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馬化騰內部講話:最新版> 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做出結構調整

根據企業不同發展階段做出結構調整

2024-10-11 11:31:31 作者: 希文

  既幸運又不幸,我們生存在一個快速變化的行業。為此,我們在兩年前主動求變,2011年對外提出了開放平台,一年半接近兩年時間過去了之後,成果非常好。在2010年年底我們開始啟動了現在可以說是明星的產品——微信,用了兩年的時間,外界甚至說拿到門票、船票之類,對內部也有很好的正面觸動,是一個很可喜的事情。

  在2012年,整個業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那就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如期而至,甚至比預期來得更加猛烈,甚至我們之前做了很多準備還是被打亂了節奏,不得不作很快地調整。所以,我們在今年一個最大的動作是5.18,我們做了7年來最大的組織變革,把過去的BU結構重新打散,變成事業群、BG制,也就是非常6+1——6個BG加1個ECC,這個變革也還沒有完,我們看到很多結構還未能完全適應移動網際網路的變化。

  但不管如何,我們已經邁出了這一步。中間的變化很艱辛,需要大量的協調,畢竟,我們這些部門的成熟度都不一樣,分很多碎步走,還是一次性變化呢?其實我們做了很多思量。所幸到現在過了半年,我們看到轉型還是比較成功的。所以,在這裡我也向所有參與這次變革的每一位同事的努力與奉獻表示感謝!

  

  ——馬化騰在騰訊2012年度員工大會的講話

  隨著業務的做大,2001年後騰訊做了一次組織結構調整,變成R線和M線並舉,其他職能部門形成支持體系的結構。具體來說,R線是研發線,M線是市場線。

  2004年,騰訊營收超過10個億,並順利在香港資本市場上市。隨著業務的擴張,當時騰訊已經擁有多達30個業務部門,管理變成了一個大問題:決策複雜,層次很多,關係不清晰,各個部門間的合作性不是很強,每個地方都要長遠布局,卻找不到合適的人才……

  當初粗線條的劃分已經跟不上騰訊發展的腳步,公司管理層開始商討把公司過去幾百人時的組織結構調整為與近4000人的公司相匹配的組織結構。

  馬化騰將公司30多個部門歸類後細分為8條線——S線(職能線)、R線(服務線)、O線(安全架構線)、B0線(企業發展系統)、B1線(無線業務系統)、B2線(網際網路業務系統)、B3線(互動娛樂業務系統)、B4線(網絡媒體業務系統)。

  2006年後,伴隨著薪酬體系的調整,騰訊內部又作了一次大的組織結構調整,變成「四橫四縱」的格局。「四橫」是4個支持體系,一個是運營維護支持體系,一個是創新研發體系,一個是行政職能部門體系,另一個是員工成長體系。「四縱」是4個產生正現金流,而且和資本市場息息相關的業務單元,分別為移動網際網路、網際網路增值業務、網絡GG和互動娛樂。

  2012年4月24日,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CEO馬化騰與美國《連線》雜誌創始主編凱文·凱利進行了一次「失控與控制:探索網際網路本質」尖峰對話,這不是傍大腕式的炒作,而是騰訊刻意為公司架構大調整所舉辦的一個「吹風會」。

  實際上,馬化騰想對公司架構進行調整的決心已醞釀多年,並在兩年前就表示要進行戰略轉型升級。

  2012年5月18日,在國內網際網路業內人士看來,是一個難以忘卻的日子,這一天,有著「Web 2.0之父」之稱的Facebook以超過1000億美元的市值在納斯達克上市。同一天,被視為國內最像Facebook的騰訊公司宣布了它的重組計劃。

  5月18日,騰訊披露了重組的最終方案。組織架構從2005年開始已「服役」了7年之久的八大線調整為六大線+電商控股公司。這六大線為: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移動網際網路事業群(MIG)、網絡媒體事業群(OMG)、社交網絡事業群(SN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

  騰訊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來自對用戶需求的長期關注、對外界技術和趨勢變化的高度敏感,以及根據不同發展階段主動做出各種調整。

  為了在未來更上一個台階,騰訊選擇主動根據內外變化和網際網路發展邏輯變革組織架構。尤其是處於上升期時,騰訊內部能居安思危地為下一個5年做出這麼大的改變,殊為不易。

  作為企業家,馬化騰對騰訊的管控能力在中國網際網路難出其右。對於一個員工超過4萬人的企業組織,小馬哥卻能變換陣勢,其時間節點選擇之准、陣法的有效性和變陣後的凌厲攻勢都難出其右。他不僅是一個企業家,還是一個兵法家和謀略家。

  憑藉小馬哥在成立之初對騰訊的架構,從1998年到2003年,騰訊用5年時間達到了營收10億。2005年小馬哥第一次對騰訊變陣,到2012年騰訊營收從10億達到了百億。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