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論語與算盤> 修養不是理論

修養不是理論

2024-10-11 10:14:18 作者: 澀澤榮一

  修養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好呢?修養是沒有限度的,但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因此而流於空談。

  ——澀澤榮一

  修養究竟要做到什麼程度才好呢?修養是沒有限度的,但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因此而流於空談。因為修養一事並不是什麼理論,應在實際中去做,所以必須自始至終都要與實際之物保持緊密的關係。

  關於實際與理論的配合,有必要在此作一清楚的說明。簡而言之,理論與實際、學問與事業如果不同時發展,國家是不會真正興隆的。無論其中一方如何發達,若另一方面不能相隨前進,這個國家就不能進入世界強國之林。反之,理論與實際若能密切配合,則對國家而言,才會文明富強,對個人而言,人格才能臻於完善。

  上述所論,其例證很多,就漢學來說,孔孟的儒教在中國是最受推崇與尊重的,稱之為經學或者實學,這和詩人或文學家之舞文弄墨之作是不同的。其中研究最透徹且發揚光大者,是宋末的朱子。朱子非常博學,而且熱心於講學。但是,朱子時代的中國,正值政治腐敗、軍事衰微之際,根本沒有實學的效用。即使經學非常發達,政治卻極其混亂,也就是說學問與實際完全隔絕。總之,中國的經學,雖至宋朝(朱子)大力振興,但朝廷並沒有用之於實際事物之上。

  然而,日本卻能將中國儒教好好應用,付諸實踐,使這些在宋朝儒教下空理空言的死學,發揮了實學的效應。能夠善用這套經學的人是德川家康。元龜、天正時代,日本號稱二十八天下,當時國內混亂如麻,諸侯只在軍備上用其心力。可是家康卻十分明智,他徹悟到單靠武力無法治國平天下的道理,因此,對文事投以相當的心力,採用了在中國早已徒具空文的朱子儒學,先後聘請了藤原惺窩①、林羅山②等人,積極地將學問應用於實際事務,使理論同實際相結合、相接近。

  

  如今,家康的遺訓仍膾炙人口。其中有一段說:「人生如負重荷,如行遠道,不能心急,以不自由為常事,就沒有不足之感。心生慾念,則應思困窮之時,如此,慾念自可消滅。忍耐為安全長久之基,怒為敵。責己不責人,不及猶勝過之。」這些話,都取自經學中,而且大半由《論語》中的警句變化而成。他在當時之所以能安定殺伐的人心,保持了三百年的太平,是因為他能活用學理,也就是使實際同理論相結合,密切相連。然而,到了元祿③、亨保④的時候,社會上漸漸衍生出各種學派來,進而舞弄空理,不切實際,有名的儒者增多,但注重理論聯繫實際的則很少,只有熊澤蕃山⑤、野中兼山⑥、新井白石⑦、貝原益軒⑧等人,以致造成德川末年衰微不振的局面,想來就是因為理論和實際不能結合所造成的結果。

  以上列舉的是舊時的事例,在今日,仍存在理論與實際兩者的步驟是否一致而導致盛衰有別的實例,這是大家都清楚的,只要看世界上那些二、三等的國家就可明白。即使在世界一等國中,也有忽視理論與實際的平行發展國家。

  反觀日本帝國,很難說已完全達到兩者充分地配合了,不僅如此,還往往能見到兩者相離的傾向,這實在是國家未來之憂。

  所以,我衷心希望,想要立志修養的人,應該記取前車之鑑:決不要走旁門左道,要經常保持自己的志行與操守並不斷進步。換言之,在致力於精神的同時,也應求知識的發達。切記,修養的目的不單為個人而已,更要為一村一鄉,乃至於社會國家之興隆而努力做出貢獻。

  ①藤原惺窩(1561—1619):日本德川時代的儒學家,日本近世朱子學之祖。

  ②林羅山(1583—1657):日本德川時代初期的儒學家,致力於朱子學的普及。

  ③元祿:日本年號(1688—1703)。

  ④亨保:日本年號(1716—1735)。

  ⑤熊澤蕃山(1619-1691):日本江戶前期的陽明學家。

  ⑥野中兼山(1615—1663):日本江戶前期的儒學家,藩政家,屬於南學派,推進新田開發和殖產興業等藩政改革。

  ⑦新井白石(1657—1725):日本江戶中期的朱子學家、政治家。

  ⑧貝原益軒(1630—1714):日本江戶前期的儒學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