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的工商業發展
2024-10-11 09:02:34
作者: 金文
西塞羅認為:「對那些從批發商手中購買商品然後重新出售的人,我們必須蔑視他們,因為他們為了獲得利潤,總是顛倒是非,而這正是世間最卑劣的事。」除此之外,他還認為,無論是魚販子、香料商,還是屠夫、廚師,都是為了迎合生存上的滿足而從事相關工作的,都不值得尊敬。許多羅馬人也持有同樣的觀點,這就是商人和工人在古羅馬的地位。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𝙗𝙖𝙣𝙭𝙞𝙖𝙗𝙖.𝙘𝙤𝙢
羅馬社會是以奴隸制經濟為基礎發展起來的,農業在羅馬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在手工業和商業尚未形成規模時,很多羅馬人都把在家務農視為理想職業。在老加圖所著的《農業志》中,就有這樣一句話:「農業是最清廉、最穩當、最受歡迎的職業。從事農業的人,絕對是善良的……無論是最堅強的人,還是最驍勇的戰士,都來自農民當中。」因此,像「好農民」「不錯的莊稼漢」這種稱呼,在當時是對一個人最高的稱讚。
然而,那些剛剛走出校門的人並非個個都能自主地選擇自己的職業,其中只有一部分人能夠從事農業。性別、家庭出身、社會地位等條件的差異,註定他們的人生際遇是不同的。
女孩兒的選擇範圍比較狹窄,大多數只能選擇嫁人這條路,因為無論是商店還是辦公室,都沒有提供給女人的工作崗位。在羅馬帝國時期,倒是有些女教師、女醫生,但是她們的人數加在一起少得可憐。在工作方面,女人的地位甚至連奴隸都不如。
相比之下,男孩兒的選擇就多了。大多數人會選擇務農,但是還有一部分人得負責修建房屋、橋樑、寺廟,或是當屠夫、麵包師、廚師、陶工、鐵匠、小販……不然大家住哪兒、吃什麼,去哪兒買自己想要的東西,又拿什麼去奪取更多的奴隸?所以,在有人類的地方,就有工商業或工商業的雛形存在,只不過人們並沒有重視它而已。
早期的工商業是簡單的,但是隨著羅馬的不斷擴張,工商業也逐步發展起來。不過,由於起初需求量少、勢力單薄,所以在許多羅馬人看來,工商業處於從屬地位,再加上其中有很多工作都是由奴隸從事的又髒又累的體力活,所以所有的工商業勞動都被認為是不體面的。對工廠主來說,他們使用的是奴隸的體力而不是技能,所有的機器都在不體面的方式下被使用,工廠里沒有任何值得自由人尊敬的東西。
雖然羅馬人不重視乃至蔑視工商業,但是他們同時也離不開工商業,是工商業讓他們有住的、有吃的,並且生活得更好,所以工商業就在自然狀態下緩慢地發展著。
成為地中海霸主之後,羅馬的版圖空前擴大,經濟結構也隨之發生變化,人們開始把農業和工商業結合起來,通過農莊進行商品生產,與地中海沿岸的其他國家開展對外貿易,從而使商品經濟得以快速發展。
在對外貿易中,羅馬的出口商品主要有葡萄酒、橄欖油、紡織品、金屬器具、陶製品、玻璃器皿、琥珀、寶石等。其中,葡萄酒和橄欖油所占比重較大,據史料記載,它們一度侵占了西班牙和多瑙河流域的廣大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羅馬有一部分出口商品是利用從東方進口的原料加工而成的,再以高價賣到東方。
羅馬人從外國進口的貨物,主要有鹹魚、乾酪等食品,還有藝術品、絲綢、香料等奢侈品。進口商品琳琅滿目地擺在商店裡,大大地豐富了羅馬人的生活。
在如此發達的對外貿易中,羅馬人使用什麼作為媒介呢?在東非、阿富汗和印度等地,考古學家發現了很多羅馬金幣和銀幣,由此可見,當時羅馬人是大量地利用金、銀進行交易的。羅馬的貨幣鑄造業非常發達,推動了羅馬金融信貸業的發展。自公元前3世紀中葉以後,凡是攜帶本國鑄幣進入羅馬境內的外邦人,都必須把本國鑄幣兌換成羅馬的銀幣,於是銀行兌換業隨之誕生。當商業進一步發展時,又出現了主要經營存款、貸款、匯兌和轉帳等業務的小型錢莊,從這一點可見羅馬的金融業有多發達。
發達的海外貿易當然也離不開能夠停泊大型船隻的港口。早些時候,羅馬缺少天然良港,連載重數百噸的船都沒地方停靠,根本無法滿足羅馬日益增長的貿易需求。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公元1世紀中期,克勞狄皇帝修建了波圖斯人工海港。公元2世紀初期,圖拉真開鑿了一個可以全天候使用的外港。
對外貿易不但給羅馬人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財富,也養活了許多工人和商人。每天,製造工人、酒商、油商、皮革商、木材商、貨棧主、駁船船主、船員、搬運工……全都忙得不亦樂乎。他們之中有許多人都曾經是奴隸。
大量貨物源源不斷地離開或運抵羅馬,大海上的商船可謂星羅棋布……如果早期的羅馬人看到這一景象,一定覺得很丟人,但是同時也驚訝得目瞪口呆吧!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羅馬的工商業也受到了影響,發展越來越緩慢,乃至停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