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昭處死嵇康,內幕不簡單
2024-10-11 09:49:35
作者: 趙越
嵇康為何被殺?兩晉的史學家都有記載,卻是各執一詞,不足全信。我們姑且從論證的角度給讀者一個獨立思考的空間,讓歷史帶我們去了解嵇康的生前死後。
第一種說法是:禍起呂安一案,後遭鍾會陷害。
鑑於嵇康在魏晉時期的影響力,高幹子弟鍾會欲借嵇康之名提高自己在名士中的地位,但嵇康深惡此人,便對鍾會不予理會,由此鍾會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偏不湊巧,嵇康的好友呂安有個漂亮的妻子,其兄呂巽垂涎弟妻美色已久,趁呂安外出,將弟妻灌醉進而姦污,並陷害其弟,說其不孝,曾毆打母親,呂安因此身陷囹圄。嵇康為了向官府說明真相也被傳召至官府。庭審時,一個在幕後等了很久的小人——鍾會出現了,他告訴司馬昭:「嵇康,臥龍也,不可起。公無憂天下,顧以康為慮耳。」又說,當時曹氏心腹將領毋丘儉起兵造反的時候,嵇康就極力支持,而且嵇康、呂安這些人平時言論放蕩,不拘禮法,有違孝道。做皇帝切不可留這樣的人,應儘早除之。帝聽會言,遂殺嵇康。
這個說法有很多邏輯不通的地方:第一,告呂安不孝,需要有足夠的證據,魏晉以孝治天下,不孝乃是大罪,不可妄下結論,必須有呂安母親的證詞才可定罪;第二,就當呂安不孝,但是先前阮籍在母親服喪期間曾飲酒吃肉,司馬昭並沒有追究,但此案為何一定要治呂安死罪呢?這就有失司法的公正性了。
另外,鍾會陷害嵇康之詞也有不通之處。第一,毋丘儉反叛的時候,嵇康已移居山陽,也就是說嵇康有不在場的證據。第二,魏晉時代名士們大都蔑視禮法,狂放不羈,強調精神自由,展現個性的可愛。如若按此定罪,當誅者何止呂安一人?
第二種說法: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嵇康有個特殊的身份——曹操的孫女婿。嵇康曾在山陽一住就是十幾年,其他地方倒是無所謂,但山陽這個地方司馬氏就比較敏感了,因為漢獻帝被貶以後就曾在這裡居住過。嵇康難道是思故主?這個罪名可不輕啊,夠殺嵇康一千回的。
嵇康從來都不與司馬氏往來,好友山濤舉薦其出任吏部侍郎,他不光拒絕還寫了與山濤的《絕交書》。司馬昭曾欲借嵇康的影響力為自己正名,但嵇康卻以「非湯、武而薄周、孔」拒絕,這在名義上已經表達了對司馬氏篡位的批駁。更為要命的是,嵇康在當時太有影響力了。他因呂安案被捕入獄以後,3000太學生請願,而且打出如不釋放嵇康,他們願意和嵇康一起坐牢的口號。這下把司馬昭給鎮住了。他沒有想到嵇康在文士中有如此高的影響力。這嚴重威脅到了他執政的基礎,於是他下定決心必除嵇康而後快。也算是殺一儆百了。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嵇康的死有兩條線,一明一暗。明的一條是呂安一案,暗的是嵇康不與司馬氏合作並且反對司馬氏篡奪曹魏天下。這兩條線就註定嵇康必遭殺身之禍。兩晉的諸多史學家掩耳盜鈴,替司馬氏掩飾罪行,把嵇康的死歸咎於鍾會的誣陷。這就導致很多人對嵇康的死因不加懷疑,致使我們沒有看到事實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