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青春期問題
2024-10-11 05:23:03
作者: [奧]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被寵壞的孩子
許多青春期的「失敗者」在兒童時期就被寵壞了,我們很容易看出,對於習慣由家長為他們打點一切的孩子而言,當成人的責任靠近時,他們會感到特殊的壓力。他們仍然想繼續被溺愛,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發現自己不再是注意力的中心,由此認為生活欺騙了自己,從而走向失敗。他們一直成長在人造的溫暖環境下,外面的空氣讓他們覺得刺骨的寒冷。
沉溺兒童期
在青春期,有些人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想繼續當小孩的願望。他們甚至用兒語說話,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玩,假裝自己一直都沒有長大。然而,絕大部分人仍會試圖以成人的方式行事。如果缺乏真正的勇氣,他們就會刻意地模仿成人,花錢大手大腳,開始和人調情、談戀愛。
輕微犯罪
在某些棘手的情況下,孩子並不清楚該如何應對生活中的問題。這時,外向、活躍的孩子可能就會走上犯罪的道路。尤其是如果他已經有不良行為卻未被發現,他可能會認為自己很聰明,可以再次逃過,這種情況下,更有可能再次犯罪。犯罪是逃避生活問題的捷徑之一,特別是可以藉此逃避謀生問題。因此,14至20歲間的青少年,不法行為發生率的增幅較大。在此,我們面臨的不是新的情境,而是更大的壓力,將孩子生活方式中的已有缺陷暴露無遺。
精神病
對於不那麼活躍和外向的孩子而言,最簡單的逃避方法則是患精神病。正是在青春期,很多孩子開始患上官能性疾病和神經性疾病。每一種精神病症狀都在為解決生活問題提供正當理由,而不會降低個人的優越感。當個體面臨社會問題,而沒有做好準備以社會要求的方式來面對時,精神病症狀就會出現。這一困難造成了高度的緊張,在青春期,身體情況對這些壓力尤為敏感,所有器官都會因此受刺激,從而影響到整個神經系統。這便為猶豫和失敗提供了另一個藉口。在這種情況下,個體會開始認為,因為自己的痛苦,他不管在私下還是對別人都無須負任何責任。精神病就此完全形成了。
每一個精神病患者都表現了最誠摯的意願,他清楚必須有社會感,需要面對生活的問題。只是在自己身上,他會認為自己是這一普遍要求的例外,藉口就是精神病。他的整個態度似乎在說:「我很著急想解決我的所有問題,但不幸的是,我無能為力。」在這一點上,他與罪犯不同。罪犯的惡意往往是昭然若揭的,社會感也被隱藏或抑制。很難說哪種人對人類利益的損害更大:精神病患者的動機良好,但行為自私,意在阻礙與他人的合作;而罪犯的敵意更加明顯,費盡心機地想要壓制剩餘的社會感。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矛盾的期望
此時,我們發現在已形成的趨勢上出現了明顯的逆轉。那些被寄予厚望的孩子開始在學習和工作上頻頻失敗,而原本被認為資質平平的孩子開始超過他們,展現出出人意料的才能。這與之前的狀況並不矛盾。一個本來很有前途的孩子所承擔的希望可能會變成他的壓力,因為害怕讓人失望而焦慮不安。只要有人支持和讚賞,他就會前進;但當需要他自己努力的時候,他就會喪失勇氣,開始後退。而有些人可能會受到新獲得的自由的鼓舞,清楚地看到自己面前實現其抱負的大道,心中充滿了新的構想和新的計劃。他的創造力得到了加強,對人類生活各方面的興趣變得更加清晰、更加熱情。這些孩子保持了自己的勇氣,對他們而言,獨立不是意味著困難和失敗的風險,而是取得更多成就和貢獻的機會。
渴求表揚和贊同
有些孩子覺得自己之前受到了輕視和忽視,當他們與同伴建立了更加良好的關係時,會開始希望自己最終被人欣賞。他們中的許多人會完全沉浸於獲得讚賞的願望之中。對於男孩而言,太過注重尋求表揚是一件危險的事,女孩則更加缺乏自信,會將別人的承認和讚賞視為證明自己價值的唯一途徑。這種女孩很容易成為那些懂得甜言蜜語的男人的獵物。我遇到過許多女孩,覺得在家不受欣賞,開始與人發生性關係,不僅僅是想證明自己已長大成人,而且還是為了追求虛榮,希望最終能被人欣賞,成為他人注意力的中心。
我想舉一個15歲女孩的例子。她來自一個非常貧困的家庭,有一個哥哥。她小的時候,哥哥體弱多病。母親不得不格外關心哥哥,無法給予女兒太多的關心。此外,在她很小的時候,父親就病了,這使得母親更加沒有時間照顧她。
因此,這個女孩對於別人的關懷特別敏感和重視。她總是渴望得到關心,但在家裡卻總無法得到。後來,妹妹出生了,父親的病也痊癒了,母親便把注意力全部投放在新生兒身上。這樣,女孩覺得自己是家裡唯一沒有得到關愛的人。但是她不斷努力,在家裡表現很好,在學校也是優等生。鑑於她在學業上的成功,父母認為她應當繼續上學。上了高中後,所有的老師都是陌生的,她不熟悉新學校的教學方式,功課開始落下,老師也批評她,她開始逐漸失去了信心。她迫不及待地想迅速獲得別人的讚賞,但在家裡和學校都無法得到,她還有什麼辦法呢?
她要找一個可以欣賞她的男人。幾次嘗試之後,她離家出走,和一名男子同居了半個月。家裡人非常擔心,想方設法找她。但可以預見,她很快便發現自己還是沒有獲得想要的讚賞,於是開始後悔自己的行為。她想到了自殺。女孩送了一張紙條回家,寫道:「別擔心。我服毒了。我很快樂。」事實上,她並沒有服毒,我們可以理解為什麼。她知道事實上父母都很在意她,覺得自己還能獲得同情。所以她沒有自殺,而是等著母親過來,找到她,帶她回家。
如果這個女孩知道我們所說的這些知識,知道她所有的努力都只是想要獲得欣賞,這些問題就不會出現了。如果女孩的高中老師理解她,也可以防止問題的發生。女孩以往的學習成績非常優異,如果高中老師能注意到女孩在這一點上非常敏感,稍微加以注意,她就不會這麼心灰意冷了。
還有一個例子。有個女孩的父母個性都非常柔弱。母親一直想生個兒子,生了女兒後覺得非常失望。她一直瞧不起女性,而女兒肯定能感覺得到。她不止一次聽到母親對父親說:「這個女孩一點也不可愛,長大後沒有人會喜歡她。」或者是「她長大以後,我們該拿她怎麼辦呢?」在這種不良氛圍中生活了十年左右後,她發現了母親的一個朋友給她寫的信,信中安慰她說,她只有一個女兒,並且現在還年輕,還有機會再生一個兒子。
不難想像這個女孩會有什麼想法。幾個月後,她去了鄉下叔叔家,在那裡認識了一個智力低下的鄉下男孩,成了他的情人。他後來離開了她,但她一直沒有改變自己的處事方式。當我見到她時,她已經有了許多情人,但在所有關係中,她都沒有覺得受到了足夠的尊重。她來找我是因為她患上了焦慮症,不敢獨自離家。當她用以獲得欣賞的某種方法不能讓她滿意時,她就換了另一種。她開始利用自己身體上的疼痛來控制整個家庭。沒有她的允許,誰也不能做任何事情。否則她就會哭泣,威脅著要自殺。要讓這個女孩看清自己的處境,說服她在青春期時過度強調了需要逃避被輕視的感覺,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