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仁義

2024-10-11 10:14:48 作者: 澀澤榮一

  我認為,像社會問題和勞動問題,是不能單靠法律的方法來解決的。

  ——澀澤榮一

  我認為,像社會問題和勞動問題,是不能單靠法律的方法來解決的。例如:在一個家族中,父子、兄弟,乃至親族之間,如果每個人都各自主張他的權利,一切都要仰仗法律裁決的話,那麼,人情自然趨於淡薄,人與人之間也會樹立著一道無形的牆,最後只能演變成彼此針鋒相對,犄角互撞,全家團圓、和樂相處的希望也因此破滅。我以為,貧富之間的關係與此差不多。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在過去向來是以家族關係成立起來的,而現在突然指定了法律,要以此來處理。這種演變,從表面上看似乎很有道理,但實施的結果,真能如當局的理想嗎?資本家與勞動者之間多年來的關係,已結合了一種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感情,如果用立法主張彼此的權利義務,勢必會把這種關係分隔,使管理者勞神費心的意義全無,也許還達不到原來的目的。因此,在這方面,有必要再深入地研究一番。

  在這裡,我略談一下我的想法。我以為,法律的制定固然很好,但大家切莫因為已經制定了它,就凡事都要利用法律來裁判。如果富人與貧民能本著仁道,即按人類行為的準則來處世的話,那麼,將遠勝於百個法條,千個規則。換言之,只要資本家以仁道對待勞動者,勞動者也以仁道對待資本家,雙方都能領悟到他們事業之成敗即為他們共同之得失;或相互以同情的態度,共同努力,才能得到真正的調和。如果勞資雙方都利用法律規定的各自的權利義務的話,那麼像權利和義務觀念,除了在二者之間劃上一道鴻溝之外,幾乎不會造成任何的效果。前幾年我曾到歐美漫遊,親眼看到德國有一家叫「克倫布」①的公司,還有美國波士頓附近一家叫「奧陸薩姆」的時鐘公司,他們的公司組織都完全家族化,資本家和工人兩者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不禁令我讚嘆起來。這正是我所謂的仁道的圓滿表現。在這種情況下,制定的法律也就成了一紙空文。如果真的能夠達到這個理想,不論勞動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法律成不成立都不必介意了。

  然而,社會上並沒有注意到這種仁道精神,有人甚至還想胡亂地將貧富懸殊的現象強制性地拉平,卻不知不管是哪個世界,不論是哪一時代,都會存在著貧富差距,只是程度上有所不同而已。當然,能使全國人民都成為富豪那是最好不過了,但人有賢與不肖之別,有能與不能之差,讓他們一樣富有,那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因此,想把財富分配平均是一種空想。

  總之,有富必有貧,在此論旨之下,世人都排擠富人,又怎能達成富國強兵之望呢?況且,國家的富強有賴於個人的富有,如果個人無欲求富,國家之富如何可得?只有在希望國家富有,也希望個人富有的氣氛下,人人才能日益勤奮,自我勉勵。如果因此而產生貧富懸殊的現象,那也是自然的趨勢,只能看作是人類社會中不可避免的規則而加以約束,別無更好的辦法。這樣說來,有識之士應當覺悟到,保持雙方關係的圓滿和諧,這一點是一天也不可缺少的。決不可因貧富的差異是一種自然傾向,就任其自然,置之不理,如果那樣,終究有一天會引起非常嚴重的後果。因此,我深切希望,作為防患於未然的手段,人人都能專心致力於仁道的振興。

  ①克倫布:德國的鋼鐵公司,兩次大戰都以製造武器出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