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小」事,辦事更有成效
2024-10-11 04:53:57
作者: 鍾書梅
在與人交談的過程中,倘若能注意以下「小」事,當能產生增進人際關係的效果。這些「小」事是指:
1.表達善意的關心
當受到他人關心時,尤其是能滿足自尊心的關心,往往能立即轉化為對關懷者的好感。
滿足他人自尊心最佳的方法就是善意地建議。對方是女性時,僅說「你的髮型很美」,還不夠,若在加一句「稍微剪短點,看起來會更可愛」,對方定能感受到你對她的關心。若是能不斷地表示出此種關心,對方對你必然更加親切信任。
2.表明缺陷,贏得關注
一丁點的瑕疵是遮掩不住人的光輝的。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坦率地暴露缺點,會使人對你正直、誠實的作風留下深刻的印象,而此種誠實、正直往往會轉變成別人對你的信賴。
但是必須要注意的是,暴露自己的缺點並不是毫不保留地將所有的缺點都暴露出來,如此做,會讓人覺得你是一個毫無可取之處的人,因而喪失了對你的信任。
3.要記住對方所說的話
一位心理學家應邀至某地演講,不料主持人卻問他:「請問先生的專長是什麼?」他頗為不高興地回答:「你請我來演講,還問我的專長是什麼?」
招待他人或是主動邀約他人見面,事先多少都應該先收集對方的資料,這是一種禮貌。換句話說,表現自己相當關心對方,必然能贏得對方的好感。
記住對方說過的話,事後再提出來做話題,也是表示關心的做法之一。尤其是興趣、嗜好、夢想等事,對對方來說,是最重要、最有趣的事情,一旦提出來作為話題,對方一定會覺得很愉快。例如在面試時,不妨引用主考官說過的話,定能使主考官對你另眼相看。
4.及時指出對方的微小變化
不論是誰,都渴望擁有他人的關心。而人們對於關心自己的人,一般都具有好感。因而,若想獲得對方的好感,首先必須積極地表示出自己的關心。只要一發現對方的服裝或使用的物品有些微小的改變,不要吝惜你的言辭,立即告訴對方。例如:同事打了條新領帶時,「新領帶吧!在哪兒買的?」像這樣表示出你的關心,絕沒有人會因此覺得不高興。
另外,指出對方與往日不同的變化時,愈是能指出細微、不容易被發現的變化,使對方高興的效果就愈大。這樣不僅使對方感受到你的細心也感受到你的關懷,轉瞬間,你們之間的關係就會遠比以前更親密。
5.呼叫對方的名字
歐美人在說話時,常說「來杯咖啡好嗎?史密斯先生。」「關於這一點,你的想法如何?史密斯先生。」頻頻將對方的名字掛在嘴邊,這樣做往往會使對方湧起股親密感,宛如彼此早已相交多年。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感覺到對方已經認可自己了。
在我們的社會裡,大部分人不習慣或者不願意直呼別人的名字。但是,借著頻頻呼叫對方的名字來增進彼此的親密感,並不失是一種好方法!
6.提供對方關心的「情報」
提供別人關心的情況,可以引起別人對你的好感。為能做到這一點,你可以把別人的名片當成是記事本。也就是說,將對方感興趣的事物記錄下來,再度見面時,自己就可以提供對方關心的「情報」作為禮物。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此種做法太過於功利主義。但事實卻並非如此,懷有一定的功利目的不假,但對別人的關心就未必不真誠。若以長遠的目標來衡量,此種做法能成為表現自我的有力武器,可以延續對方對自己的好感和信任。
閒談不是「閒」,閒談是拉關係、推銷自我的最好時機。千萬不要小看閒談的功力。
7. 不要和朋友說客套話
禮儀是無處不在的,恰當的禮儀能增加彼此的好感和信任,但是禮儀過多則有可能適得其反。
對於一個從未謀面的陌生人來說,客套話是必要的,它能顯示出一個人的涵養,但是倘若對一個已是十分熟悉的朋友也來這一套,那就未免有點迂腐和虛偽了,當然,朋友間適當的禮儀和距離還是需要注意的。
假若你到一個朋友家裡做客,你的朋友對你異常客氣,你每說一句話,他都「唯唯」而答,和你說話時,總是滿口客套,唯恐你不高興,唯恐開罪於你。如此一來,你一定覺得如針芒刺背,坐立不安,覺得還是早早告辭為好。
朋友初次見面,講點客套話是必要和必需的,第二次第三次的見面就應竭力少用那些「閣下」「府上」等名詞,如果一直用下去,則真摯的友誼必無法建立。
8.不要說容易使人誤解的話
在日常交談中,如果不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就會造成許多不必要的誤解,這些誤解輕則會令人啼笑皆非,重則會給你的生活帶來許多不便。因此,在談話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注意措辭清晰準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別人的認同,博得別人的喜愛。
有一個人要請7位朋友喝酒,等了半天只到了6位,還差一人。主人自言自語地說:「該來的不來!」其中兩位客人心想:「可能我們是不該來的。」於是悄悄走了。主人轉來一看著急地說:「不該走的又走了。」又有兩位客人想:「那麼我們是該走的了。」於是也伺機溜走了。主人見狀,更加著急,說:「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又走了。」最後兩位客人也氣呼呼地走了。
主人一片好心,為什麼客人卻走光了呢?這就是因為主人的話引起了客人的誤解所致。社會是由形形色色的人聚集成的,每個人的立場不同,工作性質也不一樣。在這眾人聚集的工作場所里,總會發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誤解和誤會,甚至是摸不著頭緒的糾紛。
那麼,怎樣才能儘量使自己的話不被別人誤解呢?
(1)要儘量少用話中有話的句子。
如上例中主人說的3句都是容易讓人理解出弦外有音的話。第一句「該來的不來」,使人想到「不該來的來了」;第二句「不該走的又走了」,言外之意就是「該走的沒走」;第三句「該來的沒來,不該走的又走了」話中話是「我們既是不該來的,又是該走的」。因此,6位客人走得一個不剩。所以,我們在需要明確表達自己的意思時,話一定要說得明確、具體,千萬不要模稜兩可,不要用那種話中有話的句子,以免引起誤解。
(2)不要隨意省略主語。
在一些特殊的語境中,是可以省略主語的。因為這是建立在交談雙方都明白的基礎上的,否則隨意省略主語,容易造成誤解。一個男青年在挑帽子,售貨員拿了一頂給他,他試了試說:「大,大。」售貨員一連給他換了四五種帽子,他嘟囔著:「大,大。」售貨員仔細一看,生氣了:「分明是小,你為什麼還說大?」這青年結結巴巴地說:「頭,頭,我說的是頭大。」這句話讓在場的人都忍俊不禁。
之所以造成這種狼狽的結局,就是這位年輕人省略了他陳述的主語「頭」。
(3)儘量不要使用含糊不清的話語。
例如「適當的」「好像是……」「大概」「可能」「估計」等等。這類話空洞含糊,聽了叫人如墜雲霧之中。
(4)少用文言詞和方言詞。
在與人交談中,除非有特殊需要,一般不要過多使用文言詞和方言,因為這樣容易造成對方的誤解,不利於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表達。
有這樣一件事:有個小伙子,年過30仍沒娶妻,他母親非常著急。後來別人給他介紹了一位姑娘,幾天後,他寫信告訴母親:「女方爽約」。母素非常高興,認為約會是爽快的,逢人就講兒子有對象了。1年後,母親要求見見姑娘,兒子才把「爽約」解釋清楚。母親連連責怪兒子話沒說清楚,耽誤了時間,小伙子也後悔莫及。如果小伙子當初把「爽」字改為「失」字,或許早就有妻室了。
讓人誤解的話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己都是很傷腦筋的,所以說話時儘量措辭清晰準確,讓彼此都明白對方的意思,這樣才不至於稀里糊塗地鬧出許多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