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文王朝
2024-10-11 08:59:56
作者: 金文
公元前641年,第三任國王托里斯去世,繼承王位的是第二任國王努瑪的外孫——37歲的安庫斯·馬爾西烏斯。很多人會把薩賓人安庫斯與努瑪相比較,認為前者繼承了努瑪溫和的個性,不喜戰爭,但時代並不允許他成為這樣的國王。
雖然羅馬已經征服阿爾巴隆加城,成了一個不容忽視的強國,但是它既無法避免與周邊部族的武力衝突,也無法妥善解決內部的紛爭。雖然薩賓人、伊特拉斯坎人居住在羅馬,並像原住居民一樣享有羅馬公民權,但是他們依然像個「外人」一樣,對自己的祖國念念不忘,隨時想要復國。為了不給他們留後路,安庫斯像托里斯一樣發動了戰爭,並對他們那些殘存的城市進行了毀滅性的破壞,致使他們內心憤憤難平。
好在安庫斯繼續奉行同化被征服者的政策。除此之外,他還在台伯河上架起了一座木橋——這是羅馬的第一座橋樑,並逐步發展了製鹽等利國利民的事業,既鞏固了自己的地位,也方便了羅馬全體公民的生活。時間一長,不管是薩賓人還是伊特拉斯坎人,都不再與羅馬人針鋒相對。
也正因為羅馬城如此兼容並包,才吸引了盧基烏斯·塔克文·普里斯庫斯。塔克文的父親是從科林斯城逃到伊特魯里亞的希臘人,母親是伊特魯里亞的一位大家閨秀,這樣的結合在伊特魯里亞是不被承認的,因為伊特魯里亞人是崇尚血統論的民族,不允許具有外族血統的人進入自己的社會,尤其是上層社會。塔克文從小就深知這一點,他無法改變自己異族人的身份,但是又渴望提升自己的社會地位。就在他為此而苦惱時,他的妻子——女先知塔納奎爾對他說:「親愛的,你何不去羅馬碰碰運氣?」經過一番考察,塔克文最終把目標鎖定羅馬城,希望它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當時,幾乎所有人都知道,只要是願意在羅馬定居的人,都可以成為羅馬市民;此外,即便不是原住居民拉丁人,也有機會登上國王的寶座,成就偉業。這兩點強烈地吸引了塔克文,使他決意帶著全家老少和全部的家當,跋山涉水投奔羅馬而來。
到了羅馬,塔克文並沒有像一個初到城裡的鄉下人一樣,膽怯地與定居在羅馬的伊特魯里亞人套近乎,而是把自己從家鄉帶來的財物送給了羅馬貴族。他相信,憑藉雄厚的實力,他一定可以輕易地融入羅馬人的社會。果然,短短几年,他就以王子監護人的身份成了國王安庫斯的遺囑執行人。
這個外國人對權力充滿了渴望,他並不滿足於只是進入上層社會,他更希望像薩賓人努瑪和安庫斯一樣成為國王,讓伊特魯里亞人見識一下他這個「混血兒」的能耐。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在國王安庫斯過世之後,他毛遂自薦,參加了羅馬國王的選舉,當選羅馬的第五任國王,也是羅馬第一位伊特魯里亞人國王。
公元前615年,塔克文即位。他即位之後所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自羅穆路斯以來延續了將近140年的規矩——元老院的成員由100位貴族組成——打破了,因為元老院成員大多是拉丁人、薩賓人、伊特拉斯坎人,伊特魯里亞人少得可憐,而他雖然當了國王,但仍然是一個根基不穩的「外人」。
於是,他就以羅馬人口有了大幅度的增加為由,把元老院的人數增加到200人。當然,在新增加的人之中,許多都是伊特魯里亞人,或是忠實地支持他的其他部族的人。就這樣,元老院被注入了許多新鮮血液。
穩固了大後方之後,新國王就走上了繼續征服周邊部族的道路。不過,跟以前的國王不同的是,他並沒有把被征服者強行遷移到羅馬去,再搗毀他們的家園,而是讓他們繼續留在原住地,並賦予他們羅馬公民權。這麼做既能獲得一筆豐厚的戰利品,又能擴大羅馬的疆域,而且不會引起被征服者的反抗,也不需要浪費資源在房屋的損毀和重建上。這一做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起到了和平擴大羅馬疆域的作用。
在和平擴張的同時,塔克文還對羅馬進行了大規模的開發。他認為,隨著人口的增加,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這麼多人的吃飯問題。這時候,羅馬的7座山丘上都已經住滿了人,於是塔克文把目光投向了山丘之間的濕地。由於7座山丘之中的維彌納山和埃斯奎里山海拔偏低,而且頂部平地過於狹窄,低地又溝壑縱橫,而若想在此居住,首要的問題是排水問題,所以塔克文決定首先在這一帶挖掘水渠。
為了順利完成這個龐大的工程,他從生他養他的伊特魯里亞引進了排水開墾、下水渠修築、道路鋪設等技術,還請伊特魯里亞人前來指導,然後動用軍隊將工程付諸實施。接著,低地的水就被集中起來,引入了台伯河。
解決了排水問題的濕地,被開闢成了市場,吸引了周邊的居民前來做買賣。為了遮蓋和保護下水渠,塔克文還命人在下水渠上鋪了石板,修建了寬闊、平整的街道。隨後,與市場相映生輝的公共建築物——神廟、圓形劇場等也陸續拔地而起,集市的規模越變越大。於是,後人稱之為「古羅馬心臟」的羅馬廣場,就這樣誕生了。曾經粗陋的鄉村式羅馬搖身一變,成了一座奢華的伊特魯里亞式城市。
其他地區的濕地,也以同樣的方法解決了排水問題,建立了市場和城市配套設施。此外,居住在此地的人也可以大老遠地走到另一地的人開闢的市場裡,用隨身攜帶的東西換回自己想要或缺少的東西。
總之,這種解決排水問題的方法,不但增加了羅馬的可用土地資源,而且使得各個部族既保留了各自的特色又能相互交流。
此外,羅馬王國面貌大變的事實,也讓原本從事農耕的羅馬人意識到了技術的力量。為了掌握更多的技術,他們一邊學習和引進伊特魯里亞人的技術,一邊摸索和創新,希望能夠青出於藍勝於藍。
而隨著雙方交往的增多,羅馬人和伊特魯里亞人之間的生意往來也越來越頻繁,使得這兩大民族的工商業水平得到了空前的提高。
塔克文通過一系列的努力,同化了羅馬人和伊特魯里亞人,加快了這兩大民族的融合。他不僅是伊特魯里亞人的驕傲,也讓羅馬人民感到自豪和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