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來時路,如同夢一場

2024-10-11 05:39:25 作者: 沈念

  著名詞人李清照詞云:「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物是人非總給人一種滄桑之感,當我們回看來時路,很多曾經以為永不改變的人與事如今在時光的洗滌下已經變得面目全非。

  到達重慶後,由於擔心林徽因的身體狀況,費慰梅建議她做一次全面的身體檢查。於是,在費慰梅夫婦的陪同下,林徽因來到了中國善後救濟總署,由費慰梅的好友里奧博士為其檢查。雖然林徽因離開李莊後身體一直呈現好轉的趨勢,但檢查結果並不理想。里奧博士告訴費慰梅,林徽因的兩側肺部和一側腎臟已經被結核菌嚴重污染,根據多年來的臨床經驗推測,林徽因的生命最多僅剩下五年的時光。

  為了能讓林徽因有更好的環境養病,金岳霖一眾老朋友想邀請林徽因夫婦到昆明住一段時間,如此一來既能讓林徽因身體快點好起來,又可與多年不見的老友重新相聚。1946年2月,梁思成與林徽因商量後決定啟程飛往昆明,因梁思成在重慶尚有工作未完成,故此次昆明之旅只有林徽因一人前往。老友金岳霖在張奚若家旁邊尋得了一間房子,讓林徽因居住於此。在多年不見的老朋友的陪伴下,一向喜歡熱鬧的林徽因心情也愉悅起來,整個人更有精神了。

  這段時間,梁思成在重慶的營造學社裡忙著收拾資料,準備啟程回北平。如今戰火停止,大家一致認為待交通恢復後便應把營造學社搬回北平,該建議得到了中央教育部門的允許。於是,梁思成與同事們連夜將各種資料與圖紙打包,時刻準備離開重慶,回到北平工作。

  

  林徽因得知回去的消息後,欣喜若狂,本以為這輩子都無法回到那個讓人魂牽夢縈的故鄉,沒想到這個曾是奢望的念想如今竟變得觸手可及。幾天後,林徽因與西南聯大的教授們一同回到重慶,並住在「中央研究院」招待所里等待著排期回北平。當梁思成與多年不見的老友相見時,大家抱作一團,喜極而泣。

  當天晚上,大家恍如在北平時一般齊聚一堂,互相講述近五年來的遭遇,也談論目前的國家形式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當講到國共內戰的時候,大家不由自主地沉默了。

  由於政治的腐敗以及無法壓制的通貨膨脹,老百姓不得不通過遊行、反抗去表達自己的不滿,而大家共同的好友聞一多先生便是因在參加愛國人士李公朴的葬禮時發表了相關言論而被特務暗殺於昆明街頭。

  對於當時的形勢,知識分子們無不感到寒心。林徽因在給費慰梅的信中明確表達了對現實的失望:「我作為一個戰爭中受傷的人,行動不能自如,心情有時很躁。我臥床等了四年,一心盼望著這個『勝利日』。接下來是什麼樣,我可沒去想。我不敢多想。如今,勝利果然到來,卻又要打內戰,一場曠日持久的消耗戰。我很可能活不到和平的那一天了(也可以說,我依稀間一直在盼著它的到來)。我在疾病中就這樣焦躁煩躁地死去,真是太慘了。」

  1946年7月,梁思成一家五口在「中央研究院」的調度下回到了北平。當飛機從北平上空降落時,林徽因一直遙望著窗外的景色,那曾經無比熟悉的北平名勝在此時漸漸變得清晰可見。她看到了香山依舊滿布著紅黃相間的楓葉,看到了挺拔高聳的萬壽山,也看到了昆明湖上若隱若現的金光閃爍……

  到了西郊機場,林徽因一家乘車進城,巧的是所走的恰是梁思成二十年前每天放學回家的必經之路。他興奮地給孩子們指點道路兩旁的店鋪,說到高興處更是笑個不停。看著眼前兩鬢斑白的梁思成與一對初長成的子女,林徽因恍惚間覺得自己經歷了一場大夢。這一夢,花白了青絲,也招來了病魔,二十年前的景物依舊不變,變的只是路過的人與重遇時的心情。

  回望來時路,北平的時光是林徽因一生中最珍貴的回憶,那一年她靈動活潑,有一群寵愛她的朋友,有一個謙卑有禮的丈夫,還有那值得她不斷奮鬥的事業,想來人生最美滿的幸福也莫過於此。然而,再次回到北平,她的靈魂已千瘡百孔,身體也被病魔所侵蝕。其實何止林徽因,就連北平,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道路兩旁的花卉早已被戰火摧毀,天空一片陰霾,也許唯一不變的就是身邊待她始終如一的丈夫。

  私以為,這也是林徽因的動人之處:既然選擇了梁思成,就經得起繁華與平淡,無論貧窮生死,依舊不離不棄。這正是:擇一人,翻山越嶺;盡一生,只如初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