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兒童: 關注和引導兒童的前提
2024-10-11 06:10:57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成人的教育歸根結底是一個清晰的自我認識以及理性的自我引導的過程。兒童的教育與成年人類似,但也存在一定差異:兒童尚在發育期,不夠成熟,因而給予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如果我們放任兒童按自身意願自由成長,所需過程會十分漫長。所以,成年人必須在兒童成長過程中給予關注並加以引導。
但是,我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對兒童的不了解。因為成年人能夠認識自己已屬不易,而要全面了解兒童並在此基礎上給予引導就更加困難。
個體心理學是針對兒童心理的專門研究,不僅是因為這個領域本身的重要性,還在於可通過了解兒童幫助人們了解成年人的性格特徵和行為方式。個體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與其他心理學不同,它要求理論與實踐無縫對接。個體心理學著眼於人格的統一性研究,探討整體人格為尋求發展和表現所做的不懈努力。從這一觀點出發,個體心理學的科學知識就是源自實踐的智慧。不論是心理學家,還是父母、朋友或者自己,誰掌握了這些科學知識,誰就能夠立刻將其付諸實踐,用於指導人格的發展。
個體心理學採用的這種研究方法,使其學說成為一個有機整體。個體心理學認為,個體行為是由人格的統一性驅動和引導的,因此個體心理學關於人的行為的論述都反映了這些行為之間的相互關係。簡而言之,就是個體行為反映了個體的心理活動。本章將向讀者呈現個體心理學的總體觀點,以後的各章則將詳細探討這裡提到的各種相關問題。
在人的成長過程中,一個根本的事實是心理上總是充滿著有活力的、有目的性的追求。孩子從出生就開始不斷地掙扎著成長,努力追求一種偉大、完美、卓越的目標,這是一個無意間形成的,伴隨終生的成長目標。這種目標或者說追求的形成,反映了人類特有的思維和想像能力。它會主宰著我們一生中的具體行為,甚至支配著我們的思想,因為我們的思想並不是客觀的,而是受制於我們的生活目標和生活方式。
人格的統一性內含在每個人的一生之中。每一個個體都代表了人格的整體性和統一性,同時這個個體又是其人格的統一性塑造而成的。也可以說,每個人既是一幅畫作,又是一名描畫自己的藝術家。不過,作為這樣的藝術家,他會犯錯誤,因為他對自己的靈魂與肉體的了解得不夠全面。他只是一個脆弱的、易犯錯誤的、不夠完美的人。
值得注意的是,人格構成的完整性及其獨特的方式和目標並不是以客觀現實為基礎的,而是以一個人對客觀事實的看法為基礎的。這些看法絕不是事實本身。因此,人類雖然都生活在由同樣的事實構成的世界中,卻以各不相同的方式塑造自己。每個人都會依據自己對事物的看法來塑造自己,但他對事物的看法有些是正確的,有些是錯誤的。因此,我們需要持續對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問題和障礙進行分析,尤其需要分析他在兒童時期的心理問題和障礙,因為這會影響他以後的人生軌跡。
下面以一個這方面的具體案例來說明。這是一位52歲的女士,她總是沒完沒了地貶損年長於她的女性。她回想起自己的童年時,多次說到姐姐備受青睞,自己常被忽略的事情,這讓她產生了一種屈辱感和無價值感。若通過個體心理學中「縱向」觀察的方法來分析這一案例,我們會發現,這位女士從童年到晚年,都有著同樣的心理機制與心理動力——她總擔心別人瞧不起自己;當看到別人更受歡迎,或者處於更有利地位時,就會心生怨氣。即便我們對這位女士的生活以及她的整體人格一無所知,也完全可以通過已有事實來彌補對她了解的空白。在這方面,心理學家與小說家類似,他必須以一條確定的主線來塑造人物形象。為保證人格形象塑造的完整性,這條主線應該包括這個人的舉止動作、生活方式以及行為模式。一個優秀的心理學家能預測出這位女士在某些特定情境中的行為,也能清晰地描繪出她獨特的「生命主線」所附帶的人格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