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孩子自私自利,必須叫停「特殊待遇」
2024-10-11 11:22:40
作者: 金文
我們不否認,人性中最古老、最真切的稟性就是自私,但如果人人都標榜看穿了塵世,信奉自私為座右銘,那麼這個世界必將暗無天日,這個社會必將走向衰亡。所以我們要教育孩子從小就友愛、無私。自私自利的孩子只能活在以自我為中心的世界裡,不會有真正的朋友。
在生活中,不難見到有這樣一些孩子,他們只顧自己,尤其是在自己的財物上特別吝嗇。自己的東西無論如何不會給別人,甚至自己的父母都不能碰一下。自私自利的孩子沒有關愛他人的觀念,也不知道心疼父母。
本章節來源於𝔟𝔞𝔫𝔵𝔦𝔞𝔟𝔞.𝔠𝔬𝔪
李栩是個聰明可愛的小男孩兒,但是,他卻養成了自私自利的壞習慣。李栩和爸爸媽媽生活在一起,在家裡,他是絕對的權威,但凡他的東西,就是爸爸媽媽也不准動一下。比如說,爸爸媽媽給他買了點心,如果爸爸媽媽說:「小栩,我們嘗一點兒吧?」他肯定會一口回絕。
家裡要是來了小客人,李栩就如臨大敵,他絕不會讓小客人碰他的玩具。吃飯的時候,他還會目不轉睛地瞪著客人,說:「那是我最喜歡吃的牛肉,不准你吃!」弄得大家都非常尷尬。周末,李栩去奶奶家,只要見奶奶家有自己喜歡的東西,他就會提出帶回家。要是爺爺奶奶提出要上他家去玩兒,他一定會阻攔,弄得他的爸爸媽媽非常尷尬。
其實沒有哪個孩子一生下來就是自私自利的,這些壞習性往往都是後天養成的,絕大部分的孩子自私自利都是父母的溺愛造成的,尤其當代社會,有很多家庭都是三代「單傳」,那唯一的孩子被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寵上了天,是家裡的「小皇帝」「小霸王」,這就導致孩子習慣享受長輩的付出,也從心理上開始認為是理所當然,這樣的孩子又怎麼可能會關心長輩,又怎麼會不自私自利呢?
所以,做父母的不能什麼都圍著孩子轉,在任何事情上都要平等,以免助長孩子的占有欲和養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有位媽媽說:「我覺得孩子自私、小氣的毛病不管是怎樣養成的,都是可以改正的,關鍵是父母要用心,用有效的教育方法,幫助孩子改正這些缺點,彌補不足。我的孩子也有自私和小氣的毛病。最突出的就是自己的東西不肯讓別人動一下,生怕別人借去不還。有一次測驗時,孩子的鉛筆忽然斷了筆芯,身邊恰恰沒有卷筆刀,他急得團團轉。結果還是同學把卷筆刀借給他用,才解了他的『燃眉之急』,這件事給他影響不小。我們借這件小事啟發他,我說:『你看看,你如果不幫助同學,下次再也沒有人幫你了。』孩子還是有記性的,他的心理慢慢發生了變化。現在,孩子已不像以前那麼自私,有什麼玩具也能和夥伴一起交換著玩了。」
很多媽媽抱怨孩子不服從自己的管教,其根本原因還是媽媽沒有用對方法。上面這個媽媽很有智慧,抓住了一個很好的機會來幫助孩子改掉自私自利的毛病,並且沒有引起孩子的牴觸。
當然了,就像是上面的媽媽說的,小孩子的可塑性很強,很多毛病都是可以改正的。媽媽可以從小培養孩子樂於分享的意識,也可以在發現孩子自私自利的毛病之後採取一些措施來糾正:
一、鼓勵孩子多和同伴交往,尤其是跟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
日常生活中,爸爸媽媽可讓孩子多和同伴交往,教育孩子吃的東西要分給別人吃,玩的東西要和別人一起玩。
孩子在交往、玩耍時,爸爸媽媽最好讓他和較大的孩子在一起,這樣,較大的孩子不僅可以適當帶領、照顧他,而且可以制止孩子的「獨占」「掠奪」行為,因為大一點兒的孩子有一定的自衛能力,而小一點兒的孩子則往往能服從較大的孩子。
二、對於孩子自私、霸道的行為,家長要堅持正確的主張,不給孩子特殊待遇
對孩子堅持占有的物品,該動的一定要動,而且還要煞有介事地動,讓其習以為常,才不會讓孩子認為自己占有所有的好東西是理所應當的。
三、從孝敬長輩做起,從生活小事做起
注意培養孩子孝敬長輩、先人後己的好思想。如,平時吃水果時,讓他把最大的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送去,逐漸養成有好吃、好用的東西大家一起吃、一起用的好習慣。讓孩子自己做他力所能及的事,從中體會別人的艱辛,可以讓孩子養成體諒他人的好習慣。
四、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父母要以身作則
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不能自私自利、斤斤計較,更不可有鼓勵孩子自私的言行,一旦孩子看到眼裡,便容易形成錯誤的認識,模仿家長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