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頭裡住著上帝
2024-10-11 05:10:06
作者: 王新芳
前不久,在杭州舉行的一場名為「初開」的木雕展覽,格外引人注目。無論是小件的木器還是大件的家具,都是純手工製作而成。木頭上或深或淺的刻痕,都在無聲訴說著時光的寧靜,別樣的美麗讓接觸作品的人陶醉其中。更讓人驚訝的是,這些作品的製作者竟然是一位「80後」大學生:海弟。
十年前的海弟,還在廣州上大學。讀的是化學食品專業。喜歡穿牛仔褲、白襯衣,給人乾淨清爽的感覺。但他的性格卻有點木訥,說話也比旁人慢半拍,人送外號「木頭人」。畢業後,他順利進入一家檢驗機構工作,單調的工作讓海弟很不滿意,所幸單位還有一個木頭實驗室。那好聞的木屑味讓海弟安心、著迷。他對木頭一見傾心,經常帶一些木頭回家,試著做一些童年的玩具。
本書首發𝒷𝒶𝓃𝓍𝒾𝒶𝒷𝒶.𝒸ℴ𝓂,提供給你無錯章節,無亂序章節的閱讀體驗
從一見鍾情到戀上木頭,海弟花了三年的時間。他苦惱的是,自己只是處於愛好階段,對木頭的知識了解甚少。2006年,他認識了著名的木材鑑定專家,已經快80歲的蘇中海。從此,他便跟著蘇中海老師看木頭,聞木頭,摸木頭,學習鑑定木頭的知識。時間越長,他的知識越豐富,對木頭越著迷。在老師家裡,他經常對著砧板自言自語,或者蹲在地上長時間看著地板。他發現,砧板竟然是由堅硬的梘木斜切而成,地板原來不是黃花梨,而是重蟻木。每一個發現,都讓他驚喜不已。
在做木頭鑑定的同時,海弟愛上了雕刻。雕刻木頭需要的不只是想法,手不順刻不出怎麼辦?海弟找到了一家木工廠,開始為期一年的木匠學徒生涯。在廠里,他感受了傳統木作的智慧,刨、鑿、磨刀,每天重複單調機械的勞作。他在這方面有天賦,別人學三年才能做出一隻四角八開的凳子,而他,僅僅學了三個月,就做出了一隻正常的凳子。
有了飛翔的翅膀,海弟對木頭的追求升級了。他從單位辭職,自己弄了一個木藝工作室,專注創作自己的木雕藝術作品。每隔三五天,他就會騎著單車走街串巷收木頭。那些沒人要的破爛兒,在他眼裡都是寶貝。幾年間,他收集了上千種木材的標本。清洗、除塵、整理、研究,各種木頭堆滿了工作室,木頭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在他的家中,小到勺子,大至桌椅衣櫃都由木頭製成,工作室里更是木頭的海洋。創作是一個非常緩慢的過程,雕刻作品不是隨便戳幾刀,而是創作者的思索和表達。海弟用心製作每一件作品,經過無數次嘗試才可能達到最完美的表達。
有時候,他的創作也會遇到瓶頸。看美劇時,海弟發現劇中人物都有一個紀念盒,裡面放置著許多小時候收集到的小物件。他在網上找,沒找到好看的,於是就決定自己做一個。於是有了現在的全盒系列。他最初想到的是用整塊木頭鑿出來,但橫截面比較脆弱。後來他又改為榫卯結構來結合,雖然用了含水率極低的柚木,但木頭因為氣候變化會產生伸縮。過了一段時間,他發現,蓋子有些變形。他心情煩躁,就走出家門,到野外散心。
途中他遇到了一位阿公,坐在田邊一動不動,就忍不住走過去問他原因。阿公說田裡種了一種豆,至少需要四五天的時間,才能發芽成苗。在這期間,會有一種叫作「咕咕」的鳥來吃。為了一棵健康的小苗,阿公準備一直在田邊守下去。
海弟被阿公感動了,他靜下心來,又回到工作室,繼續設計自己的全盒作品。這一次,他採用三塊木頭來做,變形的概率降低了很多。
折騰了10年,終於有了「初開」的木雕展覽,還有了一家叫裏白」的家具店。從一個坐在化學實驗室里做質檢的理工男,到充滿文藝情懷的木藝大師和家具店老闆,用10年時間打磨技藝,海弟完成了自己的華麗蛻變。當記者採訪他的成功經驗時,海弟用了一句名言來概括。他說:「我很喜歡藝術家薩賀芬說過的話,執著於自己的作品,在鍋里也能找到上帝。」
是的,匠心有的不只是寂寞和堅持,還有愛。只要執著於自己的作品,一定會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