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決定你一生的不是努力,而是選擇> 5 斷了退路,才會有新的出路

5 斷了退路,才會有新的出路

2024-10-11 09:18:05 作者: 吳靜琳

  說來奇怪,有時候面臨多種選擇,我們往往會猶豫不決,到最後反而無法做出選擇,導致什麼事都模稜兩可,什麼事都無法做好。可若毫無選擇,只能放手一搏時,我們往往會發現新的出路並大有所獲。

  不可否認,多數人都喜歡慵懶舒適、清閒自在的生活,我也是。兒時的夢想曾是「閒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後來長大了,漸漸學會了思考和權衡,在利弊得失之間,似乎活得十分疲累。所謂「我思故我在」,然而,思考的太多太久真的好嗎?其實並不見得。

  聽朋友說過這樣一件事:

  

  朋友的姐姐過年回家,被七大姑八大姨團團圍住,詢問近來找工作的事情。為了讓她聽取意見,親朋們紛紛舉例:誰誰家的女兒當了老師,福利假期多;誰誰家的侄女考上了公務員,安穩有保障……

  其實對於找工作一事,朋友姐姐的父母仿佛比她自己還要上心,今天建議她考教師資格證,明天幫她打聽公考的事情。

  聽得多了,也並不是沒有考慮過,於是一而再再而三地糾結猶豫,這令她遲遲不敢踏出第一步。當她終於鼓起勇氣決定去嘗試時,卻發現已經錯過了最佳時間。

  後顧之憂太多就如同一把枷鎖,牽絆了你前進的步伐,雖然「三思而後行」一直是我們做事的準則,但思慮過多絕不是明智之舉。猶豫不決時,選擇自斷所有退路才是絕佳的方式。

  切斷後路,你才敢走出第一步,才會有破釜沉舟的勇氣。

  歷史中,項羽就是這樣一位英雄。巨鹿戰爭,項羽部隊與敵方力量懸殊,他另闢蹊徑,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再讓每人帶上三天的乾糧,然後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底鑿穿,把做飯用的鍋砸碎,把附近的房屋統統燒毀。項羽用這樣的辦法斷了所有退路,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麼大,也知道已經沒有了退路,便都將生死置之度外,全力殺敵。在項羽的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與秦軍殊死一戰,最終大獲全勝。

  由此可以看出,每一個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背後都是無路可退的絕境。

  人生之路往往都是逼著自己走過來的,不逼自己一把,就不會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優秀。切斷了退路,你自然要去尋找一條新的出路;掐斷了幻想,你自會埋頭苦幹。不論你是匍匐前進還是狂奔向前,一旦只有一種選擇,你就只能朝著一個方向往前走,尋找新的出路。

  正如古人云:「窮,則思變。」就是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依靠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改變思維,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

  身後若有退路,就會心存僥倖,就會不自覺地拖延,然後變得越來越懶散;身後若沒了退路,就會集中精神,做好每一件事。

  自斷退路以求出路的例子屢見不鮮,著名作家雨果就曾這樣做。雨果跟出版社簽了合約,半年內就要寫出長篇小說,要想在平常的狀態下儘快寫出有質量的小說還是有難度的,因為他經常參加各種宴會。為了不因宴會分心,雨果決定將所有參加宴會要穿的華貴衣服鎖進柜子里,並將鑰匙拋到了湖裡,然後埋頭寫作,最終,寫出了文學巨著《巴黎聖母院》。

  所以,不妨對自己狠一點,斬斷後路,才會全力以赴,不留後路,才能夠為自己贏得出路。

  很多人的常態都是想做一件事情,卻又受很多因素限制,於是畏首畏尾,不敢輕易地踏出第一步,一邊埋怨自己,一邊又安於現狀,不到無路可走的時候,都難以斬斷那些無謂的牽絆。

  曾無意間在公眾號上看到了一位作者講述自己的故事,她為了最初的夢想,猶豫再三後終於辭去了原職務,做起了自由撰稿人。她曾經的工作是某家國企的石油工程師,這樣一份令許多人羨慕的工作卻令她時常感到茫然和恐懼,也從未在工作中找到存在感與歸屬感。自從她切斷了這條在別人看來前途一片光明的路之後,便發奮寫作,最終收穫了很多忠實的讀者,也實現了最初的文學夢。

  我們熟知的音樂人高曉松也是如此。他出生在高知家庭,在書香世家長大,從小就受到文化的薰陶,也在意料之中地考上了國內知名學府。但他的心中從來只有詩和遠方,最後他毅然決然離開學校,和老狼組起了樂隊。

  他父母當然是反對這個看起來十分不靠譜的決定,甚至斷了他的經濟供給,讓他自己反省。他不但沒有反省,反而退了學開始一門心思地做音樂。正如他曾在一期節目中所說:「人生早晚會被生活打敗,只是看你堅持到什麼時候,當你有能力的時候,一定要狠踹生活。」每一個成功人士的背後都有著無法想像的苦痛與艱辛,很多人都是從退無可退之後才改變格局,找到新的出路。

  易中天也曾說:「人都是逼出來的。」不逼自己一下,就不知道自己能夠創造無限可能。

  希望每個人在搖擺不定時都能斬斷後路,退路沒有了,出路也就明朗了。也希望每個人都能做對選擇,找到新出路,不悔過往,不負韶華。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