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條條大路通羅馬」的盛況
2024-10-11 08:59:31
作者: 金文
公元前3世紀時,秦始皇在東方修建了長城,羅馬人在西方鋪設了四通八達的道路。
長城屬於軍事壁壘,其主要作用是把不同民族的人隔離開來,而道路卻恰恰相反,它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交流。羅馬人當時並非沒有外敵,可他們並沒有因噎廢食,還是選擇了修路。在羅馬人看來,只有擁有四通八達的道路,才能迅速了解國內外情況,做到知己知彼,使國家快速、健康地發展起來。
修路可不是一項小工程,需要各方面協調,那麼羅馬人在這方面是怎麼做的呢?一般來說,修路方案由執政官或財務官擬訂,之後由元老院投票表決,國庫撥款,軍隊負責施工,擬訂方案者負責監管工程進度和質量。道路修建完成之後,由類似於現代的公路局的部門負責運營、維護。講到這裡,羅馬人的做法並沒有什麼獨特之處,可是在關鍵問題上,羅馬人的做法出乎很多人的意料——免收「過路費」。
國家花了那麼多錢,動用那麼多物力和人力,收取道路通行費來維持相關人員的生計也是合乎情理的,為什麼羅馬人卻分文不收呢?難道他們從未考慮過這樣做是否合算嗎?不是的,對羅馬人來說,道路是人類文明生活必需的,屬於基礎設施,政府理應承擔修路義務。這一點,即便是現代的很多國家,也難以做得如此盡善盡美吧!
第一條羅馬大道叫阿皮亞大道,它始建於公元前312年,是由當時的財務官阿庇烏斯擬訂方案並親自監督修建的,所以得名「阿皮亞大道」,意思是「阿庇烏斯的大道」。這條路北起羅馬城,南至加普亞,後來延伸到亞平寧半島東南端的布林迪西,路基由石頭、灰泥和沙礫構成,路面用各種形狀的石板鋪就,既堅固又美觀,簡直巧奪天工,堪稱古代築路技術的典範。直到現在,阿皮亞大道仍有一部分保存完好,每天都有不少羅馬市民從這條路上進城上班。
繼阿皮亞大道之後,羅馬人又修建了奧勒里亞大道(羅馬—熱那亞,公元前241年始建)、弗拉米尼亞大道(羅馬—里米尼,公元前220年始建)、卡薩亞大道(羅馬—佛羅倫斯,公元前154年始建)等主幹道。在公元前3世紀到公元2世紀這500年裡,羅馬人鋪設的道路不下15萬公里,其中僅幹道總長就達8萬公里,出現了「條條大道通羅馬」的盛況。
在此過程中,雖然羅馬皇帝並非個個英明,但是他們一般都能顧全大局,只要是對國家有益的築路項目,最終都會順利完工。
發達的交通不但方便了羅馬人搜集國內外的情報,也使各族人民的溝通更加順暢,生活更加便利。如果有誰想去別的城市逛一逛,只需要沿著平坦的大道前進就行了;如果目的地很遠,也不用怕,大不了在羅馬城中轉一下。
這一切成就,阿庇烏斯無疑功不可沒。阿庇烏斯不但是羅馬大道的創始人,也是羅馬水道的創始人。為什麼這個人總有奇思妙想呢?他跟普通人又有什麼區別呢?可惜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可能是因為他並沒有征服過其他民族,而且由他首創的樣板路加快了敵軍入侵羅馬的速度。在羅馬遭遇的數次沉重打擊中,敵軍幾乎每次都是踏著平坦的羅馬大道長驅直入的,這也正是羅馬大道唯一的弊端。
歷史上不乏文明古國,但是很少有像古羅馬這樣,能留下一段經得起2000多年的歲月洗禮的道路。如今,即使人們並不了解羅馬的歷史,也都知道「條條大路通羅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