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鼓勵兒童
2024-10-11 07:06:11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上節提到的後面那些兒童可能已經沒了勇氣,因此應當防止他們強烈的自卑感,這種感覺沒有人能夠承受太長時間。我們可以理解他們被學校里的問題壓垮了而不遵守紀律,或者根本就不去想學校的這些事,他們認為自己的學習已經沒有希望了,如果事情的確這樣,我們應當認同他們的行為是一致的、合理的。但是個體心理學不能接受這類孩子沒有希望,個體心理學認為每個人都可以做有用的事情,雖然總會有錯誤出現,但是它們能夠糾正,孩子們可以繼續進步。
然而,他們處境中的問題通常沒有被處理好。當孩子被學校的新困難壓垮時,母親的態度就開始變得謹慎和焦慮。學生在學校所有考得差的成績,以及在學校裡面受到的批評和指責,都被家人的反應放大。很多時候,那些在家裡很乖的孩子因為在家裡被寵愛,在學校的時候就會因為失去與家人的聯繫,並且不再是關注的焦點而表現得很差。此時,溺愛孩子的母親就會被孩子討厭,因為他們覺得自己被騙了,母親的地位跟以前就不一樣了——由於新環境引起的焦慮感,他們會忘記母親以前的寵愛。
我們經常發現有些在家裡很愛爭吵的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卻很安靜、平和,甚至很拘謹。有時母親來學校說:「這個孩子占了我所有的時間和精力,他總在打架。」老師回答說:「他在學校一整天都安靜地坐著,一動不動。」這跟前者恰好相反:這個孩子在學校里得到了關注,因此很安靜、很謙遜,在家的時候他不被關注,因此愛打架。
記住全網最快小説站𝕓𝕒𝕟𝕩𝕚𝕒𝕓𝕒.𝕔𝕠𝕞
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個8歲的女孩,同學們都很喜歡她,並且她的成績在班裡名列前茅。他的父親卻找到醫生,說:「這個孩子有暴力狂的傾向——實在是一個暴君。我們再也忍受不了了。」原因是什麼呢?她是一個弱勢家庭中的第一個孩子。只有弱勢的家庭才會害怕孩子的到來。當第二個孩子出生時,這個女孩覺得自己地位不保,並且她還希望像以前一樣是被注意的焦點,她就開始變得好鬥。在學校,她受到大家的喜愛和欣賞,沒有理由去打架,於是就發展得很好。
有些孩子無論在家還是在學校都會遇到困難,家人跟學校的人都埋怨他們,結果這些孩子犯的錯誤越來越多。有些孩子在家裡跟在學校里一樣都是邋裡邋遢,如果他們在家跟在學校的行為一樣,我們就必須在過去發生的事情中尋找原因。無論怎樣,必須考慮這些孩子在家裡跟學校里的所有行為,以形成對其問題的判斷。如果想正確地理解他們的生活方式跟他們努力的方向,他們生活中的每個部分對我們來說都變得非常重要。
有時候也會出現這樣的情況,當那些社會適應能力相當好的孩子面臨學校的新環境時,也許會不能應對,這通常會在他們來到一個老師和其他同學都非常敵對他們的學校時發生。例如,那些不是來自上流社會的孩子被送到貴族學校時,會很痛苦,因為別人認為他們不是來自「對的」背景,並且同學們似乎都跟他們對立。這些孩子之前也是嬌生慣養的,或者起碼也是受到百般呵護的,他們突然發現自己處於非常敵對的環境中;有時其他孩子的殘忍程度也令人震驚。很多時候,有這樣經歷的孩子在家裡不會提任何相關的事情,因為他們覺得羞恥,他們默默地承受著這些痛苦的折磨。
通常,當這些孩子到了16~18歲的時候——他們的行為必須像個大人,並且要直面困難的時候——會突然停滯不前,因為他們沒有了勇氣和希望。除了適應社會的困難,他們還有人際關係的問題,因為他們不能在社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對於這種病例,我們要做什麼呢?他們的能量無處釋放,他們與世隔絕,或者是感覺自己與整個世界格格不入。一方面,那種通過傷害自己來傷害他人的人可能會自殺;另一方面,也有想消失的那種人,他們會孤立自我,丟掉他們曾經僅有的些許社會能力,不以普通的方式與人交談,不接近別人,總是對世界懷有敵意——這種狀況是急性的,我們稱之為精神分裂症。如果遇到任何一個這樣的人,必須想辦法讓他們重拾勇氣,他們是很難處理的病例,但是可以被治癒。
由於兒童教育問題的治療主要依賴於其生活方式的診斷,在這裡就需要回顧一下個體心理學為這種診斷所研究出來的方法。生活方式的診斷自然對除教育之外的很多其他事情非常有用,但是它在教育實踐中是非常必要的。
除了在孩子的成長階段對他們的直接研究外,個體心理學還用到詢問兒童早期記憶和他們關於未來的職業計劃,觀察其姿勢與動作,以及從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中進行推理的方法。在前面我們已經討論過這些方法了,但是可能有必要再強調一下孩子在家裡的地位,因為它與教育成長的關係最為緊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