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個性的必要性

2024-10-11 04:18:54 作者: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

  現在我們可以對前面討論的那個男孩做出一些總結了,我們已經看到他在面對生活的三大問題時是那麼的絕望和害怕,還看到他所追求的個人優越感目標,與生活問題離得很遠。那麼屬於他的還有什麼呢?他融入不了社會,他對別人懷有敵意,疑心重並且孤僻。因為對他人漠不關心,他就不在乎自己在別人心目中的形象,因此他通常很邋遢而且髒兮兮的。我們知道,語言是一種社會需要,但是我們的研究對象並不想使用它,他根本不說話——這是一種精神分裂症的特徵。

  在屏蔽所有生活問題的自設屏障保護下,我們的研究對象在直接地朝著精神病院走去。他的優越感目標使得他把自己孤立起來,而且使他性慾反常。我們發現有時他認為自己是耶穌或者美國總統——只有用這種方式他才能表達自己的優越感目標。

  正如我們經常說的,所有的生活問題實際上都是社會問題。我們可以看到社會問題表現在幼兒園、學校里,表現在友情、政治、經濟生活中,等等。很明顯我們的能力是以社會為中心的,並且終極目的都是人類利益。

  我們知道社會適應的缺陷開始於原型階段——出現什麼問題?怎樣及早糾正?如果不僅告知家長如何避免大錯,也告知他們怎樣在原型中發現小錯和如何糾正的話,情況會好很多;但事實上,通過這種方式完成的不會太多。很少有家長會想學習如何避免錯誤,他們對心理學和教育的問題並不感興趣,並且溺愛孩子,對任何認為他們不完美的人充滿敵意;要麼他們不夠感興趣。通過他們能做到的通常很少,我們也不可能在很短的時間內讓他們懂得很多,教會家長並提醒他們那些應當知道的事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因此,更好的做法是拜訪醫生或心理醫生。

  除了醫生和心理醫生,就只能通過學校和教育才能獲得最好的結果。原型里的錯誤,通常只有到了孩子入學之後才會顯現,熟悉個體心理學方法的老師們會很快地發現錯誤的原型,他們可以看出孩子是否合群,是否想通過自己的進步成為注意的焦點,以及哪個孩子缺乏勇氣——受過良好訓練的老師們在第一周內就能發現原型中的錯誤。

  教師,在其社會功能的本質上,完全有能力糾正孩子們的錯誤。之所以開辦學校,是因為家庭不能適當地教育孩子符合生活的社會需求——學校是家庭的延續,正是在那裡很大程度上形成了孩子們的性格,也是他們被教會怎樣面對生活問題的地方。

  學校與教師應當有使他們正確完成其任務的心理學認識,這就足夠了。將來,學校肯定會用到更多個體心理學的原理,因為學校的真正目的就是培養個性。


關閉