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最合適的而不是最優秀的
2024-10-11 11:40:00
作者: 希文
1999年我融資100萬美金。有了錢怎麼辦?首先就想到請人,請最優秀的人。最優秀的人在哪兒?跨國公司的副總裁,MBA,最好是世界500強的人。那些人進來之後,講公司的戰略、前景,講得你熱血沸騰。
我們有一個副總裁負責營銷,第一個月跟我談市場預算的時候,說今年需要1200萬美金。我很驚訝。他說很抱歉,以前最少要花2000萬美金。怎麼辦?你不聽的話好像不尊重他,你要聽他的話,我總共才融了100萬美金。最後沒有辦法,還得請他離開。
這些錯誤使我們明白,辦公司不是要找最優秀的人,而是要找最合適的人。波音747的引擎是很好,但如果你配的機器是拖拉機,發動引擎就(會)爆炸。企業發展是一步一步往前走,每一步走的時候,用的是腦子而不是錢。
做企業拼的是智慧,拼的是勇氣,拼的是團隊的合作。假如企業家之間的競爭是靠錢的話,那銀行更厲害,風險投資更厲害。有優勢的時候錢就會來,很多創業者的計劃書說,我什麼都有,就是缺錢,那這個計劃基本沒用。
——摘自《2006年馬雲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的演講》
創業是一件非常美妙而又充滿痛苦的事情,也是一件嚴肅的事情,選擇合作夥伴一定要非常謹慎,創業要找最合適的人。對於企業而言,衡量人才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是他是否符合企業的發展需要。從作業要求的角度說,匹配的就是人才。理性的用人標準是不被人才的光環所誘惑,而是緊緊扣住「企業發展需要」這根弦。
1999年9月,阿里巴巴網站建立起來了,馬雲立志要使之成為中小企業敲開財富之門的引路人。10月,阿里巴巴獲得以高盛牽頭提供的500萬美元風險資金,馬雲立即著手的一件事情就是,從香港和美國引進大量外部人才。
馬雲對外宣稱:「創業人員只能夠擔任連長及以下的職位,團長級以上全部由MBA擔任。」當時,在阿里巴巴12個人的高管團隊成員中除了馬雲自己,全部來自海外。
接下來幾年,阿里巴巴聘用了更多的MBA,包括哈佛、斯坦福等學校的MBA,還有國內大學畢業的MBA。但是,阿里巴巴請來的很多業界高手,卻嚴重「水土不服」。他們總是講得頭頭是道,但結果乾起來全錯!後來這些MBA中的95%都被馬雲開除了。
請記住𝐛𝐚𝐧𝐱𝐢𝐚𝐛𝐚.𝐜𝐨𝐦網站,觀看最快的章節更新
馬雲後來回憶道:「我跟北大的張維迎教授辯論,首先我承認我水平比較差,95%的MBA都被我開除掉了,難道他們就沒有錯嗎?怎麼可能95%都被我開除掉?肯定有錯。因為這些MBA一進來跟你講年薪至少十萬元,一講都是戰略。每次你聽那些專家跟MBA講得熱血沸騰,然後做的時候你都不知道從哪兒做起。」
錯誤讓馬雲明白,公司當時的發展水平還容不下那樣的人。那些職業經理人管理水平確實很高,就如同飛機引擎一樣,但是將飛機的引擎裝在了拖拉機上,最終還是飛不起來。
後來在阿里巴巴有這樣一句名言:「讓平凡的人做不平凡的事,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跟潛能。」馬雲不斷說:「我考三次大學沒有考上,一定很平凡,如果你們覺得我今天是成功的,那每個平凡的人都能成功。可以說,阿里巴巴現在的成功離不開這一用人理念——找到最合適的人才,放在最適合的位置。」
拿破崙說過:「最難的倒不是選拔人才,難點在於選拔後怎樣使用人才,即讓他們的才能發揮到極致。」這是因為,發現人才、識別人才、選拔推薦人才,都是為了善用人才。
企業所需要的不一定是最優秀的人,但一定是最適合的人。因為「崗位需要」而使用人才,所以,「優秀」的人未必就是最能滿足崗位需要的人選,在這種意義上,合適比優秀更重要。
作為企業管理者,一個重要責任就是最大限度地開發員工的潛能,讓腰粗的人背土——不傷力;讓腿粗的人挖土——有勁;讓駝背的人墊土——彎腰不吃力;讓獨眼龍看準繩——不分散注意力。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使員工與其崗位相匹配,通過崗位匹配達到開發員工潛能的理想效果。
有一家公司,招聘登記表格中有這麼一欄:「你有什麼短處?」一位下崗女工來應聘,在這一欄如實填上了「工作比較慢,快不起來」。很多人一致認為,她是不可能被錄用的,誰知最後老闆親自拍板,錄用了這位女工,讓她當質量管理員。
老闆說:「慢工出細活,她工作慢,肯定會細心,讓她當質量管理員錯不了。再說,她去許多地方應聘過,沒有被錄用,到這裡被錄用了,肯定會拼命地干,以後我們公司肯定不會有退貨了。」結果正如老闆所預言的那樣,那名女工工作成績顯著,公司的確沒有退貨了。
其實,在任何一家企業中,員工能力都是有區別的,這就像「發動機」和「螺絲釘」一樣,企業雖然需要對企業產生變革性影響的「發動機」型人才,也離不開兢兢業業為企業奉獻的「螺絲釘」型的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