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無罪

2024-10-11 10:13:04 作者: 澀澤榮一

  對於金錢,如果沒有相當的覺悟,就可能會陷於意外的過失之中,導致失敗。

  ——澀澤榮一

  

  陶淵明有詩「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朱子有警句:「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這都是在勸誡世人要珍惜光陰,尤其要珍惜容易沉湎於空想、容易陷入誘惑之中的青年時代,因為,這段時間會像夢幻般倏忽即逝。我們的青年時代過得真快,還在想著還有明日不用著急的時候,明日竟然一下子如矢飛去,如今我已垂垂老矣,後悔也來不及了。所以,希望青年們能夠以此為前車之鑑,勿再蹈我等後悔之轍。青年們勵精奮勉的精神,關係著國家未來的命運,責任非常重大,歷來有一定作為的人,都是在青年時代就痛下決心的。

  說到決心,有很多需要注意的方面,特別是在金錢方面更要注意。因為在單純的過去都有「無恆產難保有恆心」的警句,而現在的社會結構更是一天比一天複雜,對於金錢,如果沒有相當的覺悟,就可能會陷於意外的過失之中,導致失敗。

  金錢是寶貴的東西,但同時又是卑賤之物。從寶貴這個觀點來看,金錢是勞動的象徵,代表勞動成果,依照約定,既定物的代價可以用金錢算出它的價值。這裡所說的金錢並不是單指金銀、貨幣、紙幣之類的通貨,而是泛指可以用來衡量一切財富的金錢,所以,可以說金錢是財產的代名詞。我記得在昭憲皇太后的御歌中有這樣一句:「心地好,黃金是財寶;心機壞,黃金帶災害。」這真是一句對金錢再恰當不過的評語,是一首值得我們感佩服膺的名歌。從中國古代典籍來看,他們對金錢的鄙視風氣,一度很盛。《左傳》有「小人懷璧其罪」①的句子;《孟子》有陽虎「為仁不富,為富不仁」鄙視金錢的論調。陽虎本不是值得敬佩的人物,但此言在當時誠為智言,為世人所公認。除此之外,像「君子財多損其德,小人財多增其過」這種說法在中國古典書中也多可見。總而言之,東洋自古以來的風尚,是頗為鄙視金錢的,認為「君子不可親非它,小人亦應當以之為戒懼」,以致為矯正世俗貪得無厭的弊病,形成了極端鄙視金錢的風氣。以上所說,還請青年們深切留意。

  我以自己平生的經驗認為《論語》與算盤應該是一致的。孔子在切實地傳授道德、教育世人的過程中,對經濟問題也是相當關注的,這散見於《論語》的各篇中,特別是《大學》,更陳述了生財的大道。治世為政,需要行政費用自不待言,即使是普通的老百姓,其衣食住行也必然要和金錢發生關係。而治國濟民,道德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必須調和經濟與道德的關係。因此,作為一個實業家,為了使經濟與道德一致,從而平行發展,我時常採用平易的方式,向大家說明《論語》與算盤相互調和的重要性,希望能引導大家及時留心之。

  過去,不僅僅在東方,就是在西方也存在著鄙視金錢的風氣,這是因為一談到經濟問題,總是先考慮得失,有時就會傷害到謙讓、清廉等美德,而這又是常人最容易犯的過失,所以都格外地加以警惕。為了加強警惕之心,於是有人提出鄙視金錢的觀念,慢慢地就成為一般的風氣了。

  我記得在某一個報刊上曾看到過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所有的商業都是罪惡的。」我認為這種說法非常極端,但仔細思考起來,一切商業行為都伴隨著得失,人們容易為了利、欲而迷失方向,背棄仁義之道。為使人們警惕,他才使用了那種過激的言辭。人性的弱點是過於注重物質,人們在忘卻精神上的事後容易產生過分重視物質的弊害,尤其是思想幼稚,道德觀念薄弱的人,更容易陷入這種弊害之中。也許正是因為以前社會知識水準低,道義心淺薄,陷於罪惡的人比較多,所以人們才提出鄙視金錢的觀點吧!這是我個人的看法。

  與過去相比,現在的社會,知識有了顯著的發展,具有高尚思想的人也多了。換句話說,一般的人格都逐漸提升了,所以對金錢的想法也有相當的進步,用光明正大的方法來獲得收入,把金錢用在正道上的人多了,對金錢也有了正確的認識。可是一如前述,人性有其弱點,有些人在利慾薰心之下,很容易產生富貴第一、道義第二的錯誤思想。如果這種思想發展嚴重了,就會有金錢萬能的想法,而將十分重要的精神問題棄之不顧,成為物質的奴隸。在這種情況下,才有了上述的責難,因為害怕金錢的禍害,所以鄙視金錢的價值,重提亞里士多德「所有的商業都是罪惡的」說法。

  幸虧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金錢的態度也改變了,生財致富同道德相結合的傾向日漸增加。尤其是在歐美,「真正的財富是在正當的活動中取得的」的觀念已經一步步穩當而順利地被付諸實行。我很希望我國的青年也能夠深深注意這一點,千萬不要再陷入金錢之禍,要好好利用道義與金錢的價值。

  ①按《左傳·襄公十五年》的記載,與此處不同,「其罪」為「不可以越鄉」,意思是必為盜所害。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