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不放手,掐死了孩子的獨立
2024-10-11 11:22:33
作者: 金文
羅賓和布萊爾是好朋友。
羅賓結婚5年時,太太為他生了個金髮碧眼的女兒。他開心得像個孩子,見人就說他女兒多麼可愛,真是頂在頭上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寵愛得不得了。
「你很愛你的女兒。」布萊爾也有個近1歲的兒子,能理解羅賓的舉動,「小傢伙一定很可愛。」
「當然,」羅賓高興得眉飛色舞,「哪天讓你見見我的小天使。」
萬聖節放假時,羅賓約布萊爾一家到郊外去玩。布萊爾終於見到了羅賓的女兒,才7個月大,果然像個小天使一樣可愛。
野餐時,他們鋪了張大地氈,布萊爾的妻子把兒子抱在懷裡,時刻注意他的動向。兒子哭了,妻子馬上取過奶瓶;爬出地氈,她立即把他抱回來……整個野餐中,妻子的目光幾乎沒離開過孩子。
本書首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吃過飯,布萊爾和妻子更是一切圍著兒子轉。
而羅賓夫婦就不同了,吃飯時,珍妮哭了,羅賓為她送去一瓶水,讓她自己捧著噙著奶嘴喝;野餐後,他們乾脆把孩子扔在地氈上,夫妻倆手挽著手,像戀愛中的年輕人一樣,東遊西逛去了。
布萊爾的妻子很生氣,認為羅賓夫婦是把他們當成免費的保姆,照顧孩子來了,可布萊爾卻說羅賓絕不是這樣的人。
回去的路上,布萊爾問羅賓為什麼會把孩子丟下不管,羅賓聽了,也不做任何解釋,直接把布萊爾夫婦拉到了他們家。進了房間,羅賓就將一張影碟放進了DVD機,一按按鈕,電視屏幕上出現這樣的畫面:
一個媽媽,用兒童車推著個小男孩兒逛超市,從有冷氣的超市,走到陽光高照的街上,這個男孩兒一直在睡著。回到家,媽媽馬上把孩子放到小床上,孩子哭時,媽媽檢查了他的尿片後,給了他一瓶奶,小男孩兒喝完奶,自己玩起床頭的玩具;接著,這個男孩兒長到了1歲多,他像模像樣地自己用勺子吃飯,一不小心,他的臉撞進了食物盤裡,他抬起髒兮兮的臉,驚恐地瞪大眼睛;外出時,小男孩兒跟在媽媽身後,跌跌撞撞地走著,忽然,一下子跌倒在地,媽媽開心地笑著,等在一旁,而小男孩兒也笑著爬了起來……
「太殘忍了。」布萊爾的妻子抱緊兒子,「這樣對待孩子,他心裡會有陰影。」
「不會啊,」羅賓愕然地說,「這也是我們養育孩子的方法。」
「我還是認為,這個孩子的媽媽並沒有盡到責任。」妻子不理布萊爾對她的暗示,一口氣說了出來。
「噢,」羅賓笑了,「她就是我媽媽,而那個男孩子就是我。」
在美國,羅賓的教子方式是最正常不過的。美國人普遍認為,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有兩件事,一個是教育,另一個就是獨立。在美國公園的水泥地面上,我們經常看見蹣跚學步的孩子,有些孩子看上去很嬌弱,常常在地上摔倒。在夏天,有些孩子裸露出來的膝蓋有時會磕出一片暗紅的血印。孩子抬起頭望望父母的反應,如果父母很快跑來抱起他,心疼地安慰、揉撫,他便會委屈地哭起來;如果大人以鼓勵的態度說:「要不要再試一試?」孩子會很快地爬起,又接著練起來。孩子磕痛了,父母當然很心疼,但這是孩子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決定,父母應該尊重他的願望,不要過多地干涉,讓孩子自己決定該怎麼做。
孩子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成家立業,是一個從依賴到獨立的過程。如果一個孩子過於依賴父母,養成了習慣,當某一天突然被父母要求自己獨立時,孩子必然會牴觸、會反抗,因為他已經養成了依賴他人的習慣。
獨立也是孩子真正成長為一個大人所必須具備的素質,因此,為了孩子的未來,讓他們獨立生活是父母必須立下的規矩。規矩養成了,自然而然就會轉化成習慣。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著手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一、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能力
父母們首先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能夠獨立的,同時又要在生活中創造各種條件讓孩子們去發現自己的能力,可以先制定一些小的、容易實現的目標,比如自己整理玩具、自己刷牙、自己穿衣服……讓孩子在成功的體驗中感受到獨立的快樂。
二、能放手的時候儘量放手
天冷的時候,父母們不要先對孩子說「該穿大衣了」,而要讓孩子自己在感受中學會加衣服。為了孩子的獨立,有時候父母不要對孩子照顧得無微不至。
三、尊重孩子的選擇是讓孩子獨立的前提
籃球健將喬丹的母親曾經深有體會地說:「在放手過程中,最棘手、最不放心的問題,是讓兒女自己追求自己的夢想,自己做出事關終身的決定,選擇與我為他們確定的不同的發展道路。」這也恰恰是天下多數父母都擔心的問題。可是,要想讓孩子真正獨立,父母一定要衝破這一關,這是孩子獨立的關鍵所在。
四、讓孩子有獨立的思想
獨立的行為來自獨立的思想,孩子的想法與父母不同時,父母不要急於否定他們的想法,而是要問他們為什麼這樣想。仔細聽聽他們的陳述,讓孩子獨立表達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