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儒常無父

2024-10-14 15:24:10 作者: 烽武野

  孔丘三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叔梁紇去世了。

  父親死了,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但是對於孩子的人生磨礪來說,是件好事。這樣的孩子從小擔當家庭重任,比一般孩子更加早熟。中國古人說,「大儒常無父」。

  很多關於超級英雄的電影,在主人公的人物設定上,很多都是死了爹,有的甚至連爹長啥樣都沒見過,最慘的是父母雙亡、親人死絕,成為孤兒。

  超級英雄成長的套路,一般是主角死了老爹後,將會有貴人相助,然後能力大增,開始施展自己的才華;由於才華出眾,將會遭到惡人打擊,歷經磨難之後,主人公浴火重生,回歸平靜的生活,找到了人生的真諦。

  孔子的一生基本和超級英雄電影劇情雷同,只不過他沒有成為一位武力值爆表的超級英雄,而是成為一位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聖人」。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孔子的母親顏徵在。

  叔梁紇死後,由於大老婆的實力太強,顏徵在和孔丘被掃地出門,母子倆只能投奔顏徵在的娘家人。如果當年孔丘繼承了父親的家業,他的身材像老爹一樣高大魁梧,沒準會像父輩那樣成為一員武將。但是孔丘媽媽去的新家,讓孔子走上了文人的道路。

  顏徵在帶著孔丘來到了魯國首都曲阜,住到了城中闕里的陋巷中。孔丘居住的闕里雖然是貧民窟,但它靠近魯國宮城的闕門,是王公貴胄出入的地方。這就像住在北京的二環內,經常能看到國家重大儀式活動一樣。

  魯國是周禮發明人周公旦的封國,但凡魯國舉行的儀式活動,都是嚴格按照周禮執行的,孔丘從小在這裡耳濡目染,周禮成為他身體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別人家小孩玩過家家的時候,孔丘小朋友也玩過家家,不過他沒有扮新郎扮大人,他玩的是祭祀。孔丘拿出家裡的禮器,學著大人玩起了祭祀活動。其實孔丘模仿的就是早期的「儒」。因為「儒」在早期就是術士的意思,負責治喪、祭祀的宗教儀式。後來「儒」在孔子手上發揚光大,變成了一個著名學派。

  

  就在孔子玩過家家的地方,他自己也不知道,以後將會有座供奉他的大廟,那就是大名鼎鼎的孔廟。

  孔丘漸漸長大,顏徵在給八歲的孔子報名上了小學,雖然家裡比較窮,但是上學的錢還是付得起的。

  那時候就有小學了?

  沒錯,不但有小學,還有大學,就是沒有中學。這裡說一下春秋時的教育體制。

  當時學制就兩個階段,小學、大學,都是公辦的,那時公辦學校又被稱為「官學」。可你千萬別以為那時的公辦學校和現在的公辦學校一樣,所有人的孩子都能去上學。那時的公辦學校只收貴族子弟,再不濟你也得是個低級貴族,士的身份,所以那時的學校都是名副其實的貴族學校。

  小學、大學的老師都是政府委任,帶編制的。教學內容和現在一樣,也是分科的。現在分文科、理科,那時分文科、武科。文科學禮(周禮)、樂(音樂)、書(讀書寫字)、數(算數);武科學御(駕駛駟馬戰車)、射(弓箭射擊),這六門課又被稱為「六藝」。

  好在孔丘的爹雖不是當朝大夫,但也曾擔任地方官,起碼也是一個士。孔丘小朋友正好符合入學資格,進入小學後,開始認真學習。

  小學作為春秋時的基礎教育,主要目的就是給貴族掃除文盲。主要教六藝里的書和數,讓孩子能讀能寫會算。

  到了孔丘十五歲的時候,他完成了小學的學習。孔丘並沒有就此滿足,他要繼續升學,成績優異的他,順利地升入了大學。

  孔丘老的時候,回顧自己十五歲時,曾感嘆「十有五而至於學」,因為大學的難度比小學的難度大幅提升,因為要學禮、樂、御、射。

  御、射兩門課,畢竟是軍事體育課,平時多加鍛鍊,就可以掌握了。

  然而禮、樂這兩門課,可不簡單,因為是非常燒腦的,這兩門課還有對應的四本教科書,分別是《詩》《書》《禮》《樂》,這四本書又有一個尊稱——「經」。

  這四本經在孔子之前就有了。「經」是真不好讀。經過兩千多年,人的口音改變無數次,但是《詩》讀起來還是朗朗上口,算是容易背的。其他的幾本,古人也被搞得頭大。

  但這四本經對於學霸孔子來說是小意思,後來孔丘晚年還加了兩本經進去,分別是《易》《春秋》。

  孔丘進了大學後,就像魚入大海一樣歡暢,他如饑似渴地學習知識。在他讀書的第二年,一個噩耗傳來,孔丘的母親顏徵在去世了。

  母親是孔丘在世上唯一的親人,失去母親的孔丘受到了重大打擊。就在孔丘想把母親下葬時,他發現一個頭疼的問題。一般來說,夫妻都是合葬的,但顏徵在從來沒跟孔丘說過,他的老爹葬在哪裡,她也從沒帶過孔丘去祭拜丈夫。

  也許是顏徵在後悔當初太輕易答應那場不合禮法的婚姻,讓自己這輩子過得好辛苦、好孤獨。顏徵在恨那個讓自己一輩子空虛寂寞冷的老頭,恨那個把孩子撫養的重擔甩給自己的老頭。活著的時候,被孔子的父親害了一輩子,死後一定不和他葬在一起。或許,這才是顏徵在不告訴孔子父親墓在哪裡的原因。

  後來一個陬邑的老鄉告訴了孔丘他老爹埋在哪裡,於是孔丘把母親與父親合葬在一處。

  十七歲的孔子經歷了喪母的人生打擊後,在這一年還發生了一件大事。

  孔丘遇到了他人生中的宿敵。

  有一次,魯國三桓中實力最強的季孫氏族長季平子召開了一場大宴會,邀請眾多社會名流前來赴宴,其中就有孔丘。

  古時候,人要守孝三年,孔丘還在守孝期,於是身著喪服,腰間繫著孝麻帶,就來到了季孫氏家門口,不知道的還以為季平子死了,孔丘是來奔喪的。

  季孫氏的家臣陽虎一看孔丘這麼晦氣,立馬把孔丘轟了出來。此時的陽虎雖是季孫氏的家臣,但他掌握著季孫氏家族的大權,後來把季孫氏徹底架空,差點滅了魯國三桓。

  孔丘被趕走了,但他與陽虎的糾葛才剛剛開始,這兩人將是一輩子的敵人。

  守孝三年結束後,孔丘在十九歲那年結婚了。他的老婆叫丌官氏,是宋國人。這樁婚姻,是孔子父母在世時定下的。

  雖然史書上並沒有描寫孔子與丌官氏的婚姻狀況,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孔子不喜歡這個女人。

  孔子還說過一句成為他人生污點的名言:「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能說出這句得罪了無數女性的話,內心一定是受過某位女性的傷害。

  男人的一生中,只有兩位女性對他影響最深,一位是他的母親,一位是他的妻子。顏徵在含辛茹苦地撫養孔子,並把他引上聖賢之路,顯然孔子愛他的媽媽。那麼孔子何出此言呢?只有伴隨孔子一生的丌官氏嫌疑最大,應該是對孔子造成了巨大傷害。

  怎麼看得出來呢?

  丌官氏比孔子早六年去世,她去世後的第二年,孔子的兒子孔鯉想媽媽想哭了。孩子想媽媽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了,但是孔子的反應卻極不尋常。他怒斥兒子,叫他不要哭。如果孔子與丌官氏真心相愛的話,他看見兒子想媽媽了,一定會安慰兒子。

  不管愛與不愛,孔丘終究成家了,第二年生了一個兒子。雖然此時的孔子還沒有身居高位,但是學霸的名聲卻是全國皆知。魯昭公聽說他生了個兒子,特意派人送來一條大鯉魚。孔丘為了紀念此事,給兒子取名「鯉」。

  到了二十歲的時候,孔丘開始擔任基層公務員,在季孫氏手下擔任倉庫管理員,後來擔任管理牧場的小吏。

  不要小看孔丘在基層干公務員的這幾年經歷。社會是所大學,在裡面能學到課本里學不到的知識。孔丘不光體會到底層人民的生活不易,也發現勞動人民的智慧是無窮的。後來孔丘自己也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由於工作認真負責,孔丘仕途順風順水,三十歲時干到了管理國家工程基建的司空,相當於現在的正部級。

  由於孔子是一位學霸,名氣很大,尤其「禮」這門學科是孔子的強項,魯國三桓里孟孫氏的族長孟僖子在臨死前讓他的兩個兒子——長子孟懿子與次子南宮敬叔找孔子學習「禮」。於是孟懿子與南宮敬叔拜孔子為師。

  孔子收了兩名重量級人物為徒。孟懿子後來成了孟孫氏的族長。後來與孔子因為政治理念不同,分道揚鑣。南宮敬叔則一直追隨孔丘。

  可是就在孔丘三十歲的時候,他幹了一件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事:不上班了,不批公文了,也不做官了。他要放飛自我,去心中的精神聖地洛邑,找一位大師點悟自己的靈魂。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