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名字

2024-10-11 12:15:53 作者: 烽武野

  在這章故事裡,我們提到了姓氏,下面我們就來講講春秋時的姓氏名字。

  現在,如果有人問你叫什麼,你只需簡單地說出自己的姓和名就可以了。但是春秋時,如果有人問對方叫什麼,對方會複雜地說出自己的姓、氏、名、字。比如我們經常在課本里見到的孔子,他是姓子、氏孔、名丘、字仲尼。

  「姓」是母系社會的產物。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時代,沒有婚姻制度。那時候女人很有地位,有好多個男朋友很正常。一個女人生了很多小孩後,小孩只要知道自己的媽是誰就可以,親爹是誰無所謂,媽來養你。

  但是同一個媽生的小朋友們長大以後,難免發生了愛情,如果是和親兄妹生出來的孩子就會有缺陷。後來就發明了「姓」。住在姜水邊上的姑娘生的娃,都姓「姜」;住在姬水邊上的姑娘生的娃,都姓「姬」。

  同一個媽生的娃都取一個「姓」,同「姓」之間禁止結婚。如果男人要買個出身貧賤的小妾,不知道她的姓,就靠占卜來看她是不是同姓。「同姓不通婚」這一規定,具有長久的生命力,成為歷朝歷代的法律條款。中國到1930年才廢止。咱們鄰居韓國到了20世紀90年代才徹底廢除。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父系社會誕生了,男人能頂半邊天。男人能種田、能打獵,頓時沒有地位的男人逆襲了。有一天,一個很富有的部落男首領,想到一個問題。萬一自己哪天死了,有很多值錢的東西,死後要給誰呢?這個男人想,只能傳給自己的子孫,於是就去找自己的子孫,他突然發現和自己好過的姑娘有好多,根本分不清楚這些姑娘生的娃哪些是自己的。

  他開動腦筋,想出了一個辦法——結婚。他找了一個比較中意的姑娘,對她說:「姑娘,只要你從了我,我保證你衣食無憂。但是你不能跟其他男人勾搭,只能和我生孩子,好不好?」姑娘想一想,就同意了。

  這個富有的部落男首領和這個姑娘生的孩子,一出生就贏在了起跑線上。為了區別那些窮男人生的娃,這個男首領給自己的孩子取了個「氏」。而那個男首領看不起的草根男人,就沒有氏。所以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先秦時,諸侯以國為氏,比如陳國的貴族以陳為氏;大夫以官名為氏,比如晉國擔任中行將職務的貴族,就以中行為氏;還有以自己的邑(受封的地盤)為氏,比如晉國受封到范的貴族,就以范為氏。

  但是有一個例外,就是周天子。周天子有姓無氏。周天子是上天的嫡長子,天下名義上的宗主,理論上全天下都是他的,所以體現家族財產的「氏」,他也無所謂有沒有。

  姓氏到了漢高祖劉邦時期有了很大變化。劉邦泥腿子出身,就煩這些貴族的彎彎繞繞,直接把姓氏混到一起,姓氏混合一直用到現在。

  古人的「名」是在小孩出生三個月後取的。當時古人醫療技術落後,新生兒死亡率高,只有當小孩出生三個月後,才敢說這個孩子能活下來。由於「名」是父母長輩喊孩子用的,所以取名比較隨意,尤其先秦時期,怎麼接地氣怎麼取名,估計是遵循了「賤名好養活」原則。

  姓、氏是父輩傳下來的,這個改不了。「名」是爹媽小時候取的,由於比較隨意,這個只能默默忍受。因此「字」對古人來說就非常重要,這是同輩或者外人叫自己時用的,有表示尊敬的意思。比如《三國演義》里,好朋友之間都叫對方的「字」。諸葛亮,字孔明,劉備見諸葛亮時,都會喊諸葛亮為「孔明」。同時古人一旦有了「字」,就意味著你已經成年了。

  古時,男子20歲成年,屆時會舉行隆重的「加冠禮」來慶祝。在儀式上,要把剛成年男子的頭髮盤成髮髻,並戴上帽子,同時還要取「字」,所取的「字」都是具有美好的寓意。同樣,女子在古代也是有「字」的,女子15歲成年,屆時會舉行「加筓(jī)禮」。在儀式上,剛成年女子的長髮會被盤起,並用筓來固定,同時還會取「字」,這表示女子成年可以嫁人了。

  中國人取「字」的習慣一直沿用至今,只是現在取「字」的人越來越少。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