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隸制經濟崩潰,軍隊縱兵殃民
2024-10-11 09:01:52
作者: 金文
當一個時代興起時,人民的生活也會隨之好起來;而當它土崩瓦解時,大部分人也會跟著遭殃,幾乎無一例外。換句話說,當人們的生活普遍變得艱難時,往往也意味著那個時代正在衰落,這一點正是塞維魯王朝覆滅的根本原因。
亞歷山大·塞維魯被近衛軍所殺,決不單純是因為降低了軍餉,其背後還潛藏著深刻的社會危機——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不可調和的矛盾,到了公元3世紀,這個危機暴露無遺,同時也標誌著羅馬帝國已經由盛轉衰。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羅馬帝國以農業立國,因此其盛衰跟農業的興衰具有密切的關係。早在帝國繁榮時期,羅馬的農業就已經出現衰敗的徵兆。當時,葡萄園主和橄欖園主等奴隸主經常入不敷出,只好轉而經營牧場,因此生產力急劇下降。早在涅爾瓦·安敦尼王朝初期,涅爾瓦為了遏制農業的衰落,就已經採取購買土地分給無地農民等措施。圖拉真執政時,也強迫元老院議員必須擁有種植園……然而這些措施都收效甚微。公元3世紀,農業危機由羅馬本土蔓延到各個行省,帝國的農業開始全面衰退。
有些奴隸主為了維持曾經的繁榮,加重了對奴隸的壓迫和剝削,致使奴隸大量死亡,不斷有奴隸逃跑或暴動。即便是勉強留下的奴隸,也失去了勞動積極性。
此外,連年的戰爭也耗費了大量的財富,使得羅馬帝國已經無力繼續大規模向外擴張,因此奴隸的來源大幅減少,價格也越來越高,使用奴隸種植莊園越來越無利可圖,許多奴隸主只好把大片的種植園分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土地,分租給奴隸耕種,或者乾脆讓田地荒蕪。這無疑也給奴隸制經濟帶來了沉重的打擊,奴隸制經濟日益萎縮。
不但如此,奴隸制還加劇了貧富分化,使自由人開始鄙視勞動,他們寧可去當流浪漢,也不願意繼續守著薄田度日。公元1世紀時,羅馬的流浪者約有20萬~30萬人,到公元3世紀時,流浪者的人數已經翻番。這些人整天遊手好閒,總想著不勞而獲,完全靠社會養活,甚至還提出了「麵包+競技場」的時髦口號,無異於寄生在奴隸制社會肌體上的一顆毒瘤。
由於羅馬帝國長期以來都主要依靠向行省徵稅或對外擴張來維持,並沒有重點發展自己的手工業,以至於羅馬本土的手工業也每況愈下,難以為繼。手工業的衰退,使得羅馬帝國的商業也一片蕭條。
帝國政府的橫徵暴斂、荒淫腐朽,更是令衰退的奴隸制經濟雪上加霜,加劇了「三世紀危機」的進程。
從公元前2世紀羅馬確立了海外霸權開始,羅馬人就因為大量海外財富的衝擊逐漸失去了羅馬人的傳統美德,開始崇尚享受,整個帝國充滿了貪污和揮霍無度等墮落景象。據統計,公元1世紀時,羅馬帝國一年的節日有66天,在節日期間,會舉辦各種慶典或奴隸角斗、鬥獸、戲劇、馬車比賽等娛樂活動,所有開支都由國家負擔。到公元2世紀,每年的節假日天數增加到123天。這些「只出不進」的活動,都需要巨大的開支,直接加劇了財政危機。
在經濟衰退的情況下,帝國政府原本應該縮減開支,可是那些無道的統治者卻絲毫沒有危機意識,反而為了維持自己不斷膨脹的欲望,採取了竭澤而漁的政策。他們不但把沉重的賦稅加在了百姓的肩頭,還強迫各個城市的森都里亞大會必須徵收到一定數額的稅款,如果有哪個城市完不成任務,該城市的議員就得設法補足差額。在此之前,擔任議員還被視為一種榮耀,可是現在連議員也變成了政府壓榨的對象,許多議員甚至因此而傾家蕩產。為了逃避重負,議員們紛紛釋放了家奴,賣掉了自己的土地,有的索性棄地而逃。如此一來,城市也逐漸沒落了,城市議員不再是帝國的支柱。
為了支付巨額的開支,羅馬帝國政府還發行了劣質貨幣,致使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再次出現了物物交換這種原始的交易形式,貨幣經濟陷入崩潰的邊緣。
經濟和財政上的危機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政治危機。擁有一定實力的軍隊開始干政,元首成了軍人的傀儡,帝國政府癱瘓。各個軍團為了爭奪實權,經常混戰。在塞維魯王朝覆滅之後的50年裡,各個軍團圍繞著利益,先後把大約22位軍官推上帝位,再把他們一個個地推翻。於是,軍官們就像走馬燈似的輪流上台執政,然後或病死,或戰死,或被謀殺,或被迫自殺。
僅僅在公元238年這一年裡,就有4位皇帝丟了性命。在此後的15年裡,又換了10位皇帝。在公元253—268年,除了有正統之名的皇帝之外,還有三四十位割地稱王的軍閥。這種血腥的權力循環,導致整個羅馬帝國危機重重,使維持了200多年的元首制走向解體。
殘酷的經濟剝削和軍閥混戰使下層人民陷入水深火熱之中,迫使他們紛紛揭竿而起,烽火遍及羅馬帝國各地。
而政府癱瘓、軍閥割據和人民起義無疑又為蠻族入侵提供了大好時機,大批的日耳曼人突破防線,進入了羅馬帝國境內。公元268年,軍人出身的克勞狄二世即位,他和此後的3位皇帝都是伊利里亞行省人,因此人們統稱他們為「伊利里亞諸帝」。他們聯合貴族鎮壓人民起義,還雇用了大量的蠻族人,利用他們阻止了蠻族的入侵,使四分五裂的帝國重新統一。
但是,這種「以蠻制蠻」的方法同時也使蠻族部落開始以軍事移民的方式大規模地遷移到羅馬帝國邊境,甚至深入羅馬帝國本土,加深了羅馬軍隊的蠻族化,為日後蠻族推翻羅馬人的統治埋下了隱患。
公元284年,軍官戴克里先打敗了另一位軍人出身的皇帝,結束了軍閥混戰的現象,成為羅馬帝國唯一的統治者。這雖然使持續50年的危機終於宣告終結,但就像久病初愈之人往往難以恢復以前的健康一樣,「九死一生」的羅馬帝國也很難再像以前一樣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