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難之役」中,朱棣最難纏的對手竟然是他舅子!
2024-10-11 12:17:10
作者: 歷史君
01 既英俊又有才
1398年六月,明朝建立者朱元璋病逝,其孫子朱允炆登基繼位,年輕的皇帝毫無政治經驗,輕信兵部尚書齊泰、太常卿黃子澄等人建議草率削藩,激怒實力最強的藩王朱棣,朱棣以「清君側」名義發動「靖難之役」,起兵「教訓」這個不知天高地厚的侄兒。
這場叔侄之間的內戰,持續時間長達四年,最終朱棣以弱勝強,打敗朝廷的百萬大軍,奪了侄兒朱允炆的江山。
在這四年中,朱棣最難纏的對手,不是經驗豐富的老將耿炳文,不是一出動就是五十萬大軍的大將軍李景隆,而是他的舅子徐輝祖。
徐輝祖,明朝開國功臣、魏國公徐達的長子,據說比姚明還高,也比姚明帥,「面如冠玉,英俊非凡」,而且相當有才,以勛衛署左軍都督府事,父親死後,他承襲了魏國公的爵位。
徐輝祖原來叫徐允恭,為了避朱允炆等皇室人員的諱,朱元璋便把他的名字改為徐輝祖。
徐達共有三個女兒,皆嫁皇子,長女徐儀華於洪武九年被冊封為燕王妃,其弟徐輝祖便成了燕王朱棣的舅子。
據《明史》記載,朱元璋很信任徐輝祖,洪武后期多次派他到陝西、北平、山東、河南等地練兵。
請記住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02 朱允炆後悔沒聽他的
正是在北平練兵期間,徐輝祖發現姐夫的燕王府有人圖謀不軌,並把他抓來殺了。
那人叫阿魯帖木兒,蒙古族,原為北元大將,洪武二十三年,朱棣遠征北元,打得北元殘餘勢力落花流水,在迤都(今內蒙古蘇尼特左旗北部中蒙交界處)那個地方,阿魯帖木兒與太尉乃兒不花、丞相咬住一起投降朱棣,被朱元璋封為燕山中護衛指揮同知,後來又升為指揮使。
捕殺阿魯帖木兒,說明徐輝祖對朝廷極其忠誠,因為阿魯帖木兒不但是朱棣的護衛老大,還是他的心腹,所以那以後不久,朱元璋就讓他掌管中軍都督府。
當時統領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叫大都督府,下轄中軍都督府﹑左軍都督府﹑右軍都督府﹑前軍都督府﹑後軍都督府五個都督府,把如此重要的中軍都督府交給徐輝祖,說明朱元璋對他的信任,一點水分也沒有。
徐輝祖也沒辜負朱元璋的信任,他對朝廷的這種忠誠,一直貫穿始終,到朱元璋去世、朱允炆上台後,依然絲毫未減。
可惜朱允炆一開始就沒聽他的,辜負了他的忠誠——
建文元年四月,朱元璋忌日將到,朱棣把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個兒子都派到京師,讓他們去祭祀他們的爺爺。
朱高煦身材高大,為人兇悍,徐輝祖一看那副模樣,就心裡咯噔一下,急忙密奏建文帝:「我這三個外甥,其他兩個倒沒什麼,唯獨高煦不是省油的燈,他勇猛剽悍,而且腦殼上有反骨,既不會忠於陛下,將來還會背叛他爹,日後定將成為大患。」
所以他建議把他留在京師,嚴加管束,千萬別讓他回去,不然就是放虎歸山,而且他建議,要留就把他三個外甥全部留下。
徐輝祖之所以如此建議,是因為同樣主張削藩的他知道朱棣早晚要反,在此之前就多次勸他早做準備,到了朱棣真反的那一天,那麼他這個兒子,就會成為朝廷的大麻煩。
留還是不留,朱允炆卻拿不定主意,問計於太常卿黃子澄,黃子澄認為這是毫無根據的懷疑,留下他們不但無益還有害。
朱允炆還是拿不定主意,又問徐輝祖的弟弟徐增壽,徐增壽說:「燕王先帝同氣,富貴已極,何故反!」朱允炆不信徐輝祖的,卻信了他弟弟。
後來,朱棣果然造反,作為前鋒,朱高煦果然成為朱棣的主力戰將和得力助手,也是給朱棣造反出力最多的人,果然給朝廷造成了大麻煩。
直到那時,朱允炆才後悔莫及,痛心疾首地說:「吾悔不用輝祖之言!」
03 始終未獲重用
據《明史·卷一百二十五》記載,朱高煦是偷了舅舅徐輝祖的馬跑回去的,徐輝祖知道後大吃一驚,派人去追,卻晚了,朱高煦逃走後,朱允炆才相信朱棣果然要謀反,從此把徐輝祖視為親信。
然而,《明史》雖然下了這樣的結論,實際上,「靖難之役」爆發後,朱允炆卻沒拿徐輝祖當親信,雖然也讓他參與作戰,卻一直沒讓他當主帥,所以在整個「靖難之役」過程中,徐輝祖雖然出了全力,對他這個姐夫毫不客氣,卻始終未得到指揮大部隊作戰的機會。
朱允炆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對徐輝祖的信任是有保留的——他畢竟是朱棣的舅子,若讓他當主帥,把軍隊的指揮權交給他,誰能保證關鍵時刻他不反水呢?
所以,他寧願重用李景隆那個草包,也不敢重用徐輝祖。
朱允炆的心思,徐輝祖豈能不明白,但儘管如此,當建文帝令他參戰,他二話不說,毫不猶豫地趕赴前線。
據《明通鑑》記載,徐輝祖第一次赴前線參戰,是建文三年四月(有史料說是建文二年四月),建文帝派大將軍李景隆率軍六十萬進抵白溝河,準備攻打朱棣官邸所在地北平,朱棣率領的燕軍先是遭到伏擊,死傷慘重,第二天又被官軍前後夾擊,朱棣三易其馬,差點被瞿能活捉,一場驟然而起的大風救了朱棣,使朱棣反敗為勝,大敗官軍。
「白溝河之戰」官軍雖然最終慘敗,但徐輝祖卻率軍掩護主帥李景隆成功撤退,使他得以逃到濟南。
「白溝河之戰」雖然敗了,而且敗得很慘,但接下來的「齊眉山之戰」,官軍卻大獲全勝,而且徐輝祖的表現相當亮眼。
04 雖成孤軍仍堅持抵抗
這一次戰役的指揮官,不再是李景隆那個草包,而是總兵何福。
在今安徽睢水,總兵何福與副總兵平安率軍先是贏了一場,朱棣損失了王真、陳文、韓貴等幾員將領,徐輝祖率援軍趕到後,又在今安徽靈璧西南的齊眉山大敗燕軍,燕將李斌等被斬首。
據悉,由於徐輝祖作戰勇猛,把燕軍打怕了,燕軍一聽到他的名字,就嚇得臉色發白。
然而,徐輝祖正欲乘勝擴大戰果,朝廷卻訛傳燕軍敗了,既然這樣,徐輝祖就沒必要待在前線了,趕快回南京吧,南京也需要良將。
徐輝祖剛率部撤走,得到消息的朱棣就趁機反攻,擊敗官軍兩萬多護糧兵,官軍的糧餉盡落朱棣之手,總兵何福不得不率餘部退守靈璧。
徐輝祖奉命撤走後,淮北的官軍孤立無援,被燕軍圍著打,不敗才怪。
其他官軍敗了,徐輝祖的軍隊成了孤軍,但他始終未放棄抵抗,當燕軍渡江攻打南京時,他依然率軍力戰——及燕兵渡江,輝祖猶引兵力戰(《明史·卷一百二十五》)。
而李景隆那個草包,喪師數十萬,他自己又當了逃兵,被召回南京後竟然屁事沒有,當御史大夫練子寧、宗人府經歷(宗人府屬官)宋征、御史葉希賢等人紛紛上疏,以李景隆「失律喪師,懷二心」為由,請求誅殺以謝天下時,建文帝卻不予理睬。
李景隆是他最信任的心腹,朱允炆怎麼捨得殺他呢?然而,他做夢也沒想到,當燕軍渡過長江兵至南京金川門,這個他最信任的心腹,竟然與谷王朱橞一起開門投降!
05 心裡只有「忠義」二字
南京失陷,大勢已去,皇上生死不明,文武百官「識時務者為俊傑」,紛紛前去迎接朱棣,對他俯首稱臣,唯獨徐輝祖不理睬他,待在父親徐達的祠堂里。
燕軍把他關進監獄,朱棣親自來「招降」,徐輝祖卻把臉別過一邊,看都不看他。
我是你姐夫啊,好歹給個面子吧,之前你一直與我作對,搞得我腦殼比南瓜還大,我不跟你算帳就不錯了,如今你的主子完蛋了,其他人都識時務了,你也該識時務了吧,若從了我,你就是國舅爺,今後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否則,小舅子又怎麼樣,照樣可以殺你!
徐輝祖的心裡,卻只有忠義二字,什麼榮華富貴,過眼雲煙而已。
畢竟是小舅子,朱棣雖然殺起人來不眨眼,但得顧及他姐的感受,把他交給法官去定罪吧!
法官給他紙筆,你犯了什麼罪行,自己寫下來吧,徐輝祖寫了,寫的卻是他爹是開國功臣,當初太祖賜有免死鐵券,上面寫得明明白白,「子孫免死」。
言外之意是,朱棣你敢殺我嗎?殺了我,就是違背太祖的遺願,就是大逆不道!
不知是不是他這「供詞」起了作用,朱棣真的沒殺他,只是削了他的爵位,革了他的俸祿,把他禁錮在家裡。
永樂五年,徐輝祖去世,年僅四十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