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弘:一生專注一件事

2024-10-11 05:10:03 作者: 王新芳

  溫州是一個好地方,一條甌江緩緩而過,不但孕育了溫州的勃勃生機,也孕育了各種獨特的民間工藝。源於漢代的甌塑,又稱「彩色浮雕」,以桐油和泥碾細合為原料,運用堆塑技藝製成,用於裝飾寺院、廟宇門壁和民間嫁妝等。甌塑具有水浸不透,受燥不裂,色彩豐富,技法繁多的特點,與「黃楊木雕」「東陽木雕」「青田石雕」並稱「浙江三雕一塑」。

  甌塑美艷,然而製作過程卻很單調。繁雜的工序,考驗著製作者內心的承受力。一塊選用的木板先要經過刮灰、防腐、罩光防氧化處理,耗時一星期左右。隨後,要選定圖稿,刷三次底色,刷上底色後的木板變得有質感,很細膩。每刷一次底色,需要三天才能幹透。接著是著手製作泥塑,這一過程要花費兩三個星期的時間。等泥塑干透,再整體調整色差,把畫面整理乾淨,送去裝裱。一幅完整的泥塑作品,往往費時一個多月,甚至半年或一年。在這個浮躁而功利的社會,製作甌塑的漫長過程需要抵擋多少外界誘惑?年輕女子青弘卻一直堅守著,無怨無悔。

  青弘自稱是一個流浪者,當過老師,熱愛藝術,寫詩,畫畫,雲遊,痴迷道教,但最愛的還是「玩泥巴」。出身漁家的她,從小跟著父親在田間勞作,溫潤的風喚起了她對泥土的熱愛,因為泥土裡能誕生一切。長大後,她選擇了甌塑,想用東海之濱的泥土塑花、造船、蓋房子……去塑造一切內心深處渴望的東西。

  緩慢的時光中,有些工藝漸漸落幕,有些工藝發生很大的革新。匠人的堅守和藝術的創新並不對立。青弘執著於從傳統技藝中尋求新的創意和突破,於是進行了一系列艱苦的探索。傳統的彩色油泥塑,需要一種神秘的原材料——青泥。青弘嘗試著在青泥製造過程中加入熟糯米和一種納米材料,為其增加韌性和黏性。在藝術上,她則追求一種「極簡」的藝術風格。這種風格是安靜的,視覺上很協調。或孑然獨立,或受風雨摧殘而堅韌不拔,或在繁華熱鬧中隱去……總之,她的作品充滿個性,似畫非畫,似塑非塑,無門無派,與這俗世截然相反。

  在人民大會堂浙江廳里,有兩幅風景壁塑「西湖全景」和「雁盪秋色」,堪稱甌塑代表作。前者像一位秀麗、文靜、含情多姿的少女,後者則似一位雄壯、威武、粗獷豪爽的壯士。一靜一動、一柔一剛、一暖一冷、一細一粗、一淡一濃的對比效果,充分體現了甌塑的精湛技藝和豐富的表現手段。不但把雕塑、繪畫兩種不同特點的藝術有機結合,還藉助色彩來描繪光線的強弱、色調的冷暖和深遠的空間,從而大大加強了畫面的藝術感染力。

  精美的技藝是人類寶貴的財富。甌塑這種流傳了近千年的民間工藝,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又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古老的技藝需要傳承,需要無數默默堅守的匠人。在物慾橫流的社會,安靜的青弘如一朵蓮花。她相信,只有在虔誠的心的指引下,能吃大苦、甘寂寞,才會創作出藝術精品。

  新的一天開始了,小販的叫賣聲聲聲入耳。青弘在租來的小房間裡,揮汗如雨,專心捏著手中的泥巴。這是一位李會長的頭像,眼神淡定而慈悲。青弘一遍又一遍地做著泥塑坯,挑選其中一個喜歡的留下,其餘封存。無論世事如何變遷,她只願沉醉在自己的世界裡,不被打擾。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