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言錄

2024-10-11 09:16:40 作者: 虛雲大師

  1.人命無常,朝存夕亡,如石火電光。

  2.善用心者,心田不長無明草,處處常開智慧花。

  3.時光長短,唯心所造。一切苦樂,隨境所遷。

  4.時間是剎那剎那地過,剎那剎那地催人老。

  5.有智不在年高,無智空長百歲。

  本書首發ʙᴀɴxɪᴀʙᴀ.ᴄᴏᴍ,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6.古人說:「勿待老來方學道,孤墳多是少年人。」

  7.禪是靜慮,要在靜中思慮好歹,擇善而從。

  8.精進勇猛,有大願力,難的會變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變為難。

  9.有憎愛心,就有煩惱;憎心一起,道心就退。

  10.生命可置之度外,因果不可昧於毫釐。

  11.以智慧明鑑自心,以禪定安樂自心。以精進堅固自心,以忍辱滌盪自心。以持戒清淨自心,以布施解脫自心。

  12.坐禪要曉得調養身心。若不善調養,小則害病,大則著魔。

  13.用功的人要善於調和身心,務使心平氣和,無掛無礙,無我無人,行住坐臥,妙合玄機。

  14.中下根人,常被境風所轉。境風有八:利、衰、毀、譽、稱、譏、苦、樂。行人遇著利風,便生貪著;遇著衰風,便生愁懊;遇著毀風,便生嗔恚;遇著譽風,便生歡喜;遇著稱風,居之不疑;遇著譏風,因羞成怒;遇著苦風,喪其所守;遇著樂風,流連忘返。如是八風飄鼓,心逐境遷,生死到來,如何抵敵?

  15.凡當參學,要有三樣好;第一要有一對好眼睛,第二要有一雙好耳朵,第三要有一副好肚皮。

  好眼睛就是金剛正眼,凡見一切事物,能分是非,辨邪正,識好歹,別聖凡。

  好耳朵就是順風耳,什麼話一聽到,就知道說的什麼。

  好肚皮就是和彌勒菩薩的布袋一樣,大肚能容撐不破,遇緣應機,化生辦事,把所見所聞作比較研究,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16.修行用功,貴在一心。

  17.因為你我有史以來,被七情六慾所迷,從朝至暮,總是在聲色之中過日子,所以沉淪苦海。

  18.年輕不知好歹,把寶貴的光陰混過了,老病到來,死不得,活不得,放不下,變為死也苦,活也苦。這就是「早不預修,晚年多諸過咎」。

  19.年老的人死在眉睫,固要猛進;年輕的人亦不可悠忽度日。須知「黃泉路上無老少,孤墳多是少年人」。總要及早努力,方為上計。

  20.佛法的根本要義,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之三足,缺一不可。

  21.學佛當以明心見性為本,斷惡修善為行。

  22.現在你我生死未了,就要生大慚愧心,發大勇猛心,不隨妄想習氣境界轉。

  23.做功夫不一定在靜中,能在動中不動,才是真實功夫。能不起分別心,無心任運,就不生煩惱;心若分別,即成見塵,就有煩惱,就被苦樂境界轉了。

  24.眾生習氣毛病有八萬四千煩惱,所以佛就有八萬四千法門來對治,這是佛的善巧方便。你有什麼病,就給你什麼藥。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

  25.凡自性不明的,都在五欲中滾來滾去。五欲是財、色、名、食、睡。由此五欲生出喜、怒、哀、樂、愛、惡、欲七情。七情又捆五欲,因此生死不了。

  26.食也有利有害。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古人一心在道,野菜充飢,必定菜根香。如潭州龍山和尚那樣:「一池荷葉衣無數,滿地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捨入深居。」

  27.世間七珍,雖稱為寶,享樂一時,畢竟成空,只能養生,不能脫死。若佛三寶,則能息無邊生死,遠離一切大怖畏故,永享常樂。

  28.不論念佛也好,持咒也好,參禪也好,總要認定一門,驀直干去,永不退悔。今天不成功,明天一樣干;今年不成功,明年一樣干;今世不成功,來世一樣干。溈山老人所謂:「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29.念佛到一心不亂,何嘗不是參禪?參禪參到能所雙忘,又何嘗不是念實相佛?禪者,淨中之禪,禪與淨,本相輔而行,奈何世人偏執,起門戶之見,自贊毀他,很像水火不相容。

  30.凡關世道人心者,莫不疾首痛心,力求和平挽救人心,使歸正軌,重仁慈不重武力。勿貪口腹,見利忘義,則殺心不起。殺機若息,劫運潛消矣。

  31.人身造化和天地一般,身心動靜、行住坐臥,要順時調護。

  32.出家有四種:

  ①身出家,心不出家——身參法侶,心猶顧戀。

  ②身在家,心出家——雖受用妻子,而不生耽染。

  ③身心俱出家——於諸欲境,心不生顧戀。

  ④身心俱不出家——受用妻子,心生耽染。

  33.跏趺坐時,宜順著自然正坐,不可將腰著意挺起。否則火氣上升。過後會眼屎多,口臭氣頂,不思飲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縮腰垂頭,否則容易昏沉。如覺昏沉來時,睜大眼睛,挺一挺腰,輕略移動臀部,昏沉自然消滅。

  34.用功太過急迫,覺心中煩躁時,宜萬緣放下,功夫也放下來,休息約半寸香,漸會舒服,然後再提起用功。否則,日積月累,便會變成性躁易怒,甚或發狂著魔。

  35.吾人須是從平實處見得親切,從平實處行得親切,才有少分相應,才不至徒託空言。平實之法,莫如十善,十善者:戒貪、戒嗔、戒痴、戒殺、戒盜、戒淫、戒綺語、戒妄語、戒兩舌、戒惡口。如是十善,老僧常談,可是果能真實踐履,卻是成佛作祖的礎石,亦為世界太平建立人間淨土之機樞。

  36.教化人不在於多談,行為好,可以感動人心。如《怡山文》所說「若有見我相,乃至聞我名,皆發菩提心,永出輪迴苦」。你行為好,就是教化他,不要令人看到你的行為不好,而生退悔心,這會招墮無益。

  37.修道如栽田,穀子變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飯。佛性如種子,眾生本性與佛無異,自心是佛,故曰佛性,這種子和秧稻米飯相隔很遠。不要以為很遠,就不相信這種子會成飯。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種子放在田裡,等它發芽變秧,這時間又怕焦芽敗種,錯過時光,就是說修行要學大乘,勿誤入小乘耽誤前途。插了秧以後要鋤草,等於修道要除習氣毛病,把七情六慾,十纏十使,三毒十惡,一切無明煩惱都除淨,智種靈苗,就順利長成,以至結果。

  38.孔子《論語》二十篇,第一句說:「子曰學而時習之。」子者,孔夫子;曰者,說也。孔子教人將學過的東西,時常溫習,語默動靜,念念不忘;若所學仿佛大意,功夫就不相應,不究竟了。世法佛法都是一樣,要學而時習之。

  39.更須自己勤奮,不可依賴他人。阿難尊者以王子佛弟,舍其富貴,出家從佛,希望佛一援手。即得超登果位,但仍須自己悟修,不能假借。

  40.蔥蒜五辛,不可進食,為免助長慾念,所謂除其助因,修其正性,更加精勤增進,自能漸次成就。

  41.世俗人每每不知恭敬三寶,實在可憐。他們有的用什麼燒豬、雞魚供養觀音菩薩。既犯了殺戒,又不恭敬。有一次,我在上海時,正遇梅蘭芳在上海演戲。有某居士包一個廂位,花數百元請我看戲。我告訴他說:「八關齋戒弟子,尚且不可看戲,何況我出家的僧人!你請我看戲,無異燒豬供菩薩!」那個人叩頭悔過說:「我今天花了幾百元得到開示,知道敬僧的道理了。佛法無上,貴在用心!」

  42.聖之與凡,唯心之垢淨而現。六凡心垢故,則現六道善惡罪福等相;四聖心淨故,則現威德自在光明赫奕慈容德相。故經云:「菩薩清涼月,常游畢竟空。眾生心垢淨,菩提影現中。」是故苦樂由心,炎涼自我,自心作業,自身受報,唯聖與凡,但問自心可矣。

  43.若欲不犯此五戒,重在攝心。妄心若攝,分別不起,愛憎自無,種種惡業,由何而生!故楞嚴經云:「攝心為戒,因戒生定,從定發慧。」

  44.當知攝心二字具足戒、定、慧,三無漏學。斷除貪嗔痴,則諸惡不起,自能眾善奉行。故攝心二字豈獨挽救人心,維持世道,果能攝心一處,無事不辦,日久功深,菩提可冀。

  45.修行要在動中修,不一定要坐下來閉起眼才算修行,要在四威儀中,以戒定慧三學,除貪嗔痴三毒,收攝六根如牧牛一樣,不許它犯人苗稼。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