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 溺愛型父母:無條件滿足,這不是愛,而是害

溺愛型父母:無條件滿足,這不是愛,而是害

2024-10-11 11:48:01 作者: 馬利琴

  對孩子一味溺愛,對於孩子的要求不打折地滿足,只會讓他們的欲望越來越膨脹。「溝壑難平」的道理大家都懂,但面對孩子的時候往往將其拋之腦後,事實上,只有適當滿足孩子的欲望才是最明智的做法。

  我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段描述:

  

  你的孩子是否也存在這樣的問題?相信很多父母都會給出肯定的答案。我想說的是,孩子雖然是家庭的希望與未來,但父母不能無原則、無條件地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不管他們要什麼,都儘可能地滿足,完全依著孩子的性子來,父母的這種做法是最不明智的。

  孩子提出的要求,父母全部滿足,他們就會覺得這是爸爸媽媽應該為自己做的;等到哪一天你沒做到,他們就會覺得你不好。有了這種理所當然的態度,孩子的心理就會逐漸扭曲,對父母的付出視而不見,並且逐漸擴展延伸索取的範圍,認為所有人都欠他們的。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會是什麼樣?面對這個充滿誘惑的世界,如何讓孩子不被其裹挾呢?

  妞妞記事之後,我和丈夫就給她定了個規矩:進超市只能選一樣,買衣服、買鞋等必需品時,價位都不能太高。一次,我帶妞妞去商場買衣服。一到商場,看著琳琅滿目的衣服,妞妞興奮了好一陣。看著那麼多漂亮的衣服,她歡喜得不得了,可最後還是選擇了一件中等價位的。

  我相信自己的做法是對的,可是生活中並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到這一點。不管自己的經濟條件能否承擔,有些父母都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滿足孩子,從來不會給他們定個上限。

  不要覺得這是一件小事,無關緊要,這種平常事,做好了,也可以讓孩子懂得控制自己的欲望。對於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都不打折扣地加以滿足,孩子就會在心裡形成一個定勢:我要什麼就有什麼,我想要的東西沒有得不到的……一旦孩子養成了想要什麼就有什麼的思維習慣,就會放縱自己,不懂得克制。時間長了,他們就會表現得貪心無度,期待不勞而獲,甚至缺乏奮鬥意識、缺乏耐性、抗挫折能力差等。

  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可並不是所有的欲望都要被滿足,滿足合理的需求自不必說,那些超出實際的不合理需求,父母該拒絕了還是得拒絕的。例如,給孩子買東西,父母事先跟他們商量好價格的上限。必須讓孩子知道,不是他們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的。

  記得妞妞5歲時,有一次我帶她去天津玩。臨走前,我給她準備了一個小包,裡面裝著預計可以用到的所有東西,包括吃的、喝的。一上火車,妞妞就興奮地左顧右盼,對什麼都感興趣。

  售貨員推著售貨車來到我們身邊,妞妞見別的孩子家長有買的,於是小聲對我說:「媽媽,我想喝那個飲料。」我拿出手機裝作沒聽見。妞妞沒有放棄,又說了一次:「媽媽,我想喝那個飲料。」我看了她一眼,搖搖頭。

  售貨員也在旁邊勸說:「孩子想喝就給她買一瓶吧。」說著,就要把飲料遞到妞妞手裡。妞妞眼巴巴地望著我,我依然拒絕了她的要求。

  售貨員見我不買,就推著售貨車走了。然後,妞妞就坐在我旁邊生悶氣。

  「妞妞,為什麼想要喝飲料?」我問她,她不說話。

  「是渴了嗎?」妞妞聽了點點頭。我從包里拿出礦泉水遞給她。「咱們自己帶著水呢,渴了你可以喝這個。」妞妞沒有伸手接礦泉水,依然低著頭不說話。

  「是餓了嗎?」妞妞又點點頭。我則從包里拿出了火腿腸。「餓了你可以吃咱們帶的火腿腸。」妞妞低著頭玩自己的手指。

  「既然我們有吃的喝的,就沒必要再買飲料了,你說是不是?」妞妞可能意識到自己錯了,點頭說:「嗯。」

  孩子當著別人的面向父母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或者因要求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賭氣不說話時,父母往往礙於面子向孩子妥協。這種妥協,只能在當時制止孩子的哭鬧,下次再遇到這類情況,他們會比這一次更加不好哄。所以,面對孩子的無理要求,父母一定要堅持原則,不要讓孩子覺得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