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別讓慣性思維騙了你> 能夠享受孤獨是好事,但融入集體更溫暖

能夠享受孤獨是好事,但融入集體更溫暖

2024-10-11 04:48:43 作者: 常亞北

  在生活中,我們會發現有一些人做什麼事情都是獨來獨往,他們不喜歡和別人在一起,即使你發出邀請,他們也會很乾脆地拒絕。他們也許並不是拒絕和別人交往,他們可能只是缺乏社會交往技巧,不知道該怎麼和別人交往。他們懶得說話,對周圍的事不關心,似乎是聽而不聞,視而不見,自己願意怎樣做就怎樣做,毫無顧忌,周圍發生什麼事似乎都與他無關,也很難引起他的注意和興趣。他們的目光經常變化,不易停留在別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他們似乎生活在自己的小天地里。

  一位職場人士向心理專家傾訴了自己心中的苦悶:「最近我心情極度鬱悶,覺得自己得了抑鬱症。因為我小時候受過父母離異的打擊,所以我有時特別不自信,總覺得有什麼事情沒做好。長大後遭受過失去至親之人的痛苦,22歲第一次感受到生命的無常,體重曾從140斤掉至110斤。我20多歲孤身來到這個城市,到現在都沒有朋友,感覺非常孤單。但在工作生活中別人都認為我是一個比較平和隨意的人,只有我自己知曉自己的孤僻,不能真正融入其中。我今年30了,結婚5年,妻子也在我身邊,我們很少溝通,妻子對我很好,但我沒有愛的欲望,我感覺我沒有愛了。我時常在想,別人都說我很幸福,為何我自己就感覺不到幸福呢?我這次是在家裡待的時間最長的一次,整整15天,不想看電視,不想與人聯繫,不想說話,我還有嚴重的神經衰弱。」

  很顯然,上述事例中的主人公有自我封閉的傾向。自我封閉心理實質上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由個人在生活及成長過程中遇到一些挫折後引發的焦慮導致的。有些人抗挫能力較差,使得焦慮越積越多,他們只能以自我封閉的方式來迴避環境以降低挫折感。另外,自我封閉心理與人格發展的某些偏差也有因果關係。

  暫時的自我封閉有時也是一種休息、放鬆及宣洩。但是這種自閉只能是暫時的,如果長時間陷入其中,必然會導致心理的失衡。而且,長期的自我封閉會阻隔個人與社會的正常交往。處在封閉環境中的人通常感覺不到封閉,但精神會慢慢地萎靡,從而導致思維的僵滯。久而久之,就會令人變得冷漠無常,甚至心理扭曲。

  在一家生物公司工作的小張和他的一位同事一起參加了優秀員工的角逐,但結果他落選了,他的同事被選上了。小張很不服氣地說:「論能力,論口才,我哪一點比他差?結果卻是他選上了,我落榜了,不就是因為那個副經理是他老鄉嗎?有什麼了不起!」於是,以後的其他活動他都不屑參加。

  在社會裡,經歷小張這般遭遇的人為數不少。起初,他們都是抱著滿腔熱忱,想在工作中大展身手,但有些人往往經受不住失敗,受了點兒小挫折就自暴自棄,甚至心如死灰……要知道,如果一遇到挫折就怨天尤人、一蹶不振,就會很容易走向自我封閉。

  自我封閉的心理在不同時期、不同年齡層的人中都可能出現,其症狀特點有:不願意與人溝通、害怕和人交流、討厭與人交談,躲避社會,遠離生活,精神壓抑,對周圍環境敏感。由於他們自我封閉,所有常常忍受著難以名狀的孤獨寂寞。然而,如果一個人總是將自己封閉在一個狹窄的圈子內,對自己對社會都沒有好處,因此我們一定要走出自我封閉的心理怪圈。

  自我封閉是自我囚禁的牢籠,是對自己融入群體的機會的封殺。自我封閉不僅讓自己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而且嚴重地腐蝕心靈,導致做事情消極萎靡,心灰意冷。因此,人們要走出自我封閉,讓心靈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健康地呼吸。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