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論語與算盤> 武士道即實業之道

武士道即實業之道

2024-10-11 10:15:01 作者: 澀澤榮一

  富貴,雖聖賢亦望得之,而貧賤則亦非聖賢所求。

  ——澀澤榮一

  本章節來源於𝑏𝑎𝑛𝑥𝑖𝑎𝑏𝑎.𝑐𝑜𝑚

  武士道①的真諦包括正義、廉直、俠義、敢為和禮讓等美德,這些美德雖可稱之為武士道,但是,武士道的具體內容卻是一個相當複雜的道德觀念。讓我感到遺憾的是,堪稱日本精華的武士道,從古到今,只流行於士人社會,而在委身於增產功利的商人中,卻是極其缺乏此種風氣。

  古時候的工商業者,對武士道的觀念有明顯的誤解,他們認為如果把正義、廉直、俠義、敢為和禮讓等做法用到工商業中,那麼生意就會無從做起。像「士不飲盜泉之水」這樣的氣節,對於工商業者來說,是一大禁忌!雖然這似乎也是時勢所使然,但如同士人需要武士道一樣,工商業者也不能沒有其道,那些所謂工商業者不需要道德,實在是毫無道理的謬論。總之,在封建時代,這種把武士道同增產功利之道對立起來的看法,就像後世儒者認為仁與富不能並行的觀念一樣,都是謬誤。至於這兩者不是背道而馳的理由,現在已經被世人所認識和了解了。

  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這難道不適合武士道的精髓——正義、廉直、俠義等觀念嗎?上述孔子的格言是說,「賢者居於貧賤而不易其道」,這樣的精神,如武士奔赴戰場,勇往直前一樣。也就是說,不以其道得之,即使能得富貴,也不能安然處之。此義與「古時的武士若不能以其道取之則絲毫不取」的意義如出一轍。

  由此可見,富貴,雖聖賢亦望得之,而貧賤則亦非聖賢所求。只是聖賢之流是以道義為本,而把富貴貧賤作為末。可是,古時的工商業者反對這種作風,最終是以富貴貧賤為本,道義為末,這誤解豈不是太嚴重了嗎?

  依我看,武士道並不只在儒者或武士這些人中流行,在文明的國家中,工商業者也存在其立身之道。如西方的工商業者,他們相互尊重彼此間的約定,即使有所損益,既有約定,必信守履行,決不違反前約,這樣的作風,就是出自於牢固道義心之下的正義廉直的觀念。然而,我們日本的工商業者,卻還不能完全擺脫舊習,往往存在著無視道德觀念、圖暫時利益的傾向,這種作風真是令人感到不安。歐美人也常常指責日本人的這種作風。在商業往來中,也不敢絕對信任日本人,這對日本的工商業者來說,是非常大的損失。

  一般而論,忘卻為人處世的本旨,違背道德去圖謀私利、私慾,或者諂媚權貴以求得一己的榮華富貴,這些都是無視人間行為的標準的做法,絕不是永久維持其身價及其地位的明智之舉。如果能以處世立身為志,那麼,不管從事任何職業,也不管其身份,只要始終堅持以自力為本位,須臾不背離正道,專心致志地力行,然後勵精籌謀既富且榮之計,這才能過上真正有意義有價值的生活。

  現在,把武士道移用為實業道是最好不過的。日本人必須要堅持以充滿大和魂②的武士道來立身,不管是商業,還是工業,都要本此心意與世界各國一較長短。

  ①武士道:起源於古代的日本,是以不惜命的覺悟為根本,為實現個人於集體、團體的價值,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強調「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顧忌的死,毫不猶豫的死」,武士道精神最典型的行為是切腹。

  ②大和魂:明治維新以來日本提出的愛國口號,原指日本人自古以來固有的精神,在民族團結和文化方面有廣泛影響。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