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並舉

2024-10-14 15:24:44 作者: 烽武野

  第二次弭兵大會結束後,天下太平,楚國除外。

  就在楚平王跟兒子搶老婆的時候,漫長的吳楚八十年戰爭已經打到了下半場,雙方你來我往,互有勝負。

  楚國與吳國,一個在江淮流域的上游,一個在下游。長江與淮河成為二者爭奪的生命線。控制這兩條江,就等於掐住對方的脖子。

  吳楚戰爭,在雙方看來,不是誰打贏了誰就是老大的爭霸戰爭,而是一場零和博弈的生死之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可怕的是,打到下半場,吳國越戰越強,體力極其充沛,楚國已經體力不支,快撐不住了。吳國雖是小國,可是家裡有礦,還有晉國大佬的加持,壓根兒就不把楚國放在眼裡。

  本章節來源於𝓫𝓪𝓷𝔁𝓲𝓪𝓫𝓪.𝓬𝓸𝓶

  吳國如餓狼一樣,又開始撲向楚國這隻年邁的老獅子。

  公元前525年,就在楚平王與嬴氏新婚的第一年,吳國在長岸(今安徽當塗)發動水戰。而水戰正是春秋時期的高科技戰爭,因為要用到戰船。

  中原諸侯打仗都是陸戰,他們要看到吳楚交戰的戰船,就會像看太空戰艦一樣驚恐。在他們看來,這玩意兒科技含量太高了,體積又那麼大,一般國家還真造不出來。吳楚水戰在中原諸侯眼中,那就是星球大戰的級別。

  現代海軍按照軍艦的大小用途分為航空母艦、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護衛艦、指揮艦、魚雷艇。在吳楚水師里,戰船按照大小用途也細分成大翼、中翼、小翼、突冒、樓船、橋船等。

  大翼、中翼、小翼是水戰的主力。

  大翼相當於現在的戰列艦,體積大、威力猛,承載的戰鬥人員多。長12丈,寬1.6丈,分上下兩層,前後兩座望樓,船上配有戰鼓。可容納船員91人,船長1人,瞭望員2人,戰鬥人員38人,50名划槳手。武器配有長鉤矛斧弩,其中弩有32把,箭3300支。

  中翼、小翼比大翼體積要小,人員配置要少,相當於現在的巡洋艦與驅逐艦。

  突冒是船頭裝有撞角的船,在主力外圍,起保護作用,相當於護衛艦。

  橋船是負責打頭陣的小船,具有騷擾、偵察的作用,相當於魚雷艇。

  樓船相當於指揮艦,由於將領要站得高、看得遠,才能方便指揮,所以樓船上都會有一座很高的樓。

  水戰的戰術很簡單,先是遠距離用箭相互射擊;船隻接近時,用長杆武器相互鉤啄對方;兩船接觸時,雙方開始跳到對方船上,開始肉搏廝殺。

  由於從楚國郢都到吳國梅里只有長江可以走,附近沒有大平原,所以無論想控制長江上游還是下游,手裡必須要有水師。

  由於楚國是個大國,造船的數量多;吳國是個小國,造船的質量精。所以雙方在交戰時,各有所長。

  此次長岸大戰,是吳國新任領導人吳王僚率先發起,新王上任三把火,誓要打出新王的威風。楚國令尹子瑕與司馬子魚率領水師順流而下與吳國水師交鋒。

  吳王僚自認為是水上蛟龍,結果被楚國水師打成了皮皮蝦。由於楚國水師占據數量優勢,最終把吳國水師擊潰,並把他們的巨型樓船「余皇」給俘獲了,那可是吳王僚的指揮艦。

  要知道,「余皇」號不光是吳王僚的指揮艦,也曾是他老爹夷昧的指揮艦,他老爹曾駕駛「余皇」號,把楚國水師打得落花流水。如果老爹夷昧泉下有知的話,一定從墓里爬出來,把敗家子吳王僚痛打一頓。

  吳王僚為了奪回老爹的遺物,白天打不過楚軍,那就晚上來偷襲。半夜,他率領大軍潛伏到「余皇」號戰船附近,發動夜襲。

  襲擊效果很好。累了一天的楚軍,原本想好好休息,結果被吳軍的偷襲打得大敗。楚國司馬子魚戰死,「余皇」號戰船再次回到了吳王僚手裡。

  長岸之戰由敗轉勝,但得勝之後的吳王僚並沒有感到勝利的喜悅。他知道自己面對的敵人非常強大,下次交戰絕不能掉以輕心。

  水戰的失敗,預示著吳國可以溯江而上直入楚國腹地進行騷擾,而陸戰的失敗,則讓楚國看到了末日的徵兆。

  自古以來,江淮地區的兩個對立政權,想要滅掉對方,都必須水陸並舉。不光要控制水路,還要控制陸路。因為控制長江靠水師就夠了,可是控制淮河就得靠陸軍。雖然淮河是條河,但它周圍都是大平原,只適合陸戰。

  公元前519年,吳王僚領兵三萬攻打楚國淮河附近的軍事重鎮州來(今安徽鳳台),州來一直在吳楚兩國之間反覆易手,吳王僚打算徹底拔掉這個楔子,拿下陸路的控制權。

  楚平王天天與小嬌妻嬴氏纏綿,領兵打仗的事就交給了令尹與司馬。時任令尹的子瑕,此時已經病入膏肓,可是貪圖享樂的平王,還是義無反顧地把重任交給了子瑕。平王還讓新任司馬蒍越作為副將出征。

  為了能讓老同志更好地發揮自己豐富的作戰經驗,楚王還讓一群小弟出兵,跟隨子瑕出征。來的小諸侯援軍有頓、胡、沈、蔡、陳、許六國。聯軍總兵力是吳軍的數倍。

  吳王僚看見人數眾多的聯軍撲向自己,好漢不吃眼前虧,於是暫時撤退,避敵鋒芒。

  就在吳王僚打算撤兵的時候,令尹子瑕去世了。

  收到這個天大的好消息後,吳軍的副帥公子光向吳王僚建議:「楚國主將已死,楚聯軍必然撤軍,我們不如尾隨敵軍,捕捉戰機!」

  公子光是吳王僚的堂弟,也就是後來威震歷史的吳王闔閭,兵聖孫子就是他的手下。公子光曾在長岸之戰中表現英勇,深得吳王僚的賞識,此次對楚作戰,吳王僚把他帶在身邊。

  不出公子光所料,楚聯軍果然撤退,吳軍繞過州來,悄悄地尾隨其後。吳軍之所以不要州來,是因為有一個更大的蛋糕在等待著他們,楚聯軍撤退的方向是雞父。

  雞父位於河南省固始縣,靠近楚國的天然防護大別山,又位於淮河上游,周邊都是胡、沈、陳、頓、蔡等小國。

  俗話說得好,打蛇打七寸,雞父就是楚國的七寸。吳國拿下雞父,不僅可以作為進攻楚國的前進基地,還能收服楚國小弟,更能斬斷楚國對州來的聯繫。

  司馬蒍越率領楚聯軍在雞父駐紮休整,他決定休整完畢後,就讓各小諸侯各回各家,各找各媽,他還要回楚國給老令尹子瑕操辦喪事。

  周曆七月二十八日晚,吳軍潛入雞父地區。第二天是「晦日」,在當時的曆法中「晦日」晚上的月色無光,是不吉利的日子,交戰雙方都忌諱「晦日」,儘量避免在這天交戰。

  戰爭中越是敵人忌諱的日子,那對於己方來說,那就是好日子。

  何況吳國人遠離中原文明,他們眼裡沒有所謂吉不吉利的迷信,只要是能殺敵的日子,那就是好日子。

  周曆七月二十九日,早晨。

  楚聯軍有的剛起床,有的還在睡懶覺,有的閒著沒事找樂子玩。他們以為今天是「晦日」,是不可能打仗的。

  突然不遠處傳來了隆隆鼓聲,黑壓壓的軍隊朝楚聯軍殺了過來。

  「是吳軍!」有人大喊了起來,營地瞬間像開水一樣沸騰了起來。

  人數眾多的楚聯軍,想要馬上布好陣,已經來不及了。蒍越當機立斷,先讓人少的胡、沈、陳三國部隊列為第一條軍陣,先拖住吳軍。人數較多的許、蔡、頓三國部隊列為第二條軍陣。楚軍由於人數最多,布陣時間最長,將作為第三條軍陣,充當決戰的主力。

  作為第一條軍陣的胡、沈、陳三國部隊,心裡都在想,自己竟然站在第一線充當炮灰。

  衝過來的吳軍,規模在三千人。每個人蓬頭垢面,身著破爛的衣服,沒有披掛任何鎧甲,手裡只拿著破舊的武器。

  胡、沈、陳三國將士在想,吳軍什麼時候變成丐幫了,吳王僚是帶著兵來打仗還是來討飯呀?

  胡、沈、陳三國將士駕駛戰車朝三千人的丐幫沖了過去,淳樸的他們哪裡知道,自己基本是回不來了。

  很快胡、沈、陳聯軍沖潰了三千乞丐大軍,當他們再往裡沖的時候,看到一排整齊的軍陣擺在他們面前,一群弓弩手射出如冰雹般的箭雨,胡、沈、陳三軍瞬間死傷無數。就當他們想往回跑時,發現左右兩翼被吳軍包抄了過來。於是胡、沈、陳三國將士被包了餃子。

  吳軍的打法是副帥公子光想出來的。他把吳軍三萬人分成了三個大軍陣,每個軍陣一萬人,中軍由吳王僚統率,左軍由將領掩余統率,右軍由公子光統率。再讓三千囚徒列於三軍陣前,起到誘敵深入的作用。在吳國從來沒有改過自新、重新做人這一說,犯了事,唯一能贖罪的機會,就是去當炮灰。所以胡、沈、陳三國將士看到的所謂丐幫弟子,其實都是吳國的囚徒。

  吳軍並沒有對三國聯軍斬盡殺絕,而是使出了一個陰招:放俘虜回去製造恐慌。

  雖然公子光沒有讀過心理學專業,但是拿捏人的內心還是很準的。流言一旦傳播開,就不會停止,只會繼續擴散,引起恐慌。

  被吳軍釋放回去的胡、沈、陳俘虜,一溜煙地往回跑,他們衝到了第二條軍陣時,對許、蔡、頓三國軍隊大喊:「趕緊跑,我們國君、將領全戰死,吳軍太強了,再不跑就沒命了!」

  於是許、蔡、頓三國軍隊瞬間就崩潰了,六國軍隊像潰壩的大水一樣,洶湧地撲向了三條軍陣的楚軍。

  剛列好陣的楚軍,看見數不清的友軍朝自己飛奔過來,邊跑邊大喊:「吳軍三頭六臂,刀槍不入,能噴火,能放水,吃人不吐骨頭,趕緊跑啊!再不跑就沒命了!」

  蒍越本想讓楚軍制止右軍的潰逃,沒想到如同海浪一般的潰軍和數不清的恐怖流言,瞬間就把楚軍大陣衝垮,楚軍也跟著跑了。

  看到楚聯軍已經潰不成軍了,吳軍開始了追擊。

  雞父之戰,以吳軍完勝而告終。司馬蒍越因戰敗自殺。

  雞父地區落入吳軍之手後,成為日後滅楚的前進基地。公子光在此次戰鬥中表現出色,他不再想當一名副手,他的目標是要當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