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被誤解的氣魄
2024-10-11 10:14:09
作者: 澀澤榮一
只有誠正之心培養的元氣,才能「塞於天地之間」,這才是真正的元氣。
——澀澤榮一
談起「元氣是何物」,要具體來說明,的確非常困難。從中文的字義上說,我認為「元氣」二字應相當於孟子所說的「浩然正氣」吧。世人常說青年的元氣如何如何,好像只有青年人才有元氣。其實元氣並非年輕人的專有名詞,老年人也應該有元氣才好。進一步說,元氣是男女所共有的。如大隈侯爵①雖比我還大兩歲,但他精神十足,非常有元氣。
關於浩然之氣,孟子說:「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此「至大至剛,以直養」之語十分有趣,世人常有「沒有元氣了」「鼓足元氣吧」等說法,但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的用法,如:酩酊大醉時在途中大聲吼叫,就說他元氣好。反之,默不作聲就說他元氣不好。但是,像那種酒醉後在路上叫鬧直到被警察捕捉才知道惶恐的元氣是不值得誇耀的。如果把與人發生爭執,明明是自己的錯誤,卻強詞奪理,也稱有「元氣」,那就大錯特錯了。以上這些都誤解了元氣的本義。其實品格高尚,也是元氣之一。如福澤②先生所時常提倡的獨立自尊,此自尊有時也可稱之為「元氣」。如果人們能夠在自助、自守、自治、自力更生等方面獨立又能達到同樣重要的自尊那就太好了。
不過,自治或自力更生,需要付出一定的勞動才行,因為自尊這字眼稍有誤解就會被解釋為驕傲或是不合常理。譬如同過一條道路,如能稍作避讓,就能順利到達,但一方因自尊而不讓,最終會發生汽車碰撞這種嚴重的事故。這樣的自尊不是元氣。孟子所謂的「至大至剛,以直養」,是極其壯大、非常剛強的,因此要「以直養」就是要以正當的道理,即至誠加以培養,以使元氣能永遠繼續下去。如果只是出於一時飲酒而來的元氣,到次日就會消散,像這樣的元氣是不可取的。只有誠正之心培養的元氣,才能「塞於天地之間」,這才是真正的元氣。
今日的學生若能培養這樣的元氣,根本不用再擔心會被說成是軟弱、淫靡和優柔。但是,如果還是像世人所嘲諷的一般,那麼稍一不慎就會使元氣大傷。上了年紀的人尚有這個隱憂,任務最重的現代青年,必須更加努力培養這個元氣才對。程伊川有一句話說:「哲人見機誠之思,志士厲行致之為。」或許我有引錯字之處,但它的意思曾讓我刻骨銘心,至今依然很佩服。明治時代的先輩們,實踐了「哲人見機誠之思」,而大正時代的青年無論如何要成為「志士厲行致之為」這樣的人。我相信這是一個他們能夠好好發揮的時代,所以青年諸君務必養足旺盛的元氣,為盛世出力。
①大隈侯爵:即大隈重信(1838—1922),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政治家,1916年成為侯爵。
②福澤:即福澤諭吉(1835—1901),日本明治時期的思想家、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