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
2024-10-11 04:21:24
作者: 孫汗青,趙金髮
這個世紀出現了網際網路,是不是可以建立一套網際網路式的WTO組織,專門幫小企業做全球的貿易,幫消費者馬上可以採購,全球購、全球買,主要是幫助中小企業,這個事我覺得很有意思。
——馬雲
馬雲做企業,一開始是不被人理解的。他沒有按常理競爭國內市場,而是將眼光放到國際市場,直接參與國際競爭,用他的話說就是「避免國內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盃」。
剛創立公司的時候,馬雲就將公司定位為全球化的企業,因而名字也應該是響亮的、國際化的。為了註冊一個好的名字,馬雲思索了很久。直到一次在美國一家餐廳吃飯時,他突發奇想,找來了餐廳服務員,問他是否知道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服務員回答說知道,並且還跟馬雲說阿里巴巴打開寶藏的咒語是「芝麻開門」。
之後,馬雲又在各地反覆地詢問他人,他發現阿里巴巴的故事被全世界的人所熟知,並且不論語種,發音也近乎一致。他開玩笑說從外婆到孫子,都讀阿里巴巴。就這樣,馬雲將公司的名字確定為「阿里巴巴」。
對於起名,馬雲還有一種說法:他選擇「阿里巴巴」這個名字是希望企業能夠成為全世界的十大網站之一,也希望全世界的商人都用阿里巴巴。既然企業定位是國際性的,那就必須有個優秀的品牌,而響亮的名字是關鍵。
馬雲又提到取名「阿里巴巴」還有更深層的目的:取「阿里巴巴」這個名字不是為了中國,而是為了全球。他做淘寶,有一天也要走向全球。阿里巴巴從一開始就不僅僅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創建一家全球化的、可以做102年的優秀大企業。
1999年,馬雲參加完亞洲電子商務大會,便意識到一個巨大的機會即將出現。當他決定建立阿里巴巴網站的時候,他就明白這個機會的價值鏈是雙頭並舉的:一頭是海外買家,一頭是中國供應商。但在當時,中國的工廠還未成氣候,商業模式中所有成功的關鍵因素都集中在海外。
馬雲說,當時甚至不敢說自己是中國公司,因為當時大家都認為中國不可能有好的網際網路公司。同時,像沃爾瑪、家樂福這樣的超級買家都在西方,網際網路的核心技術和核心企業都在西方,能向網際網路投資的主流資金也都在西方,所以馬雲決定利用一切可以找到的機會,首先搞定國外市場。
要實現這個目標,馬雲心目中的阿里巴巴網站必須是全球性的,僅做國內只會將阿里巴巴變成沒有買家的賣家。他認為阿里巴巴必須迅速覆蓋全球,否則將失去「第一」,也將失去存在的意義。
馬雲認為他的企業是幫助中國企業出口的,中國產品對應的肯定是海外的買家。至於如何讓那些企業成為買家,他有個形象的比喻:辦一個市場就像辦一個舞會,舞會裡面有男孩子、女孩子,如果要把他們都請進來很難。馬雲的策略是先把女孩子請進來,再把優秀的男孩子請進來,這樣市場就會變得越來越大。
在那個國內網際網路行業轟轟烈烈的年代,阿里巴巴已經開始在國外宣傳造勢。馬雲表示,1999年、2000年阿里巴巴的戰略很明確:第一,迅速實現全球化,成為全球電子商務企業;第二,打開國際電子商務市場,培育國內電子商務市場。
很多人認為,阿里巴巴在國外的名氣比在國內大,這與其1999年到2001年的全面戰略有關,阿里巴巴在這3年間迅速打入海外市場。很多企業認為自己實現全球化了,但是全球化並非請幾個外國員工或者在海外建廠這麼簡單,阿里巴巴在全球化的戰略上做過很多事。1999年、2000年、2001年阿里巴巴的基本活動是在歐洲和美國,馬雲在歐洲和美國做了很多演講。馬雲記得最慘的是2000年在德國組織的一次演講,1500個座位,結果只來了3個人,他覺得很丟臉。但沒有辦法,他還是得講下去,那時候阿里巴巴的推廣工作很難做。作為一個國際網站,阿里巴巴的主要目的是幫助中國企業實現出口,因此必須在海外尋找買家。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讓外國人先了解阿里巴巴。
中國香港是國際化大都市,所以馬雲將阿里巴巴總部定在了那裡,他希望建立一個由中國人創辦,讓全世界驕傲的公司。阿里巴巴在美國設立了研究基地,在倫敦設立了分公司,然後在杭州建立了它在中國的基地。
馬雲朝著既定的方向往前走,無論外界怎麼變化,他都不受干擾,走自己的路,用心去做。他和他的團隊就是這樣將「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當作自己的使命,從企業初創就開始放眼全球,直接參與國際競爭,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並逐步完善,一直在為圓他們「電子商務帝國」的夢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