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chapter 003 棋逢對手龍虎鬥 網際網路大潮前的平行時期
2024-10-11 11:41:31
作者: 周希奇
論打仗,一個將軍有一個將軍的打法,這其中包含了將軍對「天時地利人和」道理的充分調用,因而有了「出奇招,勝險仗」的說法。
在如戰場一般的商場上,馬雲、馬化騰也有著自己獨到的戰略。想想那些年,馬雲靠西湖論劍借勢而起,馬化騰則是靠翻版國外的ICQ發家。之後的各種場合,馬雲都會「現身說話」,既造勢又解決困難;騰訊的款款產品,都能找到其原版在哪,學不會的技術就集中攻克。
大致做一番總結,可以得出馬雲擅長「以勢借勢,無勢造勢」的策略。每年馬雲在各個場合的講話,少則數萬言,多則數十萬言。只要有人討論馬雲,就在無形中對馬雲和他的企業做了實際的宣傳。馬雲這種「借勢營銷」的手段可謂是非常精明,效果達到了,錢也省下了。相比之下,馬化騰則是「務實派」的代表,做事風格更貼近「見溝填溝,逢山開山」,遇到困難多半選擇自己消化自己扛。所以騰訊的市場不是靠理念打下來的,而是靠實打實的「用戶體驗」。
棋逢對手才能久戰,這麼多年以來,二馬之間也沒真正分出個勝負。與其判個輸贏,不如學習二者的戰術打法,可能獲益更多。
1999年是神奇的一年。它不僅是一個世紀的最後一年,更是新時代的曙光之年,因為在這一年裡,將來轟動世界的阿里巴巴與QQ與世人相見了,而且直到今天,它們都擁有著業內「無法逾越」的地位。
馬雲、馬化騰這兩個久戰的男人,最初的交集也許就是都「姓馬」而已。馬雲從學校辭職下海創業,馬化騰從學校畢業干起了本行。隨著網際網路在中國的慢慢普及,人們漸漸知道了網絡上有個阿里巴巴,生活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在用QQ。馬雲和馬化騰似乎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兩個人。
他們倆最初是不認識的,一個在風景秀美的杭州,一個在南國寶地深圳,兩地之間有上千公里。隨著各自事業的漸入佳境,馬雲的名字傳到了馬化騰的耳朵里,馬雲也知道了這個世界上有一個叫馬化騰的人。但兩個人的性格不同,業務方向也不同,在很長一段時間裡,他們就像兩個平行世界裡的人物一樣,沒有交集。
網際網路的風暴襲來,擾亂了世界的格局。馬雲、馬化騰各自的世界也發生了變動,兩個人也因此開始了業務上的交鋒。第一次有影響力的交鋒應該是當「淘寶」遇上了「拍拍」。這一年是2006年,淘寶3歲,拍拍1歲。在這次的較量中,性格溫和的馬化騰居然也與人爭吵起來,在當時鬧出了不小的動靜。但和如今的態勢相比,「淘寶·拍拍」之爭不過也就是小孩子過家家一般的玩鬧而已。
有了「淘寶·拍拍」之爭後,馬雲和馬化騰的明爭暗鬥就漸漸多了起來。粗略盤點一下,我們不難發現,二馬之爭可謂是在各個領域全面開花。撇去電商平台的「淘寶·拍拍」之爭,還有支付埠的「支付寶·財付通」之爭,理財工具的「餘額寶·理財通」之爭。有些產品之間並沒有擦出激烈的競爭火花,但它們面市的任務就是與對手的同類產品競爭市場。比如阿里推出的阿里旺旺就是要模仿QQ,比如騰訊的「易迅」對阿里的「手機淘寶」的模仿。
斯斯文文地打了這麼多年,雙方都變得更為強大了。在公開場合,二馬都表現得非常大度,認為適當的競爭有益於市場的發展,但暗地裡雙方都卯足了勁兒,拼盡全力地守護自己的市場。再這麼斯斯文文地鬧下去,還能不能愉快地打架了?
所以,二馬一改往日的形象,甩開膀子決心大幹一場,這隨即引來了業界人士的圍觀。雖說看熱鬧的永遠不嫌事大,但話說回來,打架不就是為了贏嗎?不狠又如何能贏呢?二馬其實深知這一道理,不是不狠,時候未到而已。
有人說二馬這場架早該打了,因為一山難容二虎。
馬雲和馬化騰並不這麼看。支付寶和財付通的戰爭規模並不算大,但這場戰爭背後的局卻鋪得相當大。在馬雲和馬化騰看來,狠是第二位的,穩才是第一位的。
作為第三方支付平台,支付寶和財付通都有著特殊的優勢。它們最大的特點就是背後的公司平台廣闊,實力雄厚,能夠獲得諸多直接且有效的資金技術支持。在業界人士看來,支付寶與財付通這兩家公司有著「用戶黏性高」「新用戶轉換成本低」等優勢,如支付寶依靠的是強大的淘寶平台的支持,而財付通因為與「QQ錢包」實現了一鍵轉換,從而巧妙地將QQ用戶與財付通用戶捆綁了起來。2010年,支付寶註冊用戶數突破3億,財付通公布的註冊用戶數是1.5億。這是業界其他公司不敢想像的成績。而這剛好是阿里和騰訊為構造大格局邁出的最關鍵一步,支付寶和財付通如果沒有雄厚實力,就不可能搶到電子錢包支付入口的先機。
雖說這兩個平台的成功有不少運氣的成分,但更多依靠的是公司自身的實力。支付寶與財付通確實都「占儘先機」,但這並不意味著二者就有能夠絕對領先的優勢。支付寶也有運轉受阻的時候。支付寶在2010年創下了突破3億用戶的記錄,但也遭遇了用戶體驗欠佳的詬病。財付通雖然在用戶體驗上略勝一籌,但註冊用戶數量上勉強到支付寶的一半,也讓公司的高層輕鬆不起來。
注資與技術支持永遠只是讓公司強大的一部分動力,核心的部分還是在企業運作本身。支付寶憑藉著強大的用戶規模已經成為當前全球最大的行動支付商,但這並不能說明支付寶就能高枕無憂了。有著「用戶體驗欠佳」的評價,支付寶要走的路還很長,強化用戶黏性依舊是支付寶要重點研究的課題。為此,支付寶公司前副總裁樊治銘說道:「以前說到科技公司都講微軟,但是後來雅虎出現了,微軟卻錯過了網際網路第一波;搜索平台出現的時候,雅虎沒有創新,Google出來了;誰想到現在Facebook出來了……為什麼新人能夠迅速實現顛覆?就是因為第一是創新,第二是緊貼於網際網路的用戶體驗做得好。」
在這一基礎上,支付寶與財付通都拿出了自身的應對策略,通過平台化的思路增強用戶的黏性。如支付寶就是以類似「網關」的服務,通過提高用戶帳號與銀行卡的兼容性的方式來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而財付通則不斷引入貼近用戶基本需求的應用,提高用戶的使用頻次。在改善用戶體驗的同時,兩家公司最終卻進化成了兩個不同的平台,兩家的競爭一直不溫不火。從表面上看,支付寶與財付通一直都是「井水不犯河水」的狀態,但實際上,一場世紀大戰早已發酵。
「斯文」的實質是先禮後兵,就像暴風雨來臨之前的一刻,往往異常寧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