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別認知錯誤: 錯誤認知給兒童帶來的傷害
2024-10-11 06:12:51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有些女孩討厭女性職業。在她們看來,這些工作沒有多大價值。不可否認,這是我們文化中的存在一個基本錯誤。在某些職業中,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特權,這一傳統延續至今。我們的文明顯然對男性有利,男孩的誕生給家人帶來的歡樂遠比女孩多,但這無論對男孩還是女孩都是有害的。女孩很快就會受到自卑的困擾,而男孩則在過高的期望下倍感壓力。女孩在成長過程中會遇到很多限制,這種限制在一些國家已經不再明顯,比如美國。但在社會關係中,男性和女性還未達到真正的平等,即使美國也是如此。
我們在這裡關注的是,在兒童身上所反映出來的人類的整體精神狀態。接受女性角色就意味著承受諸多艱難困苦,因此經常招致反抗。這種反抗通常表現為桀驁不馴、倔強固執和懶散怠倦,這都與追求優越感的心理密切相關。當女孩子出現這些跡象時,教師一定要弄清楚她是不是對自己的性別不滿意。
這種對自身性別的不滿會影響生活的其他方面。這樣一來,生活對她們來說就成了一種負擔。有時候,我們會聽到孩子說想要移居到一個不分性別的星球。這種錯誤的想法也會導致各種荒謬行徑,她們可能會變得完全冷漠、違法犯罪,甚至自殺。對具有這些想法的孩子缺乏同情或加以懲罰,只會加重她們的欠缺感和不安全感,結果適得其反。
如果我們能夠以自然得體的方式讓孩子認識到男女之間的差別,使他們懂得男孩和女孩同等寶貴,就可以避免這種不幸狀況的發生。
一般來說,父親在家庭中的地位會更高。他制定規矩並向妻子解釋具體的做法,擁有最終決定權。家裡的男孩也會模仿父親,輕視和批評他們的姐妹,在姐妹面前展示自己的性別優越感,這會使女孩子為自己的性別產生不滿。心理學家認為,男孩的這種行為通常源自他們的虛弱感。能做什麼和好像能做什麼之間存在很大的差別。那些認為女人至今為止還沒有做出偉大貢獻的觀點毫無價值,因為直到現在,人們還沒有把女人朝建立偉大功業的方向上教育和培養。男人總把需要縫補的襪子塞到女人手裡,試圖讓她們相信這才是她們的本職工作。儘管這種情況現在已經有所改變,但我們為女孩提供的教育和準備的工作還沒有體現出我們對她們寄予厚望。
一方面,我們沒有幫助女孩,甚至阻礙她們為做出非凡成就做準備;另一方面,我們又在指責她們成就低微。這都是目光短淺的表現。改善這種現狀並不容易,因為不僅是父親,就連母親也理所當然地認為男性具有天生的優越感。不僅如此,她們還會把這種觀念灌輸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們認識到:男性的權威毋庸置疑,男孩子可以要求孩子服從他們,而女孩子也應該服從。我們需要讓孩子儘早認識到自己的性別,並且知道他們性別是無法改變的。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有些女孩會對男性的權威和優越感抱有怨恨。如果這種怨恨過於強烈,女孩會拒絕自己的性別,並且盡力模仿男性。這種現象在個體心理學中被稱為「對男性的抗議」。第二性徵方面出現的問題,比如發育畸形或者發育不全,也會使孩子在長大後懷疑自己的性別(女性的身上出現了男性特徵,男性身上表現出女性特徵)。這種懷疑通常根植於身體上的孱弱。
身體構造稚嫩、發育不全等狀況在男性身上很容易看得出來,這種情況在女性身上卻不那麼明顯。身上出現這種狀況的男性會被認為具有女性特性,這種看法是不可取的,因為這些男人其實更像一個小男孩。身體發育不完全的男人會感到痛苦和自卑,因為在我們的文明中,理想男性形象是高大魁梧、成就突出、超越女性的。同樣,一個發育不全或不夠美麗的女孩也會經常厭惡面對生活中的問題,因為我們的社會過於強調女性的美麗。
人的性情、脾氣和感情可以看作是第三性徵。生性敏感的男孩會被認為更像女性;從容、自信的女孩則被認為更像男性。這些性格特徵並非與生俱來,它們都是後天的環境中養成的。具有上述特徵的人在回憶童年時,都會說自己童年時就是這樣,他們長大後也認識到自己童年時就表現得與異性相似,十分古怪、另類。他們後來按照自己對性別角色的不同理解長大成人。
問卷中的下一個問題是孩子的性發育和性經驗達到了何種程度。也就是說,孩子在一定的年齡階段,要對性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性教育方面,因為無法摸清孩子的接受和相信程度,也無法預料這種教育會產生什麼效果,所以無法規定硬性的時間。當孩子提出這方面的問題時,在回答他之前,我們應充分考慮孩子的實際情況。雖然過早地向孩子解釋性方面的知識不一定會造成有害的結果,但我們依然不提倡過早地跟孩子談論這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