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親手砸毀了魏徵墓
2024-10-11 09:48:20
作者: 趙越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徵的故事曾被世人所稱道,並傳為千古美談。唐太宗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魏徵死時他還很傷心地說我失去了一面寶貴的鏡子。可是誰又能想到,魏徵死後不久李世民就親自砸了魏徵的墓碑,翻臉比翻書還快。
魏徵,河北人,曾是太子李建成的重要謀士。玄武門之變以後,李世民在審問魏徵時問道:「你為什麼為李建成出謀劃策,與我作對?」他神情自若地說:「如果太子早聽從我的意見的話就不會有今日之死。」李世民聽後非但沒有怪罪於他,還對他委以重任。
唐太宗初登基,躊躇滿志,勵精圖治,常常把魏徵帶到寢殿裡,跟他討論自己為政的得失。魏徵原本就是經國濟世之大才,此時喜逢知己之主,當然竭誠輔佐,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唐太宗也欣然採納魏徵的意見,還誇獎魏徵說:「人家都說魏徵舉止粗魯,我看這正是他正直可愛的地方!」魏徵性格耿直,敢於犯顏直諫,前後共勸諫唐太宗200餘次,為唐初社會經濟繁榮的景象,做出了重要貢獻。
有一次,唐太宗準備對關中地區16至18歲的男子實行大規模徵兵。魏徵極力反對,他說:「如果把水抽乾而捕魚,今年是能捕到好多魚,可是到明年就捕不到魚了。如果把森林燒了抓野獸,那麼到第二年就沒野獸可抓了。如果現在連16歲的青年也要征來當兵,那麼勢必會造成將來勞動力減少、農田荒蕪、賦稅無源、財政空虛的後果。」唐太宗聽後便採納了魏徵的諫言。
還有一次,唐太宗在群臣的慫恿下,準備到泰山封禪祭天,以炫耀自己的德行。但這種行動不僅浪費人力、物力,還將給沿途百姓帶來沉重的負擔。魏徵很明確地勸告唐太宗:「隋末以來,全國戰亂頻繁,大片土地荒蕪,各地受到的嚴重破壞,到現在還沒有恢復過來。如果皇帝去封禪,必然會帶大批官吏和衛隊,那麼一路上將給老百姓造成多大的負擔呀!」唐太宗由此想到隋朝滅亡的教訓,立即取消了封禪計劃。
又有一次,唐太宗問魏徵:「為什麼歷史上的君王有明君和昏君之分呢?」魏徵說:「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他還列舉了歷史上堯、舜賢君和夏桀、秦二世等昏君的例子說:「治理天下的君王,如果能夠採納來自下面的意見,那下情就能上達,就不會受到蒙蔽。」魏徵還經常勸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自始至終保持兢兢業業的治國態度。後來,他覺得唐太宗不像早先那樣節儉樸素、體恤百姓、勤於治國了,就寫了一份諫書提醒唐太宗。唐太宗看後,覺得他提得很對,就把他的諫書貼在牆上,時時觀看,以便提醒自己不要鬆勁。
公元643年,魏徵病死。唐太宗非常難過,流著淚對身邊的人說:「魏徵就是我的一面鏡子,他總是告訴我哪兒做錯了。現在他死了,我從此失去了一面鏡子!」
可是在魏徵死後不久,發生了讓人瞠目結舌的變化。由於魏徵死前秘密推薦的杜正倫因罪被罷免,侯君集參與謀反被斬首。於是李世民就開始懷疑魏徵這位看似老實的人有結黨營私的嫌疑。
後來,唐太宗又得知魏徵曾把諫書給記錄歷史的褚遂良觀看,更加懷疑魏徵是故意博取清正的名聲,心裡很不高興,並下旨解除魏徵長子魏叔玉和衡山公主的婚約。到後來他越想越惱火,竟然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一段君臣佳話,竟以此為終,讓人嘆息。
本書首發𝖇𝖆𝖓𝖝𝖎𝖆𝖇𝖆.𝖈𝖔𝖒,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