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人才流動

2024-10-11 08:47:35 作者: 甘延青

  「今天,就算片聯成立大會!雖然沒有掛橫幅,沒有開香檳,日本拉麵也沒有送來,反正就是成立了。」2013年6月27日,隨著任正非的一句話,華為的一個重要新組織——「片聯」正式成立了,這也標誌華為的組織與制度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片聯」是幹什麼用的?對此,任正非給出了這樣的解釋:「片聯主管幹部的循環流動……它不是一級串聯組織,管一些不影響公司的流程運行;它在流程外,並聯於流程運作,激活流程的流動。」坐在片聯位置上的都是老華為,在企業內部有較高的威望,絕大多數做過地區部總裁。

  片聯的設立將對華為加強幹部「之」字形成長制度的建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任正非希望藉助片聯的力量,破除地方主義,破除部門利益,打破因地方主義和部門利益等因素對人才流動的限制。過去讓幹部長留在一個地方確實起過積極作用,但也要看到這種文化造成機關和現場脫節的現實。若不加干預,必然會形成諸多以各自利益為中心的階級,公司的前途必會因此而耽誤。為此,任正非要求,片聯要牢牢抓住「幹部大循環」這根準繩不放鬆,重新調整前線的作戰隊伍。

  首先「從行銷開始進行幹部循環,逐步擴展,至少技術口和業務口要以此為中心。工作場景是不斷擴大的,而且『雪球』要滾到研發里去。研發的苗子早點讓他上戰場,循環回來,知道客戶需求後再進行開發,有可能當將軍,或者還能成為更厲害的人」。他還以喜馬拉雅和亞馬孫河的水做比喻:

  我們要加強經驗和思想的交流,這種交流應該是廣泛的。拉丁美洲處在一個偏遠地帶,但是在網際網路時代是零距離的,拉丁美洲正在出現既有的增長,這就出現了一個機會窗。我們為什麼不能在沙特石油培養幹部,然後抽調出幹部去拉丁美洲投入石油部門的戰鬥?一個地區成功了,成立教導隊,大規模培養幹部,為什麼會出現幹部無法流動的問題?這一點我們要思考。在網際網路時代,喜馬拉雅的水是可以流入亞馬孫河的。

  「幹部循環」就是一個實踐的過程,是檢驗過去學習效果的好方法。學不能學死,要學活,要派得上用場。把要循環的幹部都循環到前線來練一練,到重裝旅來走一走,參加搶占戰略高地的全球作戰,打贏了,成本攤給項目;打輸了,不要項目的錢,自帶乾糧吃完就走。「阿富汗的幹部一待就是好多年,為我們承受了很多痛苦,他們只能做英雄。即使說現在用他,他也當不了將軍,因為沒有被循環賦能將軍的技能。如果循環流動起來,我們就給他賦能,他為什麼就不能站起來呢?」

  幹部選拔和流動是為了避免「煙囪型幹部」的出現。任正非舉了一個例子:「丁耘說他重裝旅30%都是13級—14級員工,50%沒有海外經驗,這些人坐著飛機到拉丁美洲,第一不知道怎麼開炮,因為技術不行;第二嘴巴也張不開,英文不好,結果就是高成本。我們要加緊讓這些好苗子到前線去、到實戰中去,把有實戰經驗的人抽回來,盤活人力資源隊伍。他之所以能從新兵蛋子、炊事員、警衛員、擔架工……選進重裝旅,就是因為他是優秀苗子。優秀苗子上戰地一種,兩三年就長成了小樹。」煙囪幹部總歸也是要打仗的,等他打仗沒兵了,他就不得不去新兵蛋子裡找,既鍛鍊了他,也鍛鍊了兵,這就是循環的力量。

  即便是華為優秀的技術專家,最後還是要去一線。任正非強調:「華為持續每年提取大於銷售收入的15%用於研究開發,繼續把最優秀的人才派往市場與服務前線,通過技術領先獲得機會窗的利潤,又將利潤用於研發,帶動更多的突破,未來十年一定是華為大發展的十年!」

  

  一線戰略讓企業將這些員工的優秀轉化成了發展的價值,而員工在一線的實踐中也歷練了自己。這其實是企業與員工的雙贏戰略之一。

  只有推動幹部循環流動賦能,才能進一步使基層作戰隊伍的各種優秀人員在循環過程中做到「流水不腐」,使整個隊伍充滿能量。公司各個層面才能朝向一個勝利的目標努力奮鬥前進。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