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昔日翩翩少年

2024-10-11 05:38:05 作者: 沈念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古往今來多少痴男怨女追崇愛情,為愛化灰不惜生死兩茫茫,仍然無法參透。畢竟,愛本無垠,縹緲難定,相濡以沫是愛,暗自思量是愛,乃至唇槍舌劍亦是愛。被愛情青睞的人總是沉浸在甜蜜的糖罐中安享白頭,而不得者難免奔走於凡塵俗世中顛沛流離。

  

  也許,愛與錯不過一念之間,甘之若飴未必得以相守,而一粥一飯亦有其樂趣。在沒有重遇梁思成之前,林徽因心中的愛情大多源於年幼時所讀過的書,它是相遇時的怦然心動,是相擁時的柔軟溫熱,而徐志摩的出現恰好滿足了她對愛情的幻想,只可惜天不遂人願,在錯的時間遇到相愛的人,結局難免黯然。

  回國以後,林徽因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生活中。那是一個和煦的午後,她跟往常一樣走在回家的路上,身邊白衫黑裙的姑娘三五成群,偶爾傳來銀鈴般的歡笑,引得路人頻頻回望。陽光下道路兩側青瓦紅磚閃爍著樸實的光,偶爾一株杜鵑從牆後探出頭來,甚是調皮。

  家中熟悉的庭院總讓林徽因更覺舒坦,客廳此時有來客拜訪,林徽因見狀不欲干擾,便自顧往小院走去。自從林長民一家搬到北京景山后街以後,林徽因與母親便跟隨遷往這座典雅的院落。母女倆居住的小院中架有一株紫藤,蒼翠的葉片密密匝匝地纏藤繞莖,常把晴空萬里篩成滿地斑點。

  正當林徽因穿過迴廊時,母親碎步走來,見她頓時大喜,並邀其同往大廳。大廳內,二娘程桂林正招待著來客。廳內來客二人,年紀稍大者林徽因自然認得,他便是以提倡維新變法而名震一時的梁啓超。梁啓超與林長民早年便於政界相識,結為摯友後來往頻密。而梁啓超身旁正襟危坐的少年郎雖然有那麼一點面熟,但林徽因卻無從記起了。林徽因的到來讓這名斯文有禮的少年仿佛多了一絲侷促,偶爾與她四目相視的瞬間少年總將眼神抽離,略顯不安。

  後來,在母親的提醒下林徽因方才憶起,其實自己早在三年前便已經與梁思成有過一面之緣。那一年林徽因才14歲,一名叫梁思成的少年獨自前往林家拜訪,他精神抖擻且目光堅毅,厚實的眼鏡片後仿佛有讓人無法看穿的一面。

  當時林長民告訴她,這位少年便是維新派領軍人物梁啓超的長子梁思成,讓林徽因以禮相待。梁思成離開以後,二娘程桂林曾偷偷告訴林徽因說林長民有意撮合二人,嚇得林徽因面紅耳赤悻悻離去。

  人生偶合皆由天定,任誰也沒有想到,這次偶然且短暫的相遇在日後竟化作繁花萬千,林徽因淡雅的形象恍如一團飄落的柳絮般悠悠蕩蕩,在徐徐清風中飄過滾滾紅塵,輕眠在梁思成稚嫩的心田,落地生根。

  梁再冰曾在《回憶我的父親》中這樣描述父母初次見面時的情景:「門開了,年僅十四歲的林徽因走進房來。父親看到的是一個亭亭玉立卻仍帶稚氣的小姑娘,梳兩條小辮,雙眸清亮有神采,五官精緻有雕琢之美,左頰有笑靨;淺色半袖短衫罩在長僅及膝的黑色綢裙上;她翩然轉身告辭時,飄逸如一個小仙子。」林徽因的美麗、清淡、純潔、稚氣給梁思成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

  轉眼三年過去了,當年羞澀懵懂的小女孩如今已褪去了稚氣,亭亭玉立,而梁思成也在八年清華學堂時光的雕琢下變成了翩翩少年。

  如果說三年前兩人的匆匆一瞥不過是清風微拂,輕點心弦,那麼三年後的重遇則讓兩人走進了彼此的心中。在梁思成的眼中,經歷了一年多異國生活的林徽因已不再是當年一臉稚氣的小女孩,她的見識閱歷、氣質風度乃至一顰一笑都讓他無比傾心。

  紅塵世事便是如此不可預料,剛剛從一段失敗愛情中抽離出來的林徽因並沒有拒絕梁思成的追求。也許對於林徽因而言,山盟海誓始終不如歲月靜好。最好的愛情並不是轟轟烈烈,山雨欲來,而是細水長流,塵埃落定。

  與梁思成同行的時光總是如此柔暖迷人,他們結伴同遊北海,看暖陽下的湖光山色如何明媚;他們相約參拜太廟,在莊嚴敦厚的傳統氛圍下感受人聲鼎沸;他們並肩走在清華學堂的校道上,感受著最高學府深厚的文化氛圍……

  也許,連林徽因自己也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與梁思成在一起的時光,甚至難以言明他們之間的這種莫名情愫緣起何處。也許是在烈日下的那把遮陽傘下,也許是在人潮洶湧處,又或者是紫藤花下彼此的靦腆,尋常街道上的並肩無言。想著想著,林徽因發現無論思緒飄向何方,她的身邊總有那麼一個熟悉的身影相伴,他不善言辭卻不至木訥呆滯,他相貌平平卻寬厚有禮,讓人深覺無比安穩。

  與梁思成共同經歷的點點滴滴如同暖陽般灑在每個角落,讓她的世界從此風和日麗。在暖陽下,她不自主地傻笑,望著窗外的枝丫;在清風中,她發自內心地歌唱,伴隨著雛鳥的呼喚。在梁思成的身邊,林徽因總可以無拘無束地做最真實的自己,她的歡欣總能換來他真摯的祝福,她的煩惱總能換來他體貼的開解,就連她的小脾氣也總能換來他的包容與信賴。

  也許此時林徽因並不知道,甜蜜並非只是如夢如幻的承諾,這種白雲一般輕柔的情愫也是幸福的味道。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