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態度不一致,孩子才會壞脾氣
2024-10-11 11:20:18
作者: 金文
嬰兒一出生,就經常大聲哭鬧,手腳亂動,這種孩子容易形成暴躁的性格。但是大多數孩子脾氣暴躁是後天形成的。在獨生子女中,這種現象更為普遍一些。
從心理學角度來看,亂發脾氣是兒童意志薄弱、缺乏自控能力的表現。這樣的孩子想要什麼就得給什麼,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稍不如意就馬上開始大哭大鬧,沖家長或他人發脾氣。
凱倫夫婦最近被兒子瑞克的壞脾氣折磨得頭疼死了。瑞克僅僅6歲,脾氣卻暴躁得厲害,稍不如意就大發雷霆,大喊大叫。即使是跟他講道理,他也聽不進去,如果父母不按照他說的去做,他就一直吵鬧、哭喊,在地上打滾,手裡有什麼東西都會順手扔出去。
為此,凱倫夫婦想盡了辦法,他們打他,苦口婆心地教誨,罰他站牆角,趕他早點上床,責罵他,呵斥他,給他講道理……這些都不管用,一有事情瑞克還是會大發雷霆,暴躁脾氣依然如故。
一天晚上,一家人正在看電視,瑞克突然想起要吃冰激凌。已經很晚了,商店都關門了,爸爸媽媽試圖跟他解釋,勸說他明天再吃。然而,瑞克的脾氣又上來了,他躺在地上大聲叫喊,用頭撞地,用手到處亂抓,用腳踹所有夠得著的東西……
爸爸媽媽被氣得不知道該說什麼,他們努力克制自己的火氣,暫時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
瑞克已經叫喊半天了,他奇怪地發現,居然沒有人理他。於是,他又重新按他剛才的「表演」鬧了一番。這次爸爸媽媽知道怎麼做了,他們坐了下來,靜靜看著兒子,沒有任何語言和動作。
瑞克不服氣地又開始了第三次「表演」,然而爸爸媽媽還是沒有任何表示。最後,瑞克大概也覺得自己趴在地上哭叫實在太傻了。他自己爬了起來,回房間睡覺去了。
從此,瑞克再也沒朝別人亂發脾氣,瑞克亂發脾氣的習慣因為沒有得到強化而自然消失了。
造成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很多,溺愛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家長對孩子一味地溺愛,百依百順,有求必應,會使孩子脾氣越來越暴躁。假如家長對孩子的合理要求也是拒絕,使他的欲望總是求而不得,也會使孩子變得脾氣暴躁,有時還會產生懷恨心理。
所以家長應儘量滿足其合理的要求。對不合理的要求,要耐心地做說服工作,不要在孩子不知道原因的情況下斷然拒絕,特別是當孩子一提出要求,沒等講完家長就馬上給予否定,這樣會使孩子分不清自己的要求哪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從而會影響他認識水平的提高,以致形成「反正家長也不同意」的想法。
要想給孩子立不亂發脾氣的規矩,讓孩子心平氣和地生活,改掉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家長可以採取以下方法:
一、找一找孩子好發脾氣的原因
找對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可能是表達能力差,比如一周歲以內的孩子只會用哭鬧來表達飢餓、身體不適;或者是作為一種手段,比如用發脾氣達到要父母滿足自己要求的目的;又或者是發泄對突發事件的牴觸,比如孩子玩得正開心,媽媽卻突然叫他去做另外一件事,孩子心理難以接受……
一般來說,孩子的生活安排越合理,越有規律,讓孩子知道什麼時間該做什麼,什麼場合該做什麼,孩子就越不容易發脾氣。比如,哺乳期的孩子要定時定量地餵奶;大一些的孩子要規劃吃飯時間、遊戲時間、睡覺時間等;出門之前約法三章,告知孩子被接受的行為與不被接受的行為,並針對不合理的行為商量好合理的懲罰後果作為事先警告,一旦孩子違規,警告無效,就需要堅定地執行懲罰,哪怕懲罰開始後,孩子主動認錯了,也要繼續,不過要告訴孩子:「我很高興你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不過還是要懲罰你,因為在我說懲罰你時你依然沒有停止你的錯誤行為。希望下一次,你能乖乖按照規矩做……」
二、檢查一下大人對孩子的態度是否一致
特別是當孩子發脾氣時,周圍的人是袒護他還是教導他?假如是袒護,就會使他嘗到甜頭,這實際上是一種負強化,他就會鬧得更凶。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讓孩子懂得並記住一個道理:吵鬧發脾氣是沒有用的。這樣就可以使孩子明白用哭鬧發脾氣當武器不起作用。經過幾次這樣的教育,孩子愛發脾氣的毛病就會有所改變。
三、家長平時要多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需要,關注孩子同小朋友之間的交往
家長可以多方了解別的小朋友在玩什麼、想什麼、要求什麼等,當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時,家長就比較能體會孩子的心情了,再加以開導和耐心地說明,是能夠消除或減輕孩子發怒的情緒的。
四、不要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不可改變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是天生的,後天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改變,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發脾氣時,也跟著發脾氣,用發脾氣對發脾氣。這種感情用事的方法,絕對改變不了孩子好發脾氣的毛病。
有的媽媽認為孩子好發脾氣拗不過他,就把他推給爸爸管教,這樣就會使孩子產生「媽媽對他發脾氣毫無辦法」的印象,以後就會變本加厲地在媽媽面前發脾氣。
五、培養孩子做事的靈活性
孩子玩玩具、吃飯或穿衣服,都不要只「固定」一種方式、方法和模樣,要從小儘量使其「多樣化」,讓其有挑選的餘地。特別是當一種東西、食品、玩具不存在了,就應及時引導孩子將注意力轉移到別的東西、食品、玩具上去,這種調節能力越強,其靈活性也就越好。當孩子的興趣增加了,對困難和問題的處理態度也靈活了,他發脾氣的習慣也就會隨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