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揚和讚賞,才是孩子進步的階梯
2024-10-11 06:44:22
作者: 高瓊
絕大多數的中國父母,總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樣子,孩子一旦犯了錯誤,父母就會隨口說出「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問題都不會」「你真是太壞了,長大肯定學不了好」「這麼貪玩,長大怎麼有大出息」,這樣的話,父母似乎覺得多「敲打」孩子,多批評孩子,如此孩子才能有前進的動力。
或許在有些父母看來,孩子犯了錯誤,或是連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好,就是應該批評。豈不知,在孩子的世界中,如果只有批評和指責,缺少了表揚和讚賞,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缺乏自信心。因為一味地否定只能讓孩子產生極大的挫敗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就是如此糟糕,就是如此沒有出息,甚至從內心感到絕望和無助。
誠然,適當地批評可以讓孩子正確地認識自己,讓孩子改正錯誤,並且督促孩子進步和完善。但是如果父母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一而再,再而三地批評孩子,缺少表揚和讚賞,那麼就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時間長了,在一次次的打擊下,孩子的自信就越來越弱,自卑的種子就會在心中生根發芽,直至蔓延。
父母有沒有想過,孩子只是孩子,他們或許有很多缺點,或許時常犯錯誤,可是他們更希望的是得到別人的理解和肯定,期望得到公正的評價。如果父母不分青紅皂白,就把孩子批評得一無是處,忽視事情背後的緣由,忽視孩子本身的優點,那麼就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甚至是讓孩子產生厭世情緒,乃至做出傷害自己的極端行為。
相反,用讚揚和鼓勵的方式,比如多對孩子說「你能行」「你做得很好」「雖然你做錯了,但是能知錯就改,依然是好孩子」之類的話,那麼孩子會越來越自信,越來越欣賞自己。可以說,父母的態度和評價對於孩子的成長和心理都有極大的影響。如果父母給予孩子表揚和讚賞,那麼他的天空就充滿了陽光;如果給予他批評和指責,那麼他的天空就會烏雲密布。
還有些父母認為,總給孩子表揚和讚揚,必然會滋生孩子的驕傲情緒,對孩子成長有不利影響。所以,這些父母總是習慣批評孩子,從來不願意當眾誇獎和讚揚自己的孩子,甚至為了讓孩子繼續進步,而不斷地挑孩子身上的缺點。當孩子驕傲地向父母表示自己考了第一名的時候,父母不但沒有像他期待的那麼高興,沒有表揚和讚賞他,反而還冷冰冰地說「這有什麼了不起的。你只是班裡第一,想沒想過在全校排第幾啊」「雖然你得了第一名,可還是做錯了幾道題啊」「這次第一了,可下次呢?不要太驕傲啊」。可是,我們不妨想一想,孩子考了第一名,不僅沒有得到表揚,卻被潑了冷冰冰的冷水。孩子能不傷心嗎?孩子的積極性能不受到打擊嗎?這難道真的有利於激勵孩子的進步嗎?
所以,父母不應該讓孩子在批評和苛責下成長,而是注意培養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讓其形成良好的性格和生活習慣。父母應該學會用欣賞的眼光來看待自己的孩子,多給孩子表揚和讚賞,儘量少批評和打擊孩子。這不僅對於孩子心理健康有積極作用,也是送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
也許大家都看過北大第一任校長陶行知先生「四塊糖教育孩子」的故事,相信重溫之後會有更深刻的感受。
有一天,陶行知看到一名叫王友的學生正在用泥塊砸其他同學,於是當即制止了他,並讓他放學後到校長辦公室。放學後,陶行知回到校長室,發現王友已經在門口處等候。陶行知讓他進了屋,從口袋中拿出了一塊糖果送給他,並且說道:「這塊糖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按時到校長室找我,而我卻遲到了。」
王友感到非常驚訝,不過還是接過了糖果。誰知,陶行知又掏出一塊糖果放到他手裡,說:「這也是獎勵給你的。因為當我讓停止的時候,你立即就停止了。這說明你非常尊敬師長。」接著陶行知又掏出了第三塊糖果,說:「經過調查,我發現你並不是無緣無故地砸同學,而是因為他們欺負女同學。這說明你很正直,敢於和壞孩子做鬥爭!」
王友非常感動,自己犯錯了,校長不僅沒有嚴厲批評,反而給自己獎勵。他感動得哭泣起來,說道:「校長,我錯了。雖然他們欺負女同學不對,可是我也不應該用泥塊砸他們啊!他們是我的同學,不是壞人啊!」
這時候,陶行知露出了滿意的微笑,隨即又掏出第四塊糖果遞給王友,並且說:「你能夠正確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這非常好。我再獎給你一塊糖果,我的糖獎完了,我們的談話也該結束了。」
我們可以試想一下,現實生活中,父母們面對王友的錯誤會怎麼做?或許絕大部分家長會嚴厲地批評孩子,埋怨孩子不聽話、淘氣。可陶行知卻沒有如此,而是換了一個角度,用欣賞的心態來看待孩子,從錯誤中發現孩子守時守信、尊重師長、為人正直、敢於承認錯誤等優點,並且給予了孩子及時的獎勵和讚揚。
事實表明,這樣的表揚和讚賞遠遠比批評和指責更有效,這不僅讓孩子從內心正視了自己的錯誤,更從心靈深處得到了激勵和滿足。我們相信,王友在之後的學習和生活乃至人生中,一定會發揚以上優良的品質,不斷地完善和改進自我。
看吧,表揚和讚賞才是孩子進步的階梯。這不僅是一種積極正面的教育方式,更是一種積極的教育心態。當然,表揚和讚賞也要有個度,如果父母總是把表揚掛在嘴邊,孩子犯了大錯也不批評,那麼就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同樣對孩子的心理和行為有不良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