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者與求職者的較量
2024-10-11 05:00:02
作者: 徐文
找工作是一個初涉社會的畢業生要面臨的大事,但在人才市場上,招聘者與求職者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信息不對稱,這直接影響著雙方能否達成合作的博弈結果。其實,能否求職成功的關鍵就在於求職者如何有效地向招聘者傳遞自己的受教育情況、工作經歷等信息,讓招聘者通過這些信息相信你是一個值得雇用的好員工。
美國經濟學家麥可·斯賓塞以研究勞動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而聞名於世,並因此獲得了200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根據斯賓塞的信息不對稱理論,人才市場是一個嚴重的招聘者和求職者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市場。
雖然招聘者向求職者提供了介紹本企業的宣傳單,求職者也向招聘者提供了介紹本人的個人簡歷,但宣傳單和個人簡歷上所包含的信息一般都是一些雙方都極容易獲得的公開信息,比如企業的歷史、規模,求職者的年齡、學歷、畢業學校、所學專業等。而對於雙方都想了解的對方的一些隱私信息就不是那麼容易獲得了,像企業的財務狀況、人性化程度,個人的實際能力、性格與愛好、勤奮程度等,這些往往是很難通過企業宣傳單或個人簡歷獲得的。
招聘者總想找到最好的雇員,但他們掌握的有關求職者真正工作能力的信息比較少,因而無法雇用到最好的、最適合的員工;求職者想找到好的工作,但他們掌握的有關招聘企業實力方面的信息比較少,所以經常錯失一些好的就業機會。這就是雙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就業困難。
在求職過程中,大部分情況是求職者向招聘單位提供了詳細的個人資料,而招聘單位卻對自己的具體情況透露得很少,更有甚者是概不透露。求職若渴的應聘者因對招聘單位的信息掌握不全而難以做出自己的選擇,或者做出錯誤的選擇,這種情況有悖於人才市場設計的雙向選擇的初衷。
那麼,在信息不對稱的人才市場的求職博弈中,求職者究竟要採取什麼策略才更有利於成功就業呢?其秘訣無外乎就是我們剛開始提到的——求職者要努力向招聘單位發出自己的信號,讓對方通過這些信號相信你是不可錯失的、最值得雇用的好員工。
◇要傳遞真實信息
如果求職者靠虛假或不存在的等級證書、畢業證書向招聘單位吹噓自己,一般情況下是很難逃脫那些久在人才市場負責招聘的人力資源部門老將的火眼金睛的,即使是僥倖矇混過關了,謊話也總有被捅破的一天,到時經歷一場慘痛的教訓是不可避免的,但更得不償失的是你的個人信譽將大打折扣,很可能會成為你以後成功就業的最大絆腳石。
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不是教唆人說假話,而是提倡人要講真話。求職者寧肯暫時找不到工作,也不要「老虎嘴裡拔牙」,用虛假的信息欺騙招聘單位。
◇要包裝適當,突出特色
我們現在所講的包裝絕非指靠美容、整容、穿名牌衣服等方式來打扮自己(那樣就像給偽劣品包一層美麗的包裝紙一樣,會事與願違),而是指給自身能力的「充電」。用斯賓塞的話說,「包裝自己就是向僱主發信號,傳遞自己的信息」。
現代大學生早已學會了許多包裝自己的方法,如考各種證書——英語四六級、計算機二三級、註冊會計師、駕照等,用這些硬體來向招聘單位顯示自己的能力,還有就是編寫並印刷精美詳盡的個人簡歷。
一般來說,一份封面設計別出心裁的求職簡歷,肯定比千篇一律的普通簡歷要引人注目。如果當中用以介紹個人的文字能主次分明,針對用人單位的實際需求,突出自己在這方面的特長,也肯定比洋洋灑灑、眉毛鬍子一把抓的文字更能抓住招聘者的眼球。
當然,這種做法只適用於應聘過程前期的「過五關斬六將」,而對後期驗證真實能力的「走麥城」一關就不靈驗了。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小覷這種別出心裁、與眾不同的做法的敲門磚作用。
◇要注意細節
精心包裝了,特色也彰顯了,但不等於萬事俱備了。求職者在大面做好的前提下,千萬不可掉以輕心,要特別注意應聘過程中的每一個細節,因為細節決定成敗。
比如得體的打扮(一般情況下應聘時要穿職業裝,女士最好化淡妝等)、文明的舉止(說話音量要適當,言辭要有禮貌等)、面試要守時……求職者在與招聘者接觸的整個過程中都是在不斷地向招聘單位傳遞信息,所以不可粗心大意。
但要提醒的一點是:注意細節並不等於做作。做作就會顯得虛假,也不會得到招聘者的好感。
在人才市場上,要使招聘單位了解並認可自己,關鍵是要不失時機地彰顯自己的特色,亮出自己的核心競爭力,讓招聘者知道自己的特長所在。這就使得求職者要根據應聘職位的要求向招聘者傳遞自己適於這一工作的優勢。
比如,你去應聘會計師,就要重點強調自己工作的認真仔細,並在簡歷中詳細地寫清楚自己成功地把一堆亂帳理清的案例。總結成一句話,就是向招聘者傳遞的信息要有針對性,有特色,而不能一般化,這是成功推銷自己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