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產品的品質革命
2024-10-11 07:15:31
作者: 西武
20世紀初,日本企業的產品質量並不好,但到了20世紀80年代,人們爭相購買日本企業的產品,日本貨成了優質產品的象徵。日本企業從生產劣質產品到優質產品,前後間隔僅幾十年,產品質量竟發生了如此大的變化。
在驚訝之餘,人們紛紛猜測日本企業質量管理成功的奧秘究竟何在。
人們帶著這種疑問追根溯源,發現日本企業質量管理的成功竟然是得益於美國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愛德華·戴明。
戴明是世界著名的質量管理專家,他提出了一系列有關質量管理的理論思想。這些思想一開始在美國並沒有受到重視,卻在日本企業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1951年,日本設立戴明國家質量獎,該獎主要面向日本國內的製造企業,評獎標準非常嚴格,獲獎企業每年最多1~2名。日本國內稱戴明獎為「企業諾貝爾獎」。
作為質量管理的先驅者,戴明學說對國際質量管理理論和方法始終有著特別重要的影響,並且在全世界範圍內掀起了品質管理的浪潮。
20世紀80年代中期,美國設立了馬爾科姆·鮑爾德雷治國家品質獎;歐洲在90年代引入品質獎的概念,創造了國際質量標準認證機構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ISO9000引發的系列國際質量認證為國際間品質評比提供了參照。
最初,戴明品質管理的內容主要涉及公司設備、產品、人員、組織等內容。後來,更多的企業在他的啟發下,將顧客滿意、員工滿意、服務、企業形象等都納入品質範疇。
此外,戴明還提出「持續改善」的理念,強調從小處入手,以此來獲得更大改善,包括福特、通用、寶潔在內的很多跨國公司都接受了這個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