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之心是一種靈悟
2024-10-11 05:48:19
作者: 弘一法師
常體般若生智慧,開發菩提得靈悟,菩提之心是一種靈悟之心。人越不為外物所擾,悟性越高,也就越發聰慧。
弘一法師曾為僧眾和善友們講解「發菩提心」的佛法要義:「『菩提』二字是印度的梵語,翻譯為『覺』,也就是成佛的意思。發者,是發起,故發菩提心者,便是發起成佛的心。為什麼要成佛呢?為利益一切眾生。須如何修持乃能成佛呢?須廣修一切善行。以上所說的,要廣修一切善行,利益一切眾生,但須如何才能夠徹底呢?須不著我相。所以發菩提心的人,應發以下之三種心:
「一、大智心:不著我相。此心雖非凡所能發,亦應隨分觀察。
「二、大願心:廣修善行。
「三、大悲心:救眾生苦。
「又發菩提心者,鬚髮以下所記之四弘誓願:
「一、眾生無邊誓願度:菩提心以大悲為體,所以先說度生。
「二、煩惱無盡誓願斷:願一切眾生,皆能斷無盡之煩惱。
本章節來源於𝖻𝖺𝗇𝗑𝗂𝖺𝖻𝖺.𝖼𝗈𝗆
「三、法門無量誓願學:願一切眾生,皆能學無量之法門。
「四、佛道無上誓願成:願一切眾生,皆能成無上之佛道。
「如何說誓願一切眾生?這裡有兩種解釋:一就淺來說,我也是眾生中的一人,現在所說的眾生,我也在其內。再進一步言,真發菩提心的,必須徹悟法性平等,絕不是我與眾生有什麼差別,如是才能夠真實和菩提心相應。」
菩提心要懂得開悟,一個能夠開悟的人,領悟能力高了,認知層次高了,他自己就與以前不同了。
一個一度迷茫的青年找到禪師問:「大師,有一件事使我整夜都睡不好,我感到很迷惘,希望您能幫我指出一條光明的道路。」
禪師聽後,沒有說話,青年繼續說:「有人贊我是天才,將來肯定有所作為;也有人罵我是笨蛋,一輩子不會有多大出息。您怎麼看呢?」
禪師反問青年:「你是如何看待自己的?」
青年不知道如何回答,因為他從沒想過這個問題。
大師說:「譬如同樣一斤米,用不同眼光去看,它的價值就大不一樣了。在炊婦眼中,它只是能做兩三碗米飯的糧食;在農民看來,它就值一元錢;在賣粽子的眼中,包成粽子後,它可賣三元錢;在制餅者看來,它能被加工成餅乾,賣五元錢;在味精廠家眼中,它可提煉出味精,賣八元錢;在制酒商看來,它釀成了酒,可以賣到四十元錢。不過,米還是那斤米。」
大師頓了頓,接著說:「你就是你自己,無論別人把你抬得多高,你還是你;無論別人把你貶得多低,你也還是你。你究竟有多大出息,取決於你到底怎樣看待自己。」
青年聽後,豁然開朗。佛家度化眾生,就是要開啟他們的靈悟之心。只有開啟了一個人的靈悟之心,他才能誠心做事,不為結果所困擾。我們來看另外一個故事。
千利休是一休禪師的得意弟子,是日本茶道的鼻祖,社會地位尊貴。
有一次,一個叫林竹庵的人邀請千利休參加茶會,千利休欣然答應了邀請,並帶眾弟子準時參加了茶會。
千利休的到來讓林竹庵既高興,又緊張。
千利休和弟子們進入茶室後,林竹庵親自為他們點茶。但是,由於過於緊張,他在點茶的時候手不停發抖,致使茶筅跌落,茶碗中的水溢出。
看到這不雅觀的場面,千利休的弟子們在心裡偷偷地笑他。
可是,茶會結束後,千利休卻站起來讚嘆說:「今天的茶會實在太棒了,茶會主人的點茶技術真的很讓人敬佩!」
弟子們覺得師父有點口是心非,於是在回去的路上問:「師父為什麼要撒謊呢?那樣糟糕的點茶,你卻讚不絕口。」
千利休笑了笑回答道:「那是因為林竹庵想讓我們喝到最好的茶,一心一意去點茶,沒有留意是否會出現其他的情況,這種心意很難得。」
淡定小語
對於茶道來說,不管多麼漂亮的點茶,多麼高貴的茶具,如果沒有誠心,就失去了意義。做人做事也是這個道理,只要認真做了,結果成敗已經不重要。這是一種悟性,也是人生中應有的智慧,這種智慧會讓人的生命更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