛帥之功於是乎不可及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