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被平等對待型:孩子渴望的平等,父母能讀懂幾分
2024-10-11 11:48:31
作者: 馬利琴
威廉·哥德法勃有這樣一句話:「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把孩子當成與自己人格平等的人,給他們以無限的關愛。」與孩子交流,以居高臨下的姿態,權威式地恫嚇,只會引起孩子的不滿;相反,轉變姿態,像對待朋友那樣平等交流,才有可能達到溝通目的。
外甥女今年5歲,胖乎乎的,很可愛。一天晚上,表妹在沙發上看家庭倫理劇,小外甥女寫完作業吵著要看《喜羊羊與灰太狼》。表妹說:「要看也行,但必須把中午你剩的那半碗米飯吃掉。」表妹還惦記著午飯時閨女沒吃完的那碗米飯。
外甥女聽了很氣憤,帶著哭腔吼了一句:「我又不餓,為什麼非要讓我吃飯?」
請記住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表妹從小就任性,為人母之後也沒變多少,這時她也提高了嗓門:「不管你餓不餓,反正不把飯吃完,就別想看電視。」
外甥女氣哭了,跑回書房,而表妹最終也沒讓步。
現實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景:媽媽為了讓孩子吃飯,想盡一切辦法,但結果總是引起孩子的不滿。想想看,如果是自己,本來就不餓,又怎麼能吃下更多的東西呢?
孩子長大後,開始有了平等的概念,如果父母的做法傷了孩子的自尊心,就很容易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和牴觸情緒。有的孩子甚至為了維護自尊心,選擇激烈的方式對抗,這時父母就更難辦了。
沒有一個父母不想和孩子好好交流,但是更多時候,任憑父母怎麼說,孩子都看似不太配合。其實,不是孩子不懂事,只是父母用錯了方法。和孩子溝通並沒有想像的那麼難,只需要你放下權威的架子,平等、友善地對待他們。
妞妞小時候也很調皮,一次,她和幾個小夥伴一起玩丟沙包的遊戲,不小心丟到鄰居家的窗台上,把人家的玻璃給打碎了。知道自己犯了錯誤後,妞妞有點心虛,趕忙回家告訴了我。我帶著她,給鄰居道歉,並做了補償,事情順利解決。
回到家中,妞妞坐在沙發上低頭不語,估計是害怕我罵她。我在她旁邊坐下,只說了三句話:「知道自己做錯了?下次還這麼淘氣嗎?以後玩遊戲一定要注意,好吧?」妞妞自然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默默地點點頭。
還有一次,妞妞放學之後沒有按時回家,也沒給我跟她爸爸打電話說明原因,我擔心得不得了。
這時候,大多數父母可能會選擇孩子回家後數落他們一頓,可是我沒有。妞妞一進家門,我幫她把書包卸下來,並揉揉她冰涼的小臉:「今天回來得有些晚,是老師拖堂了嗎?我做了很多你喜歡吃的菜,現在都涼了……從六點開始,我到陽台看了好幾次,都沒看到你。」
妞妞聽我這麼說,趕緊向我道歉,說放學陪同學去買東西忘了時間,所以回來晚了。我微笑著對她說:「我知道你是一個善良的好孩子,我非常相信你,可是我也擔心你。你也聽說過小朋友被壞人抓走的消息,所以,如果以後再有什麼事需要耽擱的話,就打電話告訴爸爸媽媽一下,好不好?」
「好!」女兒大聲保證。
孩子越小,經歷的事情少,父母沒有提前告知,他們犯錯很正常。如果妞妞一回家我就劈頭蓋臉地一頓批評,她一定會覺得十分委屈,而我也會越發生氣,這樣的結果並不是我想要的。
不顧孩子的想法,把自己的主觀願望強加給他們,當他們的想法與自己的願望相衝突時,父母就會感到奇怪,為什麼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大多數父母即使感到奇怪,也不會在乎,還是會強制孩子按自己的意願行事,這種情況下,孩子當然會不高興。多從孩子角度思考問題,孩子才會接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