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哈佛精品課套裝(全3冊)> 【紅色預警】債券投資者常見的錯誤投資心理

【紅色預警】債券投資者常見的錯誤投資心理

2024-10-11 07:36:14 作者: 西武,李英,金立

  債券在不少投資者心目中是頗為單純的投資方式,要麼投國債要麼投企業債券,投資方式一目了然。其實,人們在債券投資中一樣存在著心理誤區,這些誤區以極為常見的形態存在於我們的意識之中。下面我們列舉五大債券投資的心理誤區,讀者也可以對照一下自身,看看有沒有說中你現在的心理。

  一、國債比儲蓄收益高、不虧本

  眾所周知,國債的利息收入免徵20%所得稅,且利率略高於同期儲蓄存款利率,正是這點成為不少投資者選擇國債作為主要理財工具的原因。其實這就是一種心理誤區,國債雖然優點多多,但並不一定會比儲蓄獲得的收益更多。

  

  我們從時間性質上來說,如果投資者手中有一筆閒置資金,在較長的時間裡沒有其他配置計劃,那麼國債可以成為他投資的最好選擇,但如果投資者手中的這筆資金在短時間內仍有其他用途,或是計劃待定,那麼他選擇另外的投資品種或許更合算。

  例如,當我們急需用錢而不得不提前支取國債時,我們不僅得不到利息,還要額外繳納本金的2%作為手續費。顯然,在這種情況下反而是選擇儲蓄更加合理了,起碼儲蓄的提前支取是不需要支付違約金的。所以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時不可盲目認定哪個合算哪個不合算,而是要根據個人在未來的資金使用情況分析投資品種的利弊,然後再謹慎出手。

  二、國債收益不需納稅

  在我國,國債收益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持有收益,也就是民眾熟知的不納稅型國債,投資者在投資這個債券時可以免稅得到持有期間所獲得的利息收入;另一種是債券處置收益,就是指在債券市場上轉讓所獲得的價差收益,按照相關規定要求,這種債券是需要投資者納稅的。

  所以,投資者在投資前一定要事先分清收益的種類,了解自己具體投資在哪一方面,避免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三、記帳式國債要到期才能兌現

  有些人會將國債的特性代入到記帳式國債上面,認為只要是國債就必須等到到期日才能兌現,其實這也是一種投資上的誤區。

  目前在我國市場上有兩種記帳式國債:一種是銀行間櫃檯記帳式國債,投資者在辦理開戶後可以通過上網或撥打銀行電話進行操作;另一種是在上海和深圳兩個交易所流通的記帳式國債,投資者可以在證券交易所交易,或通過在線銀行來進行業務操作,其操作方法與股票交易是相同的。

  不管記帳式國債分為幾種類型,有一點是不變的,就是在債券到期之前,投資者可根據國債市場變動情況來自由選擇買入或賣出。而且,一些急需周轉資金的投資者可以通過國債回購在一天之內完成融資借款。這兩點就將記帳式國債與憑證式國債區別開來。

  所以,記帳式國債的投資並非持有到期才最合算,投資者完全可以根據自身情況和要求,抓住債券市場上漲的時機交易以獲得更大的收益。如果投資者對交易操作不熟悉,也可以等到到期日再行兌現,一樣可以獲得固定收益。

  四、普通投資者不方便投資企業債券

  在生活中有很多投資者認為,企業債券不如國債穩定,不是投資的理想對象。其實,企業債券的發行主體雖是企業機構,但也通過證券市場進行交易。為了吸引融資,發行主體機構一般會用高利率作為回報,所以如果投資者能夠選擇一個好的企業債券,也是能夠從中獲得不錯收益的。

  另外,需要投資者特別注意的一點是,企業債券的收益不享受免稅,也就是說它需要投資者繳納個人所得稅,所以我們在投資時一定要將這一點考慮在未來的收益中。

  五、小銀行不如大銀行信譽高

  在國債發行的日子,我們或許可以看到這樣一種情形:大銀行門前排起長龍,但不遠處的小銀行則是門庭冷落。是什麼原因讓這些投資者寧願在大銀行排隊等候,也不肯光顧小銀行呢?投資者的回答往往是:「大銀行安全。」其實,國債的發行利率是由國家統一規定的,兩種銀行的服務水平也並無太大差距,歸根結底還是人們的錯誤心理在發揮作用。

  中小銀行除了同步發行國債,還會發行企業債券,而此債券的收益率是遠高於國債的。南京銀行曾在2011年做過數據統計,統計結果顯示,當年國債的年收益率為0.9%,而企業債券卻高達4.29%。中小銀行為了吸引客戶,在發行上更偏重於收益率較高的企業債券,而大銀行側重於風險控制,所以一般局限於發行國債。可見,債券收益率和銀行規模並沒有直接聯繫,所謂收益風險的差異其實體現在資源配置的不同上。

  投資者在投資時,如果不涉及債券品種的選擇,就完全不需要為發行機構是否安全保險而擔心。不管從哪個發行方手中購買,國債的本質是不會改變的,所以也不會給投資者帶來其他影響。另外,如果投資者打算購買中小銀行發行的企業債券,建議將配置比例控制在本金的20%—30%。

  綜上所述,即使是以穩健著稱的國債在投資時也是需要費一番心思的,如果投資者不能做好自己的資產分配,不了解發行制度,只是抱著隨便的態度投資的話,恐怕是很難獲得相應的回報的。投資者在投資時固然都會有心理誤區或是盲點,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儘量找到這些盲點並認識克服它,這樣才能為我們鋪平以後的投資之路,以防我們掉進原本可以避開的「坑」里。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