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極簡羅馬史> 先進的給排水系統

先進的給排水系統

2024-10-11 08:59:22 作者: 金文

  世界各地許多城市一到雨季都會不約而同地面臨這樣一個難題——內澇。許多城市因為連日的陰雨變成了「水城」,既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也讓細菌和疾病變得容易傳播,嚴重的內澇還會造成無法估量的財產損失,甚至奪去人的生命。這一現象,暴露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地下排水系統滯後。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在他的小說《悲慘世界》中寫道:「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每到雨季就經不住考驗的城市,是否「良心缺失」呢?在沉思之餘,有必要向古羅馬人學習一下,他們開創了給排水系統文明史。

  從羅馬城建立到公元前4世紀,羅馬人都像古代的其他民族一樣,主要使用井水、泉水、溪水和雨水。為了積蓄雨水,他們用石頭砌了一個個圓形或方形的井;為了灌溉農田,他們修建了引水渠。

  如果條件允許,羅馬人會貼著地面修建引水渠,這樣的渠叫明渠;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只好先修好渠道,再用土把它蓋上,稱之為暗渠。羅馬人長期使用這種引水渠,直到公元前312年,財務官阿庇烏斯修建了阿皮亞水道,羅馬才有了第一條高架引水渠。

  阿皮亞水道全長約16公里,其中地上部分只有89米,其餘部分都位於地下16米處。當時沒有消毒劑,主持修建水道的人不但要保證水道設計的合理性,還要保證水源是安全無毒的,並設法過濾、沉澱雜質。據古羅馬時期的資料記載,阿皮亞水道輸送的水不但水質好,而且每天送水達7.3萬立方米,至少可以保證一部分居民的正常用水。

  隨著疆域不斷擴大,羅馬的人口越來越多,用水量也隨著增加,因此羅馬人的引水渠也越修越多、越修越長。公元前144年,羅馬人修建了第一條高架引水明渠——馬西安溝渠。這條明渠全長90公里,其中空架橋部分長達16公里,主要用來向羅馬城輸送飲用水。

  公元64年,羅馬發生了一次火災。由於羅馬的房屋是用木頭等材料建成的,街道又非常擁擠,所以大火迅速蔓延開來,幾乎把整個羅馬城都燒毀了。這場火災讓羅馬政府不得不重新進行城市規劃,規定羅馬城裡的所有房屋都必須配備引水設施,以便火災發生時能夠及時撲滅著火點,保障城市安全。

  從公元前312年到公元226年這500多年裡,羅馬城先後修建了11條大型的輸水管道,水源大多是羅馬城周邊的河流、湖泊和泉水。它們除了供給必要的生活用水之外,還能滿足公共浴室和公共噴泉的用水,以及預防火災用水,給羅馬居民的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而且這些水都是免費的,居民們隨時隨地都可以從公用水池裡取用。當然了,如果有誰想把水引到自己家裡,就得像現代人一樣支付水費。

  

  除了給水系統之外,羅馬人修建的排水系統也非常複雜、龐大。為什麼羅馬人如此重視給排水系統呢?

  古羅馬給排水系統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公元前6世紀左右,在國王塔克文的組織下,伊特魯里亞人用岩石砌了多條地下渠道,把羅馬城內由暴雨匯成的洪流排到了城外。其中最大的一條地下渠道,橫截面大約4米見方,它以羅馬廣場為起點,通向台伯河。

  由於當時醫療條件十分落後,再加上羅馬人一向輕視醫生,認為清潔能夠預防疾病,因此浴場得以發展。而隨著浴場的興起,不但要解決大量輸入淨水的問題,還要設法排出同樣多的污水,於是大型的排污渠隨之出現。

  公共廁所的大量湧現,是修建排污渠的客觀結果。由於當時很少有人能夠把引水渠連到自己家裡,再加上羅馬人認為家庭廁所不乾淨,所以他們大多用尿壺或便盆裝大小便,然後倒在路邊或專用的馬車上,於是,公共廁所開始在羅馬盛行。為了便於沖洗,公共廁所往往都建在公共浴場旁邊。這時,排污渠不但能夠起到清潔的作用,還能把廁所里的糞便引到農田裡,讓土地變得更加肥沃,從而提高農作物的產量。

  先進的給水系統和排水系統,能迅速把積水排出去,讓城市保持正常運轉。所以一到雨季,羅馬人根本不必擔心城市會因為內澇而癱瘓,更不必擔心洪澇災害之後會不會有傳染病……有「良心」的城市都應該具備這樣的給排水系統。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