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024-10-11 11:41:02 作者: 周希奇

  在中國的網際網路界一直有BAT三巨頭之說,也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騰訊。早幾年,這三家公司基本上勢均力敵,很難分出高下。不過這一兩年來,百度的市值跟阿里巴巴的和騰訊的差距越拉越大。截至2015年3月18日,阿里巴巴市值約2123億美元,騰訊市值約1642億美元,百度市值約711億美元。騰訊和阿里巴巴,經過十來年的「刀光劍影」,終於雙雙登上了網際網路巔峰。不過,網際網路巔峰就像是金庸小說中的光明頂,兩大巨頭為了爭奪霸主地位,仍在社交、金融、電子商務等多個領域進行著激烈的較量。

  1995年,英語教師馬雲創辦了中國第一家網際網路商業信息發布網站——中國黃頁;四年後,他又創辦了阿里巴巴,從此中國網際網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時代。中國「網際網路之父」的稱號,馬雲當之無愧。

  1998年底,計算機工程師馬化騰成立了一個叫作騰訊的小公司。十年後,他的騰訊QQ擁有了近8億用戶,他也因此被稱為「QQ之父」。

  馬雲知道自己是技術外行,所以他敢於放手,其用人側重於「全球化」,開創了外行領導內行的「阿里神話」;馬化騰技術出眾,管理卻需要摸索,所以他獨創出一種「雙打」管理模式:創業的技術人員+空降的管理人才,如此一對一的「幫扶」使得騰訊的事業蒸蒸日上。馬雲曾自比為風清揚,出手無招,追求的是「快意恩仇」;馬化騰則低調內斂,有如少林寺的掃地僧,於不動聲色間出手,舉世皆驚。

  一個是西子湖畔的「大俠」,一個是埋頭鑽研的「掃地僧」,兩個掌門人從個性、經歷到做事風格,截然不同。兩人的碰撞,充滿懸念。

  「二馬」的第一次交鋒,發生在2006年。

  2006年,馬雲在淘寶網上推出「招財進寶」業務時,馬化騰看到C2C市場的廣闊前景,迅速推出騰訊拍拍的電子商務業務。早在2003年,當馬雲閉門研發淘寶網的時候,馬化騰也在同步研發自己的項目,甚至曾提出與馬雲合作,但最終不了了之。在看到淘寶勢頭不錯的時候,馬化騰拿出了自己的電子商務業務。2006年3月,騰訊拍拍正式運營,憑藉其在用戶群體中的優勢,奪走了淘寶網不少生意。

  馬化騰的後來居上,讓在電子商務領域如魚得水的馬雲有些惱火。「現在騰訊拍拍最大的問題就是沒有創新,所有的東西都是抄來的。」拍拍的推出,加速了淘寶網「招財進寶」業務的流產,馬雲毫不掩飾對馬化騰的「指責」。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對於「抄襲者」的罵名,馬化騰不以為然。「抄可以理解成學習,是一種吸收,是一種取長補短。」

  一個有一說一,一個淡然處之,兩人的處世風格一目了然。

  有了「淘寶·拍拍」之爭後,馬雲和馬化騰的明爭暗鬥就漸漸多了起來。粗略盤點一下,有支付端的「支付寶·財付通」之爭,理財工具的「餘額寶·理財通」之爭,社交工具的「來往·微信」之爭。有些產品之間並沒有擦出激烈的競爭火花,但它們面市的任務就是從對手的同類產品中分得一杯羹。比如阿里推出的阿里旺旺就是要模仿QQ,比如騰訊的「易迅」對阿里的「手機淘寶」。雙方都卯足了勁兒,拼盡全力地占有市場。

  2014年,騰訊扔出了一顆紅色炸彈,一款叫作「微信紅包」的應用出現在了騰訊的微信平台上,一時間風靡大江南北。在微信紅包的強力攻勢下,微信的銀行卡綁定量也開始快速增長。然而,支付寶的「發紅包」和「討彩頭」功能則反應平平。手機支付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支付方式,這個領域可謂兵家必爭。微信錢包悄然升級,微信也能當卡刷了,這無疑是對阿里支付寶「刷手機支付」的公開挑戰。2014年上半年,據不完全統計,使用微信支付的人已經接近2000萬,並且以高速度增長,這無疑給支付寶帶來了巨大的壓力。對此,馬雲揚言要「殺到企鵝家去」。風雲突變,自此,兩大巨頭又陷入一場激戰。

  打車軟體方面,滴滴打車與微信支付發起了乘客打車立減10元、司機補貼10元的活動,隨後快的打車和支付寶跟進,加入了這場硝煙瀰漫的打車大戰。社交網絡方面,阿里強勢入股新浪微博,內部強推「來往」,以此對抗騰訊的QQ和微信。搶占O2O資源方面,阿里入股高德、銀泰;騰訊入股大眾點評、58同城。2015年大眾點評網和美團網宣布合併,新一輪融資時,本來在美團有股份的阿里宣布退出,轉而扶持新口碑;與之相對的是,騰訊追投了10億美元,美團網已經堅定地站在了騰訊陣營。這意味著,在O2O領域,阿里和騰訊的大戰已經開始。

  在「網際網路+」背景下,在大數據帶來的大變革、大機遇面前,馬雲和馬化騰的角逐仍然會繼續。從這兩個網際網路巨頭的策略、布局、競爭中,我們可以學習到怎樣的經營和管理智慧?他們的角逐又將引領網際網路向哪個方向發展?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哪些變化?讓我們拭目以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