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3:嘗到「耍賴」的甜頭,就會一犯再犯
2024-10-11 11:52:21
作者: 馬利琴
很多孩子都喜歡吃糖,父母一般都會有所控制,但是孩子一鬧,有些父母就會在「不忍心」的心理作用下妥協。這時候,並不是孩子不遵守規定,而是父母因為心軟,立了規矩卻不執行。要知道,孩子喜歡「耍賴」,他們一旦從這種行為中獲得了好處,自然就會故技重演。
6歲的史蒂夫活潑好動,對於父母給他定的規矩,他從來不聽也不做,比如一讓他收拾玩具、關電視、飯前洗手等,他都假裝聽不見。
一天下午,媽媽要趕在銀行4點關門前去辦理一些業務,可她催促了史蒂夫幾次,他都不著急,依然在房間玩積木。後來媽媽一看再耽擱就來不及了,於是又一次催促道:「史蒂夫,趕緊把積木收起來,我們得出門了!」
「一會兒就好,媽媽!」
又等了兩三分鐘,史蒂夫還沒動靜。媽媽著急了:「回來再玩,現在我們必須得趕時間走了。」
史蒂夫不吱聲。
媽媽生氣了,衝進史蒂夫房間,怒道:「你要是再不收起來,我就把它們都扔出去!」
史蒂夫不以為然:「我才不管呢!」
請記住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媽媽聽了,真的衝上來,一把將史蒂夫從積木堆中拉出來。史蒂夫猝不及防,將搭好的積木碰倒了。看著散落一地的積木,史蒂夫傷心地哭了起來:「你別管我!我討厭你!」
媽媽生氣地朝史蒂夫的後背打了一巴掌,並讓他快點兒去穿衣服。但史蒂夫乾脆坐在地上,一邊哭一邊朝媽媽扔積木。
有位行為心理學家曾說:一些行為的結果,直接決定了這種行為會不會再次上演。所以,一旦孩子用自己的「招數」達到了目的,接下來就會不停地使用這樣的「計謀」。如果父母一次都沒有妥協,那麼孩子多半就不會再使用這一招了。
可是,孩子的想像力總是極其豐富的,他們總能想到一些新招數,比如被家長懲罰時,有的孩子會一邊哭喊,一邊跟家長頂嘴。只要發現不管用,就會立刻乖乖就範。一旦家長表現出心疼,或者想圖清靜而取消懲罰,孩子就算達到了目的,以後父母也別想再懲罰他了。
媽媽不讓孩子吃太多的零食,孩子就坐在地上不起來,直到媽媽妥協;爸爸出門不方便帶孩子,孩子就硬拉著爸爸的手,眼淚汪汪,直到爸爸答應……現實生活中有不少這樣的例子,但是,父母的妥協究竟好不好?
有些父母可能覺得無關緊要,是孩子對大人太眷戀了。我反倒覺得,這種問題應該重視。因為,一旦孩子從耍賴中嘗到了甜頭,後面你再給他提什麼要求,他都會用「耍賴」對付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