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變態心理學> 不喜歡跟人打交道——自卑型人格

不喜歡跟人打交道——自卑型人格

2024-10-11 04:43:23 作者: 盛唐

  有的人總是與人關係疏遠,朋友很少,甚至只和親近的家人來往,平時喜歡自己躲在房間裡看書、思考、做白日夢。在別人看來,他們孤傲冷淡,好像對外界事物無動於衷,甚至超然灑脫,擺脫了塵世之苦。

  這些人的內心真是如此嗎?或許,超然只是表象,逃避才是實質。這種人或許在無意中用逃避的方式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缺乏社會經驗,缺乏與人交往的技能,儘管內心豐富,但是不會表達自己的情感。

  從師範學院畢業後,澤宇到一所中學任教。可是,因為害怕人多的場合,他無論如何不願意上台講課,為此,他向主任請求,到圖書館去做管理員。實際上,澤宇的專業能力非常強,對教學也有獨特的看法,經過主任的勸說,澤宇勉強同意上台。結果,第一次講課他就搞砸了。看著坐在教室後面的老師和主任,澤宇一下子就慌了神兒,半天說不出話來,45分鐘下來,結果可想而知。

  澤宇在生活中也非常孤僻、膽小,和他人交往時也不願意說話。在校期間,面對教學實習他就害怕,實在躲不過去才會勉勉強強地上台。到了實際工作中,講課對他來說更是莫大的煎熬,嘗試幾次實在沒有辦法勝任講課。無奈之下,主任只好把他安排到圖書館工作。

  澤宇的行為屬於典型的分裂樣人格障礙(schizoidpersonalitydisorder)。所謂分裂樣人格,又稱為怯懦與自卑人格,表現為內傾、孤僻、膽小、懦弱、自卑、沉默寡言,不善與人交往,也不關心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儘管沒有喪失對外界的認知能力,但是社會活動能力特別差,沒有進取心。他寧願靜坐沉思,沉溺於自我幻想之中,也不願意為追求人生目標陷入激烈的競爭中。

  澤宇的分裂樣人格則表現在對自己沒有信心,害怕在別人面前講話做事,即使話到嘴邊,也會猶豫一下,吞吞吐吐,手足無措。分裂樣人格無法適應人多的場合,也無法勝任需要頻繁與人交往的工作,如教學、文藝、公共關係等,對他們來說,圖書館、實驗室、氣象觀測站、廣播電視轉播台、倉庫等,會令其更加舒適,他們也適合從事宗教和過隱居生活。

  分裂樣人格在日常生活中比較常見。1975年,精神病學家羅遜特指出,分裂樣人格約占正常人群的7.5%,且男性多於女性。根據上海市青少年健康調查資料,其中分裂樣人格占29%左右,接近三分之一。

  根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方案與診斷標準》對分裂樣人格的描述,主要表現在七個方面:有奇異的信念,或與文化背景不相稱的行為,如相信透視力、心靈感應、特異功能和第六感官等;奇怪的、反常的行為或外貌,如服飾奇特、不修邊幅、行為不合時宜;言語怪異,如離題、用詞不當、表達意見不清,這些表現並不是因為其文化水平不夠或智力障礙;出現幻覺,看見不存在的人;對人冷淡,對最近的親屬也不例外,缺少溫暖體貼的感受;表情淡漠,缺乏深刻或生動的情感體驗;喜歡單獨行動,除了工作或生活中的必要接觸,不喜歡主動與人交往。

  分裂樣人格常見於學習成績不佳,工作能力不強,在群體中社會地位偏低的人身上。由於無法與人密切交往,體會不到深刻的情感,大多數分裂樣人格患者終身不婚,即使結了婚,也以離婚告終。這類人過著孤獨、寂寞的生活,拒絕參加任何激烈的業餘活動,他們的愛好僅限於讀書、欣賞音樂、思考之類安靜、被動的活動,個別人會在某一專業上表現突出,做出較好的成績。總體來說,這類人生活平淡、缺少創造性,難以適應多變的現代社會。

  

  分裂樣人格障礙的形成和早期心理發展有很大關係。處在兒童階段,個體有很長時間需要在父母親的照顧下生存,這一過程中,兒童與父母的關係非常重要。如果兒童受到指責,同時感受不到父母愛他,就會產生心理上的偏差,變得沒有能力付出和接受別人的愛。如果終日生活在謾罵、批評的環境中,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兒童會覺得自己毫無價值,因此與父親分離、獨立,避免與父母身體上的接觸,進而逃避接觸其他人和事物。

  另外一個原因是,分裂樣人格患者無法適應挫折環境。在青少年期,分裂型人格患者有著較強的自尊心和進取心,遭受失敗和挫折後,他們的尊重需要得不到滿足,自尊被自卑、怯懦、膽小所代替,成為他們的人格特徵。當然,認知學派的理論家認為,分裂樣人格患者在認知上存在障礙,他們的思想極度混亂和貧乏,缺少情緒反應,也不能接受複雜的情緒線索。有分裂樣人格障礙的兒童,與其他同智力水平的孩子相比,言語、動機發展比較遲緩。

  分裂樣人格,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精神分裂症。的確,一些研究證明,多數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發病前是分裂樣人格,不過,也有另外一些研究證明,觀察分裂樣人格患者15年,甚至20年之後,極少有人出現精神分裂症發作。這是因為,分裂樣人格非常穩定,通常從青少年期開始伴隨人的一生。幸運的是,分裂樣人格患者智力良好,性格特點並不一定給患者帶來痛苦的生活,一些人還會在藝術、哲學、自然科學上有所成就。

  尋寧是一位統計員。從小時候開始,尋寧就不愛說話,性格孤僻內向,兩個姐姐一起出去玩,他則悶在家裡念書。尋寧在學校成績一直很好,由於愛好文學,他將交朋友的時間用來看各種名著,平時,他也會寫一點散文、詩歌,投稿到雜誌社、報社,逢年過節,他還會親自寫對聯,貼在家裡的門上。

  工作後,尋寧依然內向,除了必要的工作接觸,幾乎不和領導和同事交流,更不用說去交朋友;下班之後,他就一個人關在宿舍里,看書學習、寫作,在生活上興趣索然,喜歡旅行,卻總是獨來獨往。擁有自己的第一台電腦之後,尋寧開始對計算機感興趣。於是,他把所有的業餘時間用來研究電腦,搞明白硬體之後,開始研究軟體。

  同事們看他整天忙忙活活的,卻不知道他在忙些什麼。辦公室的大姐看他年齡也不小了,四處張羅著給他介紹女朋友,見面後,他卻不知道開口說些什麼,一連相親幾次都沒成功。後來,他對找女朋友這件事兒也沒有興趣了,於是重新回到他的計算機世界裡。沒想到,一年之後,他竟然開發出了一個統計軟體,既方便,又好用,連用電腦吃力的老同事都學會了。不久,尋寧的發明申請到了專利,他則從統計員轉行去做軟體開發。

  分裂樣人格的社會迴避傾向比較嚴重,因此,一般人不會選擇主動治療。不過,治療師也為這類人想到許多自助的方法,比如重新評價自己、嘗試在親密的人際關係中獲得情感體驗、走出封閉的自我世界,見識一下不一樣的生活。許多分裂樣人格患者由於膽怯、害羞,寧願抱殘守缺,不願意選擇改變,因此,自助的第一步非常重要。

  對於分裂樣人格的治療,治療師傾向於幫助患者提高自我認識,提高社會交往能力和社會接觸。治療師幫助患者建立一種表達情感的模式,從而讓分裂樣人格患者從孤僻、迴避中走出來,嘗試與人交往,學會接受情感和表達情感的方法。團體治療中的角色扮演是一個非常實用的方法,讓患者在角色里嘗試交往技巧,也會幫助其學習交往的技能。

  下面,我們來了解一下分裂樣人格、分裂型人格與人格分裂的區別。看到這些名詞,相信很多人已經被搞糊塗了,面對這些字形、意思相近的專有名詞,就像觀賞倪瓚的畫作,這一張是樹木、青山和怪石,那一張也是樹木、青山和怪石,第三張還是如此,若想分辨出其中的不同,非得要拿著放大鏡,仔細觀摩不可。

  我們先來比較分裂樣人格與分裂型人格。分裂樣人格(schiziodpersonalitydisorder),主要表現為人際關係上的冷漠。這類人常被描述為冷淡、孤獨、超然、缺乏情感,他們認為與人交往是毫無意義的,甚至是糟糕的。因此,他們長期迴避人群,不喜與人交往,久而久之,他們開始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喪失了人際交往的能力。

  與之相似,分裂型人格(schizotypalpersonalitydisorder)患者也表現出社會迴避、情感表達受阻、在人際交往中感到不適的症狀。此外,分裂型人格還有偏執、多疑、關係思維、古怪信念或魔幻想法、錯覺等症狀。在偏執這一點上,分裂型人格患者和偏執狂有些相似,他們都認為別人在欺騙自己,或者對自己有敵意,患者之所以會感到人際焦慮,也是來自這種偏執的想法。

  分裂型人格患者還會認為,一些偶然的事件和自己有關,比如街角的那家雜貨店失火了,或者樓上的70歲老人在房間裡跌倒。哪怕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他們也會扯到自己身上。患者的古怪信念則表現為,他們會認為別人能夠看懂自己的心思,或者通過某種途徑知曉自己此時的想法。產生錯覺的時候,他們會看到壁畫上的人影在晃動,看到前方的塑像對自己招手,某種程度上,這種錯覺逼近於幻覺。

  基於這些偏執的思維和古怪的想法,分裂型人格患者會做出一些古怪的行為。他們喜歡將心思固定在一件事物上,或者沉浸在某種幻想中,由於缺乏經驗,他們不甚了解別人的世界,在人群中缺乏安全感。因此,他們拒絕與人親近,而是靠猜想、臆測來調整人際關係,使得自己經常處在惴惴不安之中。這些想法表現在行為上,在他人看來便是言行怪異、思維奇特。某種程度上,分裂型人格患者的表現和精神分裂症有些相似,不過,程度沒有精神分裂那麼嚴重。

  下面兩位患者,一位是分裂樣人格患者,一位是分裂型人格患者,看一看,你分得出來兩者的不同嗎?

  喬治是一位退休的檔案保管員,自從妻子去世之後,他一直一個人生活,平日裡,除了和鄰居簡單地打招呼之外,他不和任何人交往。他覺得與人交談,與人來往,純粹是浪費時間,當別人主動和他交流時,他覺得非常不舒服。

  喬治偶爾會去酒吧坐一下午,但也只是一個人坐著,不和任何人聊天。喬治從年輕時就熱衷於閱讀,對很多領域都很了解,閱讀之後,他會將書上、報紙上有意思的部分做成簡報,收集起來。不過,他從來不會和周圍的人交流他的閱讀心得,連妻子也不例外。獨居後,他將吃飯、睡覺之外的時間都用來讀書看報,將看到的信息歸類,周圍的年輕人稱他為「年老的孤獨者」,喬治對此並不在意。

  其實,喬治從小就已經是這個樣子了。喬治沒得到過太多來自父母的關愛,和其他家庭成員的關係也很淡漠,父母去世的時候,他表現得無動於衷;妻子去世的時候,他只是顯得有些遺憾,並沒有多麼傷心。在這個世界上,喬治和他的簡報冊、他的狗德比最親近,除此之外,沒有人能成為他的摯愛。

  38歲的珍妮和喬治住在一個街區,她也是一個感情上的「孤獨者」。與喬治不同的是,她沒有退休,而是從來沒有工作過。從成年之後,珍妮就靠領救濟金生活,她一點都不想出去工作,因為,她在等待一個特殊使命的降臨。

  珍妮堅信,她是具有超能力的人,有一雙透視他人心靈的眼睛。超能力讓她覺得自己肩負拯救世界的任務,而她唯一缺少的是使者的來信。為此,她什麼都不做,每天守在家裡等待。由於個人時間太多,她不是躺在沙發上做白日夢,就是守著電視看肥皂劇,她覺得自己被社會孤立,被迫忍受無窮無盡的孤獨,因此對他人毫無好感。實在覺得無聊的時候,她也會試著找找工作,到便利店收銀,或者到咖啡店做女侍者,沒過多久,她就會選擇辭職——因為周圍人對她不夠友好。

  很顯然,拒絕與他人交流、缺乏情感體悟的喬治是分裂樣人格,而同樣不與人交往、甚至帶著不切實際幻想的珍妮,則是分裂型人格。兩者的共同點在於孤獨、社會迴避、缺乏情感表達,不同之處在於,前者膽小、怯懦,後者偏執、多疑,兩者都比較冷漠,缺乏社交能力,無法舒適地進行人際交往。

  至於人格分裂,則是一個與這兩者都不太相關的概念。用「解離性人格障礙」來解釋人格分裂似乎太過抽象,「多重人格」一詞則直觀很多。所謂多重人格,即一個人具有兩個人格甚至更多,就像一個軀體裡住著好幾個靈魂。人格分裂是一種隱藏的流行病,而多重人格只是其中一型。

  人格分裂在臨床上並不常見,多見於戲劇當中,如電影《致命ID》、《搏擊俱樂部》、《禁閉島》、《美麗心靈》等。人格分裂的人會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表現出不同的人格特徵,有的人是自覺的,有的人則是不自覺的。人格分裂患者思維混亂、情緒不穩定、社會關係糟糕。當然,有的患者能夠帶著不同的人格一起生活,如英國女畫家Kim Noble——她身上有12個人格,而且,每一個人格都能畫出不同風格的畫作,有的喜歡畫抽象畫,有的喜歡雕刻,有的畫風憂鬱,有的畫風明朗。這12個人格讓Kim Noble多年來輾轉各大醫院求醫,後來,這12個人格讓她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