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高質量對話> 抓住好奇的天性

抓住好奇的天性

2024-10-11 07:01:15 作者: 金文

  人們都有好奇的天性,一旦有了疑慮,非得探明究竟不可。為了激起聽眾的興趣,可以使用懸念手法。在開場白中製造懸念,往往會收到奇效。

  

  製造懸念不是故弄玄虛,既不能頻頻使用,也不能懸而不解。在適當的時候應解開懸念,使聽眾的好奇心得到滿足,而且也使前後內容互相照應,結構渾然一體。

  《魯豫有約》有一期的採訪嘉賓是李宇春,剛開始的時候,魯豫並沒有把李宇春的名字直接說出來,而是先講了這樣一段話:「我常常想,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啊,一定有某一天,在世界的某一個地方,某一個人的夢想會突然變成現實。在2005年,這一年當中有幾個女孩子,她們在億萬觀眾面前實現了自己的夢想,這其中有一個人,她因為她的帥氣、她獨特的魅力贏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她就是—— 」

  底下的觀眾異口同聲地回答:「李——宇——春!」

  就這樣,在觀眾的歡呼聲中,李宇春出場了。這樣的效果,比「今天我們請來的嘉賓是李宇春」要好得多。

  很多人在說話或者與人交談的時候,語言很乏味,提不起對方的興趣,不能吊起對方的胃口。這種懸疑式的說話方式卻能一下子讓別人注意到你,認真去聽你說話。所以,說話高手,往往不是平鋪直敘地去講一個故事,而是不斷地想辦法吊起你的胃口,讓你追問「後來呢」。

  戰國時代,魏國有一位大臣叫李悝,素以具有真知灼見而著稱。有一天,魏文侯問他:「吳國之所以滅亡的原因何在?」

  李悝立刻回答:「臣以為,滅亡的原因在於屢戰屢勝。」

  「屢戰屢勝怎麼會亡國呢?」這可勾起了魏文侯的好奇心了。

  「屢戰,國庫匱乏,人民疲頓;屢勝,國王以為自己戰無不勝,無所不能。驕傲的君主統治疲憊的人民,怎麼能不使國家走向滅亡?」

  魏文侯大大折服。

  李悝將對君王的規勸包含在不合常理的回答中,乍一聽起來似乎不通,聽他解釋後,反而讓人深思,這就是懸疑式說話的好處。

  有一位教師舉辦講座,這時會場秩序比較混亂,學生顯然是對講座不感興趣,老師轉身在黑板上寫了一首詩:「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寫完後他說:「這是一首有名的唐詩,廣為流傳,又被選進了中學課本。大家都說寫得好,我卻認為它有點問題。問題在哪裡呢?等會兒我們再談。今天,我要講的題目是『讀書與質疑』。」這時全場鴉雀無聲,學生的胃口被吊了起來。演講即將結束,老師說:「這首詩問題在哪裡呢?不合常理。既是月黑之夜,怎麼看得見雁飛?既是嚴寒季節,北方哪有大雁?」這樣首尾呼應,能加深聽眾印象,強化演講內容,令人回味無窮。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