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拿得起放不下的大明史> 建文帝一敗塗地,只因出了個昏著

建文帝一敗塗地,只因出了個昏著

2024-10-11 12:17:13 作者: 歷史君

  01 碩果僅存的老將

  太子朱標對朱元璋濫殺功臣多次提出疑問,「聰明」的朱元璋立馬讓他啞口無言。他命人找來一根長滿尖刺的棍棒,讓朱標去拿。

  上面那麼多刺,刺會扎手,朱標又不傻,怎麼會去拿呢?朱元璋說,你不敢拿,這就對了,若是把這些刺像剃鬍子那樣剃得乾乾淨淨,相信你就能拿了。

  你現在明白了吧?你以為我喜歡殺人啊,我只是想替你剃掉棍棒上的刺,好讓你將來能夠安坐天下。

  中國有句古話,公卿自有公卿祿,兒孫自有兒孫福,做長輩的別為後輩操心,操也白操。朱元璋操心太過,以至於根本沒有想到另一種後果——當太子朱標不幸病死,朱元璋把皇位傳給孫子朱允炆,年少不諳世事的朱允炆急於削藩,惹怒了朱元璋最能幹的兒子朱棣,朱棣起兵造反時,朱允炆連個能夠帶兵平叛的合格大將都找不到了。

  平叛大任,就這樣落到了六十五歲老將耿炳文身上。

  本書首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老是老了點,但耿炳文此人卻非等閒之輩,作為開國大將的他,名氣雖然不如徐達、常遇春、胡大海、藍玉等人,但打仗的本事也是槓槓的,戰功也是赫赫的,曾用七千孤軍擋住張士誠的十萬大軍,相持一個多月,後來還在追擊過程中幹掉對方五千多人,從此威名遠揚,深得朱元璋重用。之後歷次大戰,老耿都是重要人物,攻取中原、平定山西河北、擊敗元朝大將乃兒不花、南征雲南,哪裡都少不了他,立了大把戰功,也得到朱元璋重賞,還被封為長興侯。

  02 老將失利被撤換

  在當時無將可用的情況下,朱允炆委耿炳文以重任,也不算糊塗。然而,耿炳文雖然打仗厲害,卻有一個一輩子也未能克服的短板,那就是長於防守而不擅長進攻,因此,當他被任命為北伐主帥,率領十三萬大軍(號稱三十萬)北上討伐朱棣,剛進入河北真定(今正定)就挨了朱棣迎頭一悶棍,駐在雄縣的九千多前鋒被朱棣全殲,還把鄚州(位於今河北任丘)也丟了。

  緊接著,耿炳文又上了朱棣一當,更是雪上加霜——狡猾的朱棣故意把被俘的張寶(耿炳文手下大將)放回,讓表示願意投降的張寶告訴耿炳文,他燕王的軍隊即將攻打真定,張寶回去一報告,耿炳文絲毫不覺有詐,當時他的軍隊分別駐紮在滹沱河南北兩岸,為保真定,慌忙將南岸部隊調往北岸,上當受騙的耿炳文軍隊,剛開始渡河就遭到朱棣的奇襲,頓時大亂,死傷無數,「炳文軍不得成列,敗入城。爭門,門塞,蹈藉死者不可數計」。

  撤回真定城後,耿炳文善於防守的長處得到充分發揮,朱棣猛攻三天,真定城堅如磐石,毫髮無損。朱棣哀嘆一聲:「咱們打不過這個老傢伙,時間一長,還會影響咱們的士氣,還是撤吧。」於是領軍撤回北京。

  雖然此戰損失了三萬人,但能打的還剩十萬,用好了也是一支勁旅,若與耿炳文善於防守的長處「強強聯手」,固守是沒有問題的,想當初司馬懿干不過諸葛亮,玩的就是堅守不出的戰術,結果諸葛亮拿他毫無辦法,還把他自己給熬死了。

  然而,在南京看來,耿炳文的一時失利成了他無能的標誌,如此無能的統帥必須立即撤換。

  換誰呢?太常卿黃子澄推薦了曹國公李景隆,朱允炆任命他為大將軍,讓他即刻前來取代耿炳文。

  實際上,在討論接替人選時,兵部左侍郎齊泰是很不看好李景隆的,理由是這人能文不能武,「斷不可用」。但他的反對無效,黃子澄的意見占了上風,建文帝站在了黃子澄一邊。

  03 草包將軍挑大樑

  李景隆,江蘇盱眙人。這人來頭不小,其父為曹國公李文忠,而李文忠既是朱元璋的外甥又是養子。李景隆雖然年輕時喜讀兵書,舉止雍容,深得朱元璋看重,並於洪武十九年襲爵曹國公,被多次派到湖廣、陝西、河南等地練軍,後掌管左軍都督府,卻是個只會紙上談兵的草包,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草包將軍。

  當然了,那時候的建文帝是不知道他是草包的,因為在這之前,李景隆從未經歷實戰鍛鍊,都不知道他是騾子是馬,不過,既然他多年主持練兵,沒吃過豬肉也見過豬跑,應該也有兩把刷子。

  建文帝就是在這樣的心理支配下,把這個草包推上了前台,也將他自己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

  朱允炆用李景隆替換耿炳文、主持討伐燕王的決定,把朱棣高興得多吃了兩碗飯,喜不自禁地對諸將說:「從前,用兵如神的漢高祖那麼厲害,最多也只能將十萬兵,朝廷卻給李景隆五十萬人,這純粹是自取滅亡的節奏嘛!」

  果不其然,這個草包不負朱棣「厚望」,來了個屢戰屢敗。

  李景隆是建文元年(1399)八月被朱允炆任命為大將軍的,朱允炆在長江邊為他置酒餞行,讓他坐在車裡,親自扶著車轂,推著他走。

  除了給予如此隆重的禮遇(所謂「捧轂推輪」之禮),朱允炆還給了李景隆便宜行事之權。

  別看從來沒吃過辣子的李景隆不知道辣子是什麼滋味,但勇氣可嘉,走馬上任的第一口,就咬向了朱棣的老窩北京。

  按理說,五十萬大軍對區區幾萬守軍,一人一口吐沫也能把對方淹死,結果卻是,不但猛攻一個月一點用也沒有,朱棣的守軍還找到機會來了個反撲,李景隆反而被打退幾十里!

  04 草包將軍變逃跑將軍

  原因,還真不是他無能,也不是五十萬大軍儘是草包,作怪的是私心,當先鋒官瞿能率軍幾度差點攻破北京城牆,李景隆這個心胸極其狹隘的高幹子弟,每一次都不失時機地鳴金收兵,不明就裡的瞿能除了蒙還是蒙。

  其實,李景隆的心思很好猜——攻破北京的大功屬於我,其他人休想染指!

  李景隆的私心,給了朱棣反擊的時間。當朱棣集結主力向李景隆的五十萬大軍發起猛烈反攻時,後者雖然起初打得不錯,多次打退燕軍騎兵的衝鋒,但從未見過戰爭場面的李景隆,卻被戰場上的血腥場面嚇尿,連夜騎馬狂逃。

  莫非他暈血?

  他的五十萬大軍,就這樣完蛋了。

  不愧是自己的親戚(李景隆系朱允炆表兄),與對待耿炳文相比,朱允炆對待李景隆的態度,那可是大不相同,他不但赦免了李景隆的罪行,又給了他六十萬,號稱百萬。

  愛卿加老兄啊,這可是朕壓箱底的本錢啊,千萬輸不得,你可再也別像上次那樣,看見血就跑。

  李景隆答應得很痛快,像一個豪爽的賭徒,帶著這些本錢,雄赳赳氣昂昂地去了。

  當他率軍前進到白溝河(今河北雄縣、容城、定興一帶)時,遇到了朱棣的阻擊部隊。

  歷史真的能重演,而且很快就重演了一回:李景隆的軍隊又是先勝了一回,而且取勝的又是瞿能(時為大都督)和其兒子——朱棣的軍隊遭到瞿能父子和先鋒官平安的伏擊,被打退。第二天,朱棣方面又吃了虧,房寬率領的後軍被打敗,降將陳亨受傷逃走。朱棣不要命了,親自率領幾千精銳,冒著槍林彈雨突入陣中,這才扭轉局面,幹掉不少政府軍。

  事實證明,李景隆腦子裡並非全是水,也知道玩兒計謀,當兩軍激戰正酣,他突然揮師繞出燕軍背後,對燕軍來了個前後夾擊。朱棣又是親自上陣,前後換了三匹馬,箭射完了,就揮劍作戰,差點被瞿能活捉。

  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李景隆最終也未抓住天賜良機,反而被朱棣繞到背後放火,同時發動猛攻,最能打的瞿能父子以及俞通淵、滕聚等將領全部陣亡,先鋒官平安也敗於燕山中護衛副千戶朱能之手。

  這一仗下來,反勝為敗的李景隆軍死傷十多萬,又被燕軍追殺、墜河溺死數萬。李景隆帶領剩餘人馬,連夜逃往濟南。

  說好的不再逃呢?

  05 建文帝「死」於「自殺」

  白溝河之戰後,李景隆真的把建文帝壓箱底的本錢輸掉了,建文帝從此再也無力組織大規模征討,致使朱棣轉守為攻,在戰場上處處占據主動。

  即使是心肝寶貝,在外面闖了大禍,回來也免不了打一頓屁股。李景隆闖下如此大禍,犯下如此滔天罪行,包括當初推薦他的黃子澄在內的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建文帝殺了他以謝天下,卻通通被建文帝置之不理。

  建文帝不但不處罰賠光老本的李景隆,還繼續委以重任,當朱棣兵臨南京城下,建文帝命李景隆與兵部尚書茹瑺、都督王佐到燕軍營地請和,表示願意劃江而治。

  他們小看了朱棣,人家才看不起這點蠅頭小利呢,他要的是整個江山!

  什麼狗屁議和!朱棣理都不理他們,繼續進兵。

  最後關頭,深受皇帝信任的李景隆幹了什麼呢?

  ——當燕軍兵至金川門,李景隆和谷王朱橞打開城門,像迎接自己人一樣,歡迎燕軍入城,首都南京淪陷。

  不知是誰在宮中放了一把火(有人說那把火是朱允炆親自放的)之後,建文帝下落不明,來了個人間蒸發,有人說他自焚而死,有人說他從地道逃走,落髮為僧,雲遊天下去也。

  在這裡,咱們姑且認同建文帝自焚之說吧。

  不知建文帝在被火海吞噬的那一刻,是否想起了後來被他找理由逼得自殺的耿炳文?不知他是否意識到,如果繼續重用耿炳文,耿炳文哪怕干不掉朱棣,也能發揮他的長處擋住朱棣的南下之路,而只要能做到這點,就能給朝廷翻盤的機會?

  至少,與把建文帝坑死的李景隆相比,耿炳文對朝廷是忠誠的,打仗是竭盡全力的。

  實際上,建文帝在把耿炳文換掉的時候就「死」了,「死因」是「自殺」。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